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禮泉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農田水利建設薄弱嚴重制約著該縣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闡述了該縣以農村改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堅持把農建項目擺在水利建設的突出位置,搶抓機遇、大干快上,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關鍵詞】禮泉縣;實施;農建項目
1、基本情況
禮泉縣位于陜西省關中西北部,地處黃土高原與渭河谷地交匯地帶,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1街辦11鎮213個行政村,耕地85萬畝,全縣總人口50萬人。全縣地貌為北山南塬,水資源賦存量嚴重不足,尤其是北部“旱腰帶”農業抗御災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全縣水土流失面積8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86.2%,長期以來,農田基本建設薄弱嚴重制約著該縣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全縣以農發水保坡改梯項目、基本口糧田項目和省級小水項目為契機,把水土流失治理與發展水保產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2、農建項目的實施現狀
全縣實施農建項目以來,各級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緊密配合,制定完善相關規程,建立健全項目公示制度,積極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格控制項目投資、進度和質量,切實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積極落實項目配套資金,大力整合涉水資金,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
3、農建項目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回顧近年來的農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農建項目建設任務艱巨,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新的人為的破壞現象得不到根本遏制,且有增長的趨勢,加之財政又非常拮據,配套資金無力落實,財力投入嚴重不足。二是項目建設監理工作力度薄弱,致使項目進展不平衡。項目區還有極少數干群對項目實施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加之項目比較分散,監理工作開展難度大,造成項目各村之間工作進展不平衡。三是單位面積國家補助治理經費偏低,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生態的快速恢復,嚴重制約了農建項目的完整建設和深度開發。四是農建項目調查勘測工作相對落后。因缺少技術,缺乏資金,調查勘測工作進展緩慢,比如社會經濟狀況、治理措施數量等調查都相對比較落后,勘測結果不足以為重點實施提供基礎資料。五是隨著林權制度改革落實,集中連片大面積實施農建項目需要做大量的過細的更多的農戶工作,無形中就加大了項目實施的難度。六是已完成的農建項目建設任務措施較單一,生物多樣性沒有凸現,生態環境仍很脆弱。
4、如何解決農建項目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在今后的農建項目實施中,要徹底解決存在的問題,就必須搶抓機遇,凝心聚力,扎實苦干,從嚴管理,切實把農建項目打造成為禮泉縣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工程。
一是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好項目法人制。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使全縣農建項目管理更加規范,目標更加明確。在項目建設中,繼續堅持早安排,早規劃,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思路,逐地塊展開規劃設計工作。項目法人制是龍頭、是核心,落實好農建項目法人責任制,是全面實行工程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的可靠保證,是建立完善工程項目管理體制的根本前提。針對目前水利建設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資體制,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按照項目類別不同組建項目法人,嚴格項目法人資質審查,項目法人的人員配備,不僅專業齊全,而且人員素質要高,有工程建設管理的經驗。
二是提高項目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農建意識,加強建設監理工作。建設監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科學性與公開性,以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通過監理的有效監督,保證工程質量達到設計標準和建設要求。首先要加大對監理人員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監理人員綜合業務素質、管理水平、組織協調和應變能力,能夠因人、因事、因時間、因空間、因環境、因目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組織、管理方式,使之與農建項目建設實際情況保持協調,從而使監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監理人員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者的作用,監理公司還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技術專業全面的優勢,增添必要的檢測、試驗設備,拓寬監督管理范圍。
三是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大質量監督檢查力度,鞏固和擴大農建項目建設成果。嚴格按照《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要求,完善建設單位負責、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監督的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管理工作始終處于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分工明確。一方面強化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質量監督機構及人員不僅要監督檢查工程質量,而且還要檢查督促項目法人單位及監理、設計、施工單位的質量體系及運行狀況,樹立起質量監督部門在質量管理中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加強項目檢查稽查,采取邀請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水平高的專家,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執行稽查任務。稽查行動采取不提前通知的方式,到現場取得檢測數據,迅速提出處理意見。同時要向全社會公布水利工程質量舉報電話,使群眾發現的質量問題也能及時處理。
四是抓好項目建設管理,確保農建項目安全運行。做好項目管理與安全是保證水利工程正常運行、發揮效益的關鍵,要樹立安全生產無小事的觀念,切實落實工程建設過程中和建后運營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機構,進一步落實項目管理措施,使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確保工程安全運行,持續發揮投資效益。
五是依托農發水保坡改梯項目、基本口糧田項目和省級小水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建項目建設,通過政府扶持、機制創新,吸引社會各界投入農建項目建設,真正形成全社會大干農建的氛圍。
六是繼續把項目建設融入新農村建設當中,通過項目實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將項目區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新農村。
5、結論
農建項目是一項強基礎、惠民眾、管長遠的民生工程,禮泉縣雖然在項目建設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用群眾的殷切期望來衡量,工作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在以后的項目建設中,還需要嚴格按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農建項目建設規模效益再上新臺階,為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