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總結了水協會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對于水協會在其他灌區的推廣發展起到指導借鑒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水協會;三屯河;推廣
三屯河年徑流量3.57億立方米,三屯河灌區有效灌溉面積76萬畝左右。灌區建設有一座中型水庫和東西兩岸引水渠首3座,以及干、支、斗三級防滲渠道1182.49km(其中總干渠36.3km,支干渠50.7km,支渠520km,斗渠575.49km)和永久性橋、閘涵、渡槽1693座。流域2003年有機井1149眼,其中配套機電井1135眼。
由于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昌吉市三屯河灌區水資源日益短缺,地下水嚴重超采,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再加上農民盲目的亂開墾,地塊不集中,渠道不規范,多數是土渠,防滲效果較差,灌區水的利用率低,使得水資源浪費更加嚴重,無形當中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所以改變已是迫在眉睫。
而用水戶協會是由農民自愿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村農業灌溉或供水組織,是具有法人資格,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非盈利的群眾性社團組織。遵循自愿參加、自主管理、民主決策、平等參與、公開透明的宗旨。所以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勢在必行。
一、農協會的組建與發展給三屯河灌區農民帶來的好處多多,主要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從2005年起成立了2個用水戶協會試點運行,經不斷壯大和發展,至今三屯河灌區已成立了45個用水戶協會并健康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在昌吉三屯河灌區經過5-6年的推廣和應用表明,農民用水戶協會越來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給三屯河灌區農民帶來了諸多好處。從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發展和壯大看,進一步強化了農民自主管理意識,密切了供水雙方的關系,改善田間工程管理與維護狀況,也改進了田間灌溉服務水平,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費收取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減輕了農民不合理負擔,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等諸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實踐證明,從三屯河灌區以前沒有成立用水戶協會,到現在成立并成工運行的45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實際情況來看,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發展和改革,深受三屯河灌區農牧民的歡迎,對昌吉市三屯河灌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從2005年起成立了2個用水戶協會試點運行,到至今45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發展,在三屯河灌區經過5-6年的運行過程中證明,農協會的組建與發展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多多,主要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農民用水戶協會的成立有利于末級工程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實現了運行工程的良性循環。如三屯河灌區2005年搞的示范協會--二六工鎮軍戶村用水戶協會,自協會成立后,協會及時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協助村委會積極爭取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并采用“一事一議”的方法,自籌資金146萬元,并以投工投勞的方式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在國家和區、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完成24.5公里的支渠、斗渠、農渠三級渠道的防滲和配套工程等建設。在三級渠道全部防滲后,農民用水戶協會在2006年將渠道采用分段包干的形式包給村民來管理和維護,幾年來三級渠道工程保護完好,工程運行正常,形成了平等參與、自主管理的良性運行態勢,村民們意識到協會是自己的組織,灌溉設施是大家共同的財產,有效地延長了灌溉設施的使用壽命,從而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在2007年又在農渠口修建無喉量水堰,不斷完善用水設施。相繼在同年開始實施0.005元/方的末級水費收取工作,工程維修資金足額到位,使末級渠道的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有效地解決了末級渠道以前“有人用、無人管”的問題,并通過“一事一議”的方法解決了末級渠道維護費,實現了自我管理、自主參與、民主決策的愿望。
第二、用水戶協會的大力推廣,改善了農村水利工程基礎條件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讓農民真正參與到灌溉管理當中。如:三屯河灌區中的三工鎮的四個用水戶協會投勞17.23萬元、投工3.74萬個、農戶自籌82.78萬元、國家投資2.4萬元、末級渠系維護費補助34.18萬元,修建了12.31公里的渠道、新修閘門499座/999孔、橋2座、量水槽8座,與往年相比畝均節水50方,畝均節約成本6.78元,人均增收40--50元。
第三、提高節水意識,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自灌區成立用水戶協會后,供水單位向協會收取水費、協會統一向會員收取水費,實行“配水到戶、量水到戶、建賬到戶、收費到戶”的“四到戶”,減少了水費收繳過程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和支出,通過這種新型的用水體制改革,促使農民由過去的“投入靠國家、使用無償化、用水無節制”的舊觀念,轉變為現在的“誰出錢、誰放水、誰受益、”和“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新觀念。從而減輕了農民不合理負擔,提高了農民自覺節水的良好意識。據統計畝均節水50-100方,減少水費支出10元左右。水費支出的明顯減少,加上政府的投入調動了會員投工投勞的積極性,糧食產量比以前增產達20公斤左右,增收近40元,糧食產量穩步上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第四、規范了用水秩序和水費收繳秩序。
通過參加用水戶協會的工作,可以培養農民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水費收繳率由以前70%提高92%,由自己的管水組織統一收費、統一管水、統一建設。會員之間及用水小組之間的灌溉糾風可以在協會內部第一時間以民主的方式得到解決,從而可以有效減少用水糾風,解決過去“上游放水、下游出錢、上游淹死、下游旱死”的不合理現象,維護了社會安定團結;水務公開的透明化也有效減少了截留、貪污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第五、有效節約勞動力,保障了弱勢群體利益。
