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國水環境日趨惡化的背景下,國家水利部、環保部開始高度重視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大量的入湖河道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整治,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在保留傳統防洪、排澇、灌溉功能的基礎上被賦予了生態、景觀等新的功能,并在云南省玉溪市撫仙湖保護工作中得到廣泛運用。
【關鍵詞】撫仙湖;入湖河道;清水產流機制
前言
入湖河道是通向湖泊心臟的大動脈,由于大部分河道較長,流經的城鎮、村莊、農田較多,在給湖泊供水的同時,大量的生產、生活污染物也通過河道進入湖泊,造成湖泊水質富營養化,并且富營養化比例持續增長,20世紀70年代,我國大部分湖泊水質優良,富營養化率僅為5%,80年代為35%,2002年調查調查的200多個湖泊75%富營養化,2010年達到80%。
1、撫仙湖河流現狀
撫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東部,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是珠江源頭第一大湖,屬于南盤江水系,撫仙湖流域面積674.69km2,湖面海拔高程為1722.5m,湖面面積216.6km2,蓄水量206.2萬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95.2m,最大深度158.9m。
撫仙湖共有入湖河道103條(含季節性河流、農灌溝),其中主要入湖河流共有34條。撫仙湖流域的入湖河流普遍短小,且坡降大,其中最長的是梁王河,僅21.2km,其次是東大河19.9km,其余多在10km以下,多為季節性河流,河道徑流調節性能很差,旱季經常斷流,雨季暴漲暴落、匯流時間短、并攜帶大量泥沙入湖。據現有資料統計,撫仙湖流域入湖河流的多年平均入湖徑流量為16092萬m3,最大徑流量是27930萬m3(1966-1967年),最小徑流量是5442萬m3(1992-1993年)。由于河流沿途經過的村莊、農田較多,大量的生產、生活污染物進入河道,河道水質大部分呈現劣Ⅴ類水質。
2、撫仙湖入湖河道“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的內涵
撫仙湖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實施范圍主要針對34條主要入湖河道,采取的治理思路是“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理念。清水產流機制是湖泊流域清水量平衡和污染物平衡相互作用的龐大體系,是由清水產流區、清水養護區、湖濱帶與緩沖帶區組成的有機整體。其中清水產流區是清水產生的源頭,為流域提供充足的清水量;清水養護區是流域污染物凈化的重點區域和重要的清水輸送通道,其山前平原和多塘、濕地等可攔截凈化低污染水,保證清水入湖;湖濱帶與緩沖帶是凈化地表漫流的低污染水、保障清水入湖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湖泊綠色流域建設的基礎上,通過“陸地生態系統恢復-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湖濱緩沖帶自然體系構建”,實現流域水源涵養和水土流失控制-入湖河流污染控制與修復-湖濱緩沖帶截留與凈化作用,使流域內產生的地表徑流依次經過3個階段凈化后,實現地表徑流“清水”入湖的清水產流機制。
3、河道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的內容
河道清水產流機制修復通常將流域分為清水產流區、污染控制與凈化區和湖濱區三大區域,在三區實施產流區控源與水源涵養林恢復、污染控制與凈化區恢復和湖濱區生態修復三大工程內容。
3.1 產流區控源與水源涵養林恢復
產流區即流域上游山區。采取的修復措施通常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對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植被覆蓋率低的區域開展退耕還林、疏幼林改造、封山育林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使上游有足夠的清水產出;二是對產流區的山區村落實施村落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建設化糞池、沼氣池、垃圾房等設施,提高污水、垃圾、方便的處置率,防止水源在源頭被污染;三是對河道上游的水庫進行保護與生態修復,通過取締庫區人工養魚、建設攔砂壩、人工濕地、生態浮床等工程設施使清水在水庫內得到調蓄。
3.2 污染控制與凈化區恢復
該區是流域內主要經濟區。采取的修復措施通常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對沿河村落實施村落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池、化糞池等工程措施,防治沿河村莊污染物直接進入河道;二是河道兩岸的農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在田間建設漚肥池,使田間生產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三是在河道與農田間構建生態緩沖帶,緩沖帶內建設多塘系統、生態礫石床、人工濕地等設施,保證農田低污染水循環利用或經處理后進入主河道并通過主河道補給撫仙湖,使主河道成為清水的輸送通道。
3.3 湖濱區生態修復
該區域是河道的入湖口區域。采取的修復措施通常包含二部分內容:一是對河道入湖口村落實施村落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池、化糞池等工程措施,防治沿河村莊污染物直接進入河道或者湖泊,有條件實施搬遷的村落,應該實施搬遷;二是建設入湖口人工濕地,使入湖河道水流在進入湖泊前在濕地內進行最后的滯留、凈化。
4、清水產流機制修復效果
目前,撫仙湖34條主要入湖河道,已經有15條實施了“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目前,這些項目剛剛完工并投入試運行,由于試運行期間監測數據系列還不夠長,暫時不能對河道環境效益進行定量的評價,從短期的監測數據來看,部分河道已由原來的劣Ⅴ類水質轉變成Ⅳ類。另外,從工程實施后的感官來衡量,河道變得干凈了,水質的透明度明顯增加,河道也變得更加生態了,成為當地人民群眾休閑鍛煉的場所,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一項基本內容。
5、結語
河道清,則湖泊清。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是湖泊保護治理的重要內容,“清水產流機制”在入湖河道湖泊中還處于探索階段,其理論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們相信只要處理好防洪、排澇、灌溉與生態、景觀功能的有機結合,一定能成為湖泊保護治理的一項重要技術被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宏亮,金鑒明.我國重點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及其流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