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影響評價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開的一次國際環境質量評價學術會議上,現在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得以催生,所以,當下選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環境進行現狀評價和預測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大事。本文將重點圍繞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和改善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對策兩個方面展開具體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1、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公眾參與和執行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相對來說,中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時間比較短,無論是理論基礎還是實踐經驗都不夠成熟,公眾參與在解決建設項目與公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沖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設項目實施之前,公眾意見的全面征求工作若落實到位,將非常有利于我們協調好相關利益方的工作,后期工程出現糾紛的可能性也會被控制到最低。但是就現在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眾監督機制的構建程度來看,公眾對環境工作的監督基本上不能得到非常好的體現,因為一些常用的監督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在中國缺少指導公眾參與性的公眾參與審議環評報告書的具體條例和公眾方法,并且大多數地區在開展環評工作時都不夠重視公眾參與工作,僅有極少數發達城市能夠做到,公眾參與和執行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1.2 環境影響評價的專業性人才極度缺乏,現有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千差萬別?,F在中國的建筑項目正在向著多元化的方向全面發展,隨之,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化工、電力、冶金、建材、生態等行業對專業性環境影響評價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與此同時,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重點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由之前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逐步向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面過渡。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現在的環境影響評價隊伍組成結構相對來說依舊比較單一,面對這種日新月異的新形式發展要求,呈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阻礙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匱乏。
1.3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條款缺乏實際操作性。在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許多條款科學性比較差,在實際的工作中操作性較為缺乏。
2、改善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對策
2.1 高度重視環境評價的公眾參與工作,建立健全環境評價公眾參與制度。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通過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于2015年3月份通過修訂草案,6月份開始逐步實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在2008年予以廢止。環境保護部門將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為總則,以《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為基本抓手,繼續加大對公眾參與工作的推動力度,形成公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環境保護事務的新局面。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應當遵循依法、有序、資源和便利的原則。并且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征求意見、問卷調查、組織召開座談會、專家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環境保護相關事項或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電話、信函、傳真、網絡等方式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類整理、分析研究,在做出環境決策時予以充分考慮,并且要以適當的方式反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保護這些人的公眾參與積極性。
2.2 根據中國環境評價工作的發展,加大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力度?,F在提升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步驟是對環境影響評價人員專業素質水平的培養,相關部門要根據中國環境評價工作的發展,加大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力度,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人才隊伍?,F在較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加強不同區域、不同單位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之間的心得經驗交流和學習;舉辦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班,專門學習國內外優秀先進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各部門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恰當的方式。最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一定要對環境影響評價從業單位和人員進行非常嚴格的考核,凡是在考核過程中不合格者或有重大過失者都要對其采取相應的懲治措施。
2.3 深化落實環評管理,其主要發展方向包括在環評法律法規、環評制度、環評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審批制度等方面,使其多方面對環評做出詳細的發展規劃。在法律法規方面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中環保法、環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實施,確保法律的權威性和實效性。在環評制度方面,要以聽證會的形式存在,能夠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得環評制度透明化;其次在環評單位方面,要將責任意識、環保意識放首位,不斷提升單位自身的環評專業技術能力,培養更專業的環評技術人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組織專家咨詢委員會,尤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有關公眾意見采納情況的說明進行審議,判斷其合理性并提出處理意見;專業技術人才選拔也是發展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因素,要求其技術人才要掌握環境監測的重要技術,對環境的突變做出正確性的決策方針;最后,在審批制度方面,要嚴格以環境為指導思想,深化環境改革方向,在審批流程中,要確保審批環節的嚴謹性。
3、結語
鼓勵在規劃和決策的過程中重視環境因素是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根本性目的,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未來還有眾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界內人士共同面對,有關人士應該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加大自身的專業學習力度,不斷創新學習和工作方法,為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水平的提升營造一個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邵飛.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4(7):174.
[2]陳天照.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發展歷程及其努力方向[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胡璇,李麗麗,欒勝基.中國環評制度的獨特運行機制探討[J].環境科學研究,2012(9):1065-1070.
作者簡介:蔡玉立(1987.11-),湖南省益陽市人,2009年畢業于青海大學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環境保護工程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