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以及水的利用情況,為了達到使水資源合理利用,農作物健康生長的目的,本文就影響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要素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影響因素;對策
一、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分析
1 農業技術擴散過程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級段即首次采取的某種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這項技術是由研究開發的科研機構轉讓給相關的農業的企業,在進行推廣擴散后,確保其工作質量,再推廣到農業部門,進而進入試種階段,即 科技示范基地、農業公司、科研院所、技術推廣中心等向示范戶推廣新農業節水技術的試驗階段;
2 新的農業技術被示范戶采用后由于明顯的比較經濟效益吸引更多農戶采用該農業技術的階段;
3 示范戶或更多農戶采用該新技術后,把該新技術產品銷售給用戶的階段。這里的用戶主要指采納節水灌溉技術的普通農戶,多數情況下節水技術到普通農戶手中可能要經過銷售商銷售。
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中影響因素分析
(一)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源方面
技術人員和的研發單位是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擴散源。因為受到我國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生產水平以及農民收入的制約,科研人員研究所的的技術費用一般情況較難得到同等的回報,因而技術人員缺乏動力去服務技術工作。
(二)被擴散的節水灌溉技術方面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作為被擴散的對象,也是該技術的物化載體,它在技術上的優劣直接決定了擴散效果。因此,有必要對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本身進行分析。目前,技術本身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技術不成熟、設備質量不過關
節水灌溉受到技術的的影響的問題最大,由于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水平還不夠完善,在很多技術領域處于茫然,硬件軟件研發也面臨著很大困難,因此,大面積推廣技術不成熟的灌溉方法,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軟件硬件質量差、系統設計不合理等問題。
2 設計參數誤差大
節水灌溉顧名思義是有限量的是資源的利用,因此,灌溉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方方面的免得數據,這些數據只有符合之前計算的數據,才能保證這項技術的精準性和科學性。數據根據獲得情況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場測得或者實驗室獲取的數據,它包括:土壤入滲速度、田間持水率、地下水埋深和降幅等;另一種是要進行實驗才能獲知的數據,它包括:一定栽培模式下的濕潤比、作物耗水強度、計劃濕潤層深度等。但是,因為地區差異、季節變化、水土濕潤度以及水質等情況的不同,尤其是不同技術下栽培的技術也發生了改變,灌溉的方式方法也隨著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以往的參數與實際中數據的真實情況發生了改變,規范不足,導致未能給設計單位提供客觀可靠的技術參數,設計方只能照搬其他地區的設計參數,最終使得設計出的滴灌系統在應用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三)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方面
1 政府節水灌溉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夠。
資金是導致節水農業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當前,國家不夠重視節水農業發展,資金投入較少,農民自己本身經濟條件受制約,難以籌到需要的資金,總體就是節水資金短缺,使節水灌溉發展受到限制。長期以來,對水庫、輸水渠道等工程節水措施比較重視,有較固定的投入渠道。而對以農藝、農技為主的田間節水措施重視不夠,投資安排很少。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我國節水農業的發展。
2 投資機制不健全
上個世紀90年代進行的改造節水工程,大部分的相應資金沒有下來。非骨干工程由農民和集體負擔。農民承擔了2/3以上的投資用于開發新水源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當前幾乎沒有灌區有能力自主進行農業供水工程的維修、更新與改造。節水農業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很強的事業,節水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其經濟效益。從全國來講,農業節水灌溉籌資渠道較少,投資主體單一以及投資機制不健全。
3 政府補貼資金不足
在任意一個國家,農業節水一直是政府的扶持項目。一方面,對于農民生產的糧食應考慮補貼或者進行低價保護,使農民對于農業有信心和耐心。另一方面,對于農民種植,政府可以相應的進行免利息貸款,提高糧食作物的生產,降低其成本。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生產情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果把問題簡單化,很難取得預想的效果。
(四)農戶自身因素方面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中引進了很多現代化的生產和應用的科技產品。這些產品的應用代表著農民也要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因此,推廣起來很有難度。根據誘致性技術變遷理論,資金較充裕的農戶偏向于采用資本密集型的農業技術,勞動力較充裕的農戶更易于采用勞動密集型的技術。經濟狀況越好的農戶越容易采用新技術引。但是,有些學者的實證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即經濟狀況最差的農戶具有最強烈的采用可持續農業技術的欲望,而經濟狀況較好的農戶對保護土地技術和新品種不感興趣。這可能是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能帶來更大收益的緣故。
結束語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以及水的利用情況,為了達到使水資源合理利用,農作物健康生長的目的,本文就影響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要素進行了探析。主要分析了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擴散過程以及影響因素,以期對節水灌溉的推廣管理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徐清;劉義圣;;中國農業技術進步問題新探——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3).
[2]盧敏,王艷國,孫彤,孫長占,鐘兵仿,左停,齊顧波,李小云;農民參與式實用技術創新的理論研究——不同利益群體利益整合機制探討[J];貴州農業科學;2002(05).
[3]蔡月祥;土地規?;洜I影響因素及政策建議[J];改革與戰略;2003(12).
作者簡介:楊明,男,1986.03,江蘇,本科,初級,渠道工程設計、滴管工程設計、農村飲水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