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河道面臨的問題日益嚴重,河流治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本文就針對海綿城市理論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河流治理;水文規劃;設計途徑
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城市河道面臨水多、水少、水臟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城市河道治理要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優化配置,做好城市河道的水文規劃設計和生態修復,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針對海綿城市理論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1、海綿城市理念分析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河流面臨著洪澇災害、水資源缺乏以及徑流污染等突出問題。因此,為了緩解城市內澇、節約水資源,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我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就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應對自然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等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堅持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的方式,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主要采用管渠和泵站等基礎設置排放徑流雨水,主要堅持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規劃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市政管網和排澇設施的壓力,同時造成了城市水質污染,浪費水資源。而海綿城市構建就是從頭到尾對雨水排放進行全程控制,注重降水的自然積存、滲透以及凈化,綠色環保,彈性可調,實現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海綿城市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2.1 加強河道生態護岸建設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在進行城市水系設計過程中,城市河道要設計生態駁岸,然后根據水位變化,因地制宜的種植合適的水生植物。在海綿城市理論的前提下,河道治理要堅持生態性和低影響開發,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為改造,保證生態護岸工程建設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保持河流兩岸蜿蜒的岸線和自然的河岸基底,充分發揮河岸土體與河道水體的交換調節作用,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河流周圍生物豐富性和多樣性,在生態護岸建設過程中,要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在岸坡上設置一些多孔質構造,保證河流的生態系統完整性,促進水生植物的生長。另外,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積存部分降水,從而減少地表徑流量。
在進行生態護岸結構設計過程中,要選擇新技術和新材料,如采用固土植物護坡、網石籠結構、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水泥生態種植基以及自然型護岸等。在進行硬質護岸改造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在護岸臨水側河底、外墻等設置種植槽,或者填充一些生態袋,種植土草皮等。
2.2 做好水系溝通
對城市水系來說,中小河道分布最廣,數量最多。但是隨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用地日益緊張,出現任意填堵河道或者先填后開的情況,導致城區水面面積不斷減少。因此,在實際規劃過程中,嚴格按照海綿城市理論,做好河道填堵的審批管理,嚴格規定填堵河道水面補償,完善相應的驗收制度,實現填堵河道水道審批的規范化和現代化。另外,還要做好河道疏浚工作,影響河道流通的“斷頭河”要做好水系的溝通,疏通河道,不斷擴大城市內部的水域面積,提升城市水體自我凈化能力,為城市以后排洪減澇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2.3 合理降低水位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岸坡穩定性、通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河道防洪除澇水位很難到設計標準和要求。在城區一些低洼地區,防洪除澇風險大。另外,在引水調度的情況,對城區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引水量越來越大,使得引水調度的水位不斷上升,再加上河道淤積等因素,導致長水位不斷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除澇的風險。因此,對城區低洼區域,首要的就是做好水利工程調控運行,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位預降能力和排洪除澇能力,根據城市規劃設計的標準,控制好常水位,尤其要加強對低洼地區水位的控制。在進行引水調度過程中,不能超過上限,同時做好城區防汛除澇工作。
2.4 加強河道兩岸植物建設
在城市河流兩岸,陸域植物可以充分發揮緩沖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可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改善城市內部環境,凈化城市空氣。因此,在進行規劃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區域,合理配置周圍陸域植物,要優先種植本地植物,重視不同植物的不同習性,科學合理的搭配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的提高植物群落的凈化能力,從而創造良好的河道生態景觀效果。第一,在平面布置上,要充分利用原有植物,充分不同生物空間,結合植物特性進行種植,建立錯落有致的立體化結構,增加植物的層次性和多樣性。第二,在斷面布置上,要建設適應實際水陸梯度變化的植物群落。對水生植物而言,可以根據其生態習性分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在種植水生植物過程中,要結合河道的水深、水質以及流速,構建長期穩定自然生長的水生植物群落,掌握生物生長的規律,體現不同植物不同的生態類型,提高城市河道水系凈化能力,保證水生植物的穩定性和群落的多樣性。
2.5 做好城市河道日常管理維護工作
為了保護河道水生生態環境,發揮城市河道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需要對河道進行日常的維護管理,要對河道周圍的護岸、河床、綠化等附屬設施進行科學合理的養護和管理,要定期檢查河道堤防,在發現問題以后,進行必要的修復和保養;要及時有效的清理河床內部淤泥,做好河道疏浚工作和保潔工作。還要對河道的水質進行監測,做好基本的生態修復工作,尤其要加強對河道周圍綠化景觀的養護。最后,還要做好河道排水設施、護欄欄桿以及警示牌的保護,使河道更好的發揮其綜合作用。
3、綜上所述,海綿城市理念在河道治理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結合自身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和海綿城市理念,處理好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車生泉,謝長坤,陳丹,于冰沁.海綿城市理論與技術發展沿革及構建途徑[J].中國園林,2015,06:11-15.
[2]俞孔堅,李迪華,袁弘,傅微,喬青,王思思.“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06:26-36.
[3]張敬.海綿城市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構想[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09: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