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河流護坡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課題,關乎到人民群眾的安危,事關國家防洪事業的發展。要想保證堤防工程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技術,文章對中小河流生態護坡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堤防工程;施工技術;作業
1、常規處理方法
(1)壩式護岸的施工方法
通過修建壩式結構,從而有效地減弱水流對河道堤岸結構的沖刷。根據筆者多年施工經驗可知,幾種壩體功能結構大體一致。而丁壩由于其結構的特殊性,其可對水流快慢進行適當的調整。研究發現,丁壩多用于河道水流緩慢,且河道較寬的區段。同時為了有效的預防底腳發生垂直漩渦所造成的沖刷,一般將采取壩前保護措施。
(2)墻式護岸的施工方法
墻式護岸主要包括:重力式、扶壁式、懸臂式等幾種擋土墻形式。最常見的墻體材料包括鋼筋混凝土、混凝土以及漿砌石等。基于滿足墻體和堤岸整體抗滑穩定和抗沖刷的要求,墻基必須嵌入岸護腳的內部,并達到一定深度,同時注意采取措施對護腳進行加固預防較大沖刷力。
2、三維植物網護坡的施工方法
三維植物網主要是采用一種質地柔軟似絲瓜網狀的網墊以植草固土,其留有90%的空間可以填充土壤、砂礫或細石,且植物根系可以有效地穿過網狀物而均勻的生長,待綠色植物長到一定規模后,草皮、網狀物與土壤形成有效地整體,不僅可以固結堤坡表面的土壤,且可有效地提高堤坡表面的環境保護,減少雨水沖刷坡面。根據研究表明,三維植物網可以減輕洪水、暴雨的沖刷影響,且水流流速在3~4m/s時,地坡面可抵抗2d。
在我國南方河道堤岸治理工程中,多采用生態治理方案。而三維植物網護坡結構,不僅較明顯的護坡功能,且施工技術成熟、施工成本較低等。具體應用實例如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某生態護坡工程中,其中河道護坡中70%以上采用此生態護坡方式。
根據筆者施工經驗可知,三維植物網護坡材料與其他護坡材料相比,其成本較低,每平方米價格約為20元,且具有環保效果。
3、綠化混凝土護坡
綠化混凝土,又稱生態混凝土,它主要是通過摻加外加劑、優質材料與特殊加工工藝生產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生態環保材料,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護岸結構的自重,且可以大大提高河道堤岸的穩定性。
綠化混凝土護坡,即草科植物可以健康的生長在堤坡混凝土結構的表面上,有效地解決了生態環境與工程建設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工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目標,同時還增強了防護堤坡、改善河道兩岸環境的功能。它主要是由特殊水泥、粗骨料、減水劑與營養液等進行均勻的拌合而成具有可以適應綠色植物生長的混合物,因混合物中沒有普通混凝土混合物中的細骨料,因此生態混凝土結構中含有較多的孔隙,不僅可以儲存較多的水分,且可以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長。
在某河道的綠化混凝土護坡工程示范段,其施工做法是在原河道坡面修整為1:3的斜坡,并均勻鋪設土工布,然后澆筑混凝土框格梁,再均勻鋪設含有草籽的混凝土混合物,鋪筑厚度控制在15cm為宜,最后在其表面均勻鋪設優質客土,如圖1所示。
4、提防護岸工程施工后的原位觀測
由于在河道修筑河岸時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施工后河道的不均勻沉降問題。由于多數提防工程基礎為淤泥軟基,土基中含水量較高、透水性差、壓縮性較大、穩定性差,同時又受到河道水流的沖擊,導致堤坡結構出現不均勻沉降現象。
在梅州市五華縣某護岸工程,需要修改的堤岸長約1800m,安全等級3級,且堤岸設計根據20年一遇洪水標準進行方案設計。河道土質共分3個土質層,7個工程地質亞層,其物理性狀如表1所示。
原位觀測設計指標為:堤岸垂直位移、堤岸地基水平位移、水位、堤身浸水線等,在了監測堤防工程對地基的影響,在河道沿岸設置12個觀測面,每沉降觀測面設3個觀測點。并采用實測放置在沉降板上的測桿前后兩次數據差作為沉降值,再計算出堤岸的沉降速率與累計沉降值。表2為持續觀測11個月的拋石施工期間測點的沉降觀測值,表3為擋墻堤岸結構的施工期間測點的沉降觀測值。
由上可得,擋墻護堤結構在施工期間的沉降值較拋石護堤結構沉降值大,且擋墻結構最大沉降值可達155mm,而拋石結構護堤最大沉降值為104mm,兩種護堤結構沉降相差51mm。
5、結束語
堤防工程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其中涉及到諸多復雜的施工技術,文章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實踐中需要不斷的總結探索,進一步改進施工技術,為我國堤防工程的施工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趙冬蓮.江西省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防洪工程及生態護坡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2, 06∶120-121.
[2]趙文龍.生態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科技,2013,01∶50-52.
[3]何曉源,邱玉,牛壯.生態護坡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應用[J].山東水利,2014,10∶61-62.
[4]汪亮,顧凌云,張曉玲.生態護坡在江寧區中小河流綜合整治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水運( 下半月) ,2014,0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