自用水戶協會成立以來,田間配水由協會工作人員承擔,農民不需要投入大量勞力看水,大大節省了農民的管水負擔,增加了農民外出打工的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目前,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非常普遍,人均外出打工年創收5000-6000元,許多婦女和老人承擔起了第一線農業生產的重任,讓廣大的婦女參與協會并發揮她們更大的作用;另外用水戶讓貧困人口及弱勢群體受益得實惠,根據各協會轄區的貧困戶具體情況,協會通過集體商議結合實際作出具體規定,為這些弱勢群體采取緩、減、免的政策,保障了弱勢群體利益。如:南頭工村自農協會成立以來共為張舒蘭、何立慧等19名貧困戶減免水費3200余元。解決了貧困戶“交不上水費、交不清水費”的困難。
第六、農民自主管理,減輕基層干部壓力。
用水戶能夠承擔起原來由基層政府承擔的灌溉管理任務,從而使大量基層干部從繁雜的灌溉管理和糾紛協調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的加快地方經濟的建設當中去。
第七、提高了農民的民主決策意識,構建和諧新農村。
用水戶協會作為村民自治、村務公開在農村水利領域的具體表現形式,以民主管理為保障,代表了用水戶的意愿,極大提高了用水戶參與管理、民主決策的意識,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構建和諧農村社會。
近年來,隨著三屯河灌區鄉鎮水利管理站履行的職能和工作領域不斷拓寬,地位和作用也隨之提高。在服務對象上,由傳統的服務“水利”轉變為服務“三農”,為推進三屯河灌區的“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步伐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農協會的運行管理成效顯著。
根據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十七大的中央32號文件精神和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總體要求,農民用水戶協會正是這種農村“民主化管理”進程中,正式能夠引起更廣泛關注的社會團體。2005年6月,三屯河灌區運用世行贈款項目發展灌溉事業,引進農戶參與灌溉管理。通過努力,三屯河灌區第一個農民用水戶協會二六工鎮軍戶村農民用水戶協會成立于2005年6月,開始對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進行積極的實踐和探索,現已不斷發展壯大,灌區先后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45個,管理灌溉面積47萬畝,占灌溉總面積的53%,共有農業人口5萬余人。實踐表明運行成效顯著。
在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進一步理順了管理體制,推動了灌區的和諧發展;促進了節約用水,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時也體現了農民的意愿,推進了民主進程。實行用水戶參與管理,明確了政府、灌區和農民的責權利,體現了農民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分級辦水利的原則。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利用市場機制,以供求為杠桿,把灌區和農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將農民用水決策權、農田水利工程使用權交給農民自己,調動了農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工程自己管”的積極性。
過去,廣大農民總是等著用廉價水、免費水,沒有在思想上樹立起水是商品的經濟意識,2007年,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推行定額供水420立方米/畝和超定額累進加價1.5倍的收費新政策。促進節約用水;實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后,確立了水資源的利益關系,廣大農民自覺采取多種節水措施,如: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種植低耗水作物等,努力降低灌水定額,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據調查測算,三屯河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灌溉區,每畝農田用水量比以前減少50-100立方米不等。如灌區已建45個農民用水戶協會,通過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年節水689萬立方米。成效顯著。
另外,讓農民滿意的是這種管理方式建立了透明的水費收繳渠道,水費有農民用水戶直接開票收費到戶,推行“水價、水量、水費、水帳” 的“四公開”制度,全面接受用水戶的監督。用水戶會嚴格執行協會的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按農戶需求調度水量,保障協會內的農田適時適量的灌溉,灌溉條件明顯得到了改善,得到農民用水戶的信賴和歡迎。
三、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應用與推廣意義重大。
通過上述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的實踐證明,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灌溉管理是適應新形式農村用水管理,協會供水與用水關系的改革,是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積極性、推動農村民主管理的一條重要措施。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展,是保證昌吉三屯河灌區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需要。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應用與推廣它的意義在于:
首先,調動農民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同時將田間工程交給協會來管理,實現了三屯河灌區建設與管理的有機統一,保障灌區工程良性運行,持續發揮效益。其次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需要。三屯河灌區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通過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組織廣大農牧民群眾參與灌區引水、灌水,加強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進水資源的利用、節約、和保護。三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通過上述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的實踐證明,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能夠充分體現農民意愿,實現農民事農民辦,推動農村民主建設,為我們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保障。
通過上述農民用水戶協會在三屯河灌區的應用和推廣的實踐證明,有利于用水戶參與水務管理和民主決策;有利于管理水利工程設施;有利于減輕農民不合理的水費負擔,改善基層干群關系;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民用水戶協會作用的發揮,對處理好政府、水管單位、灌區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與農民的責、權、利關系,做到灌區建設和統一,做到同步推進,共同發展,使灌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使三屯河灌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馬志勇.1965.02.10.男,回族,工程師,大專學歷,研究方向:農業水利工程運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