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區水利工程是灌區農業、經濟的基礎性設施,是發展農業的物質基礎,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灌區水利管理是水利工程正常運行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介紹了當前與今后一段時間必須有效避免農業農村灌溉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創新發展農業農村灌溉的策略方法,有效推動農業節水的高速快速發展方向與對策。
【關鍵詞】灌區;農業;現狀;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和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水資源不足已越來越成為嚴重的瓶頸制約。灌區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市場經濟的需求,灌區改革勢在必行,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是適應灌區改革、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建立節水型現代灌區的必然要求。農業是第一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最具潛力的行業。促進水利經濟良性循環、推進灌區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促進灌區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基本概況
和龍市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南部,圖們江上游北岸,東部和北部與龍井市為嶺、西北部與安圖縣接壤,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長白山東北的一個邊境山區,全市幅員面積5068.71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人、農村人口7.37萬人、占總人口的36.8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0元。現有耕地面積43.19萬畝,其中:農田灌溉面積12.88萬畝,占總面積的29.8%。糧食作物面積39.6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4060億斤,與上年增長32%。現有蓄水工程建筑物7座,其中;2座中型水庫、2座(小Ⅰ型)水庫、3座(小Ⅱ型)水庫,總蓄水量6625萬立方米。據統計:全市平均降水量736.1毫米、折合水量368175萬立方米;比上年減少4.9%,比多年平均偏多21.8%,偏豐水年。地表水資源量為126753萬立方米,與多年平均偏多32.8%;扣除重復水資源總量為127143萬立方米;農田灌溉用水量11928萬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為76.86%。
2、農田水利灌區管理現狀
水資源是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中必需的投入要素,農業用水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我市灌溉渠系有25座永久性攔河壩,32座臨時攔河壩,干渠59條262千米,支渠218條174.2千米;渠系建筑物進水閘67座、農道橋333座、渡槽42座、涵洞140座,跌水、倒虹吸、排洪槽等其它建筑物289座,其中節水襯砌工程77.69千米,占干支渠的23.15%。全市設計灌溉面積16.84萬畝,由于干旱缺水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水田面積逐年減少或占用,我市實際灌溉面積12.88萬畝,其中: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積7.45萬畝,全市農田灌溉用水量為6755.12萬立方米。近年來,和龍市積極向上爭取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并把它納入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建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應的扶持政策。投資9683萬元,全面推進灌區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改造建設,維修加固渠道工程1處、新建渠首工程3處;干支渠整治20條,長度34.28 公里;干支渠襯砌13處,長度28.45 公里;干支渠(溝)建筑物維修加固10處、重建210處、新建35處;量水設施20處、管護設施60平方米。完成灌區灌溉渠道改造63.013公里,渠系建筑物276座。渠道整修11.53公里。2010年-2014年度灌區灌溉改造后,改善灌溉面積12.2萬畝,新增灌溉面積59.48萬畝,恢復灌溉面積0.8萬畝。
3、存在的問題
3.1 水資源利用率低 水浪費現象嚴重。和龍屬于農業大市,農田灌溉面積12.85萬畝,用水的大頭是農業用水,農業年均用水量占用水量的78.1%。一方面灌溉渠道年久失修,老損嚴重,配套設備不全,維修投入不足,水資源利用率較高,普遍在67~80%之間。由于人們節水意識淡薄,工業用水浪費嚴重,節水設備不能使用。居民生活用水節水器具普及率偏低,裝表計量收費不到位,存在用水吃“大鍋飯”現象,水田灌溉依然采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嚴重浪費了水資源。
3.2 農田水利灌區灌溉田間配套工程較差。農田水利灌溉斗、農、毛、渠基本上是土渠運行,小流量過水,滲漏問題嚴重,加之近幾年來養成大水漫灌的習慣,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嚴重制約了灌區灌溉和受益村的經濟發展。因此,灌溉現有的工程設施和設備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和不配套問題,部分設施甚至已到報廢年限,嚴重影響著灌區灌溉效益的正常發揮。
3.3 水之于我國現代農業,始終讓節水人難以釋懷。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僅為30%~40%,而發達國家則達70%~80%(加拿大、巴西),灌溉后農田用水的利用率也很低,僅為發達國家的2/5;因此,只有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才能應對日益嚴峻的缺水形勢。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業用水短缺,可以概括為“總量不足,增產有限,缺水加劇”。近年來,農村用水存在水資源緊缺與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的突出矛盾,灌溉水的利用率低。
3.4 節水灌溉法規制度建設不健全,未形成水市場,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雖然我國近年來大力推動節能減排,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包括節水灌溉在內的節能條例,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節水灌溉法規制度方面的建設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場機制不健全。其次,農業水價普遍偏低,未形成水市場,調節手段單一。再次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節水灌溉工作的實施。
4、幾點建議
4.1 多渠道融資,加大投資力度。改革灌區灌溉工程建設和維護的投資體制,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水利資金高效利用、滾動使用的合理方式,開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資、獨資等各種資金渠道,實行“多元化”融資,改變過去灌溉工程建設和維護過分依賴政府的局面。
4.2 大力發展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節水灌溉。大力發展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節水灌溉將區域性、規模化推進,山丘區因地制宜建設,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的步伐,積極發展集雨節灌,水稻產區大力發展節水控制灌溉技術。規劃到2020年,全市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有效灌溉面積的65%以上,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要達到3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52提高到0.55以上。
4.3 改革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采取的措施:對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賃、拍賣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區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區)管理模式;加大灌區用水者協會、農村供水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各種群眾組織參與灌溉工程管理經驗的總結推廣和規范力度。
4.4 必須提高用水率,把節水措施抓緊抓好抓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新世紀以來,連續十幾個中央1號文件、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都要求把“三農”作為重大戰略舉措,2012年印發了《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對節水灌溉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要求。節水是緩解現狀及未來水資源緊缺矛盾的關鍵之一。在農業節水方面,把節水措施抓緊抓好抓細,要圍繞農業產業機構調整,積極開展節水灌溉技術。要以節水灌溉為中心,提高農業節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4.5 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因地制宜推進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建設。 按照“規劃先行、設計優化,施工監管”的原則,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因地制宜推進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建設,科學編制灌溉節水改造實施方案,將項目建設方案與水利綜合規劃相結合。嚴格遵循《和龍市農村水利“十三五”綜合規劃》,為依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按照“連片建設、整體推進、加強資金整合”的要求,由分管主要領導牽頭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到項目區所在的鎮、村組,實地踏勘,詳細了解項目區節水灌溉設施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增加水田灌溉,加強節水改造,增加農田灌溉但不增用水,達到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增產增效。
參考文獻:
[1]延邊州水利局.2013年水資源公報[N].2014.8.
[2]湯廣民.節水灌溉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節水灌溉,2005.
[3]汪黨獻,王浩.水資源與環境經濟協調發展模型及其應用研究[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1.
[4]吳志強.現代節水灌溉技術及發展方向探討[J].節水灌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