【摘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涉及面廣、數量大,直接受益的也是社會基層的廣大人民群眾。目前在建設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著重建輕管、工程老化等問題。為此,本文從永安鎮現狀出發,分析了現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加強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
【關鍵詞】農村;水利工程;問題;對策
一、我鎮小型水利工程現狀
永安鎮位于墊江縣東北角,共有小(二)型水庫5座,山坪塘254口,機電灌站4座,水輪泵2座,窖池283處,引水閘6處,電站2處,中型堰2條30公里,支渠23條70公里,大小河支流12條流域50公里,河流以龍溪河為主干貫穿全境,與回龍河、桂溪河相匯于三河口。全鎮小型水利工程的設計灌溉面積為19660畝,但目前有效灌溉面積不足10000畝。絕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設于六七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大部分老化失修,并存在產權不清,責權不明,建設、管理、使用嚴重脫節等現象,工程灌溉效益也日益衰減,有的甚至閑置廢棄,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所以,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已顯得日趨緊迫。
二、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者通過走訪調研、查閱資料并結合自己從事20余年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匯總出目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建設輕管理,缺乏有效維護
在我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重建輕管,缺乏維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后期管理維護經費缺乏。各級政府在計劃興建水利工程時,沒有充分考慮建成后的管理維護經費,以至管理設施簡陋,管理人員工作熱情不高,形成“工程建設越多,背的包袱越重”的惡性運行機制。
如我鎮的4座機電灌站,2座水輪泵只在建設完成后初期使用了很短一段時間后,由于缺少專項管理經費投入,導致無專人看管,目前部分設備、零件已被盜取;再如以前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工程和近年建設的千億糧食能力提升項目、小農水工程等,由于缺少后續維護經費,除了一些溝、渠、泵房、水池、水窖和小塘壩之外,相應配套的管道、閘閥、機電沒備等已經大部分老化報廢。
2. 管理人員數量有限。在小型水利工程眾多的情況下,根本無暇顧及每一個水利工程的管理維護。
就我鎮而言,共有水利專業人員2名,其中兼職1名。因為人手不夠,全鎮的5座水庫中,只有1座是是由政府直接委托給水廠直接管理,其余的要么委托其他機構管理,要么承包給養殖業主管理。全鎮的山坪塘254口,90%是承包給業主養殖,且基本上沒有任何管理;中型堰和支渠,雖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但幾乎都是由轄區內電站管理人員兼職。
3. 管理方式單一,手段落后。
鎮內小型以下水庫沒有設管理機構,而是鄉鎮、街道水利崗位人員負責,有的由兼職人員抽空看看。各類溝、渠更是由村民根據季節需要自行管理,甚至一部分小水庫、塘壩、自流、提水及小灌區,機電井和河道防洪工程常年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如一些有管理房的小水庫、塘壩和小灌區,由于多年沒有上調管理人員的工資,因待遇很低,管理人員為了生計忙于其它事,管理房每天就只有一把鎖和一條狗,這樣的現象很常見。
(二)水利管理機構體制不完善,民眾參與程度低。
目前,我縣水利工程管理主要分為縣、片區、鄉(鎮)、村四級,沒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力量,其參與程度低,在管理維護過程中,更是覺得事不關己,認為所有的建設、維護及管理都應由政府“包打包唱”。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產權不明晰,主體不明確。小型水利工程多是靠國家撥一部分資金、物資,農民義務投資投勞來完成,投資主體很不明確,主要反映在產權歸屬及管護主體之上;就連所有權的界線也不明確,我鎮幾座水庫確權都未發證,導致管理范圍不明確。
2. 效益不突出,群眾不重視。如山坪塘的整治,一口投入幾萬元,面積才2至3畝,一年的效益可想而知,國家投入沒有實際上的意義,自然老百姓也不太重視。
(三)一些工程設計不合理,規劃不科學,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一些已建工程所采用的設計標準偏低,質量不能達到現有標準的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只是在地形圖上勾畫,未到實地征求當地村社干部、群眾的意見,導致有的工程實施起來不切合實際,無法正常使用,在使用上存在著風險,也不能滿足防洪興利的需要,群眾反應相當強烈,比如窖池位置的選擇,我鎮有的地方就是設計在坡頂上,沒有來水也不可能抽水上去,從修起后都是白天裝太陽晚上裝月亮,從未發揮效益。
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議及對策
(一)在管理維護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1. 加大維護資金投入力度
在計劃建設時應首先考慮建成使用后的運行管理、維修及人員工資等費用,將其納入成本預算,做好項目計劃編制,在力爭使地方財政投入增加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職能作用,不但要對現有工程進行維修與改造,還要增加新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 增加維護人員數量,提高管理技術水平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因此對水利工程的建設規劃也要有持續發展的眼光,對管理人員的培養要引起高度重視。應采取視頻、網絡、現場會議、發放資料、宣傳欄等各種形式,搞好對管理維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切實提高其業務管理水平;對工程建設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也要做好,真正使農田水利建設與日益發展的農業生產與人民生活相適應。
3. 改善管理方式,優化管理手段
對于有資源或有能力的農村地區來說,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上面,可以優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方式,積極同高校合作研發或者引進先進技術。實現依托互聯網或信息化技術的管理手段,利用紅外線遙感觀測、科學定位系統,對轄區所屬小型水利工程進行實時監測與管理,做到監測,監督,排險等高效便捷管理,從而改善管理方式和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
(二)構建科學管理機構體制,提高民眾積極性
針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問題眾多的問題,需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讓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各方面都步入正軌。針對農村分散的小型水利工程可以采取包產到戶的做法,將小型水利工程“分包”出去,實現“誰受益,誰管理”的模式,讓更多有經驗的水利工程使用者加入水利管理,(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并發動農民群眾全民參與監督管理,增強民眾責任感;其次,完善水利工程的配套設施,例如田間便道,生產生活便道的建設,讓老百姓不因道路不暢而放棄使用水利設施,從而增加水利工程的使用頻率,提高受益面積;最后還需要針對不同的水利工程實行針對性的管理,如對灌溉類水利工程進行水量監測,對引用類水利工程進行水質監測維護,對防洪類水利工程進行險情排查等。
(三)嚴抓工程質量,打造高標準水利工程。重點做好以下兩點:
1. 認真做好工程招投標。水利工程質量的好壞,施工隊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好施工單位是搞好工程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小型水利工程招標過程中,要選擇那些施工人員的素質較高、經驗豐富、施工設備完善、及信譽度高的單位進行施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水利部的要求,水利工程的招標要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誠實信用”原則。通過招標投標,規范工程建設市場,避免“人情工程”,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設的透明度,使水利工程建設進入一個“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良好環境。
2. 認真抓好施工質量監督。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將藍圖變為現實的過程,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能否達到,工程建設的目的,能否發揮理想的工程效益。要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就必須抓好施工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要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和管理,嚴格把守質量關,如發現施工單位在施工中違反施工程序或質量不合格,應責令其停工、返工。
結束語
水資源是中國水利發展的經濟命脈,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又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涉及的范圍極廣,需要廣大水利工作建設者的辛勤勞作、團結奮斗。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探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問題,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促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鵬年.芻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
[2]劉淑媛. 淺析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及策略[J]. 科技信息,2011.
[3]葉沛洪. 現階段水利工程管理的現狀及改善策略分析[J]. 環球人文地理,2014.
[4]尹艷青. 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模式的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