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南寧市環境監測預警體系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預警;對策
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水污染 、大氣污染 、 固體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 ,環境保護部門面臨的壓力也逐漸加大。因此 , 各地環保部門需加強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 ,以妥善、快速處理環境突發事件, 最大限度的降低環境問題帶來的損失 。
1、南寧市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的基本情況
1.1 南寧市環境監測指揮中心調度基本情況
目前南寧市應急監測指揮中心的基本運作如下:接到應急監測指令→臨時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小組→基本了解事件大致情況→通知相關專家及應急監測小組就位→指導應急監測小組攜帶相關設備趕赴現場展開第一時間的應急監測→跟蹤了解事件進展情況→根據反饋信息判斷事件的性質、規模、影響范圍、大小和時間長短,利用簡易電子地圖現場布點、隨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監測方案→必要時調度各應急監測小組和網絡成員單位→利用現行有效的簡易模型等手段分析評價污染狀況,大致預測污染變化趨勢→編制應急監測快報報告專家組和相關領導→根據專家組意見和領導指示指揮應急監測小組繼續跟蹤監測或結束監測。
1.2 應急監測基本情況
根據“轄區管理、就近應急”的原則,南寧市環境事故應急監測主要由南寧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牽頭,建立全市應急監測網絡,組長單位為南寧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成員單位為武鳴、橫縣、賓陽、隆安、上林環境保護監測站及南寧市各工礦企業環境保護部門。
1.3 南寧市環境監測預警工作存在問題
1.3.1 應急監測指揮缺乏先進的軟、硬件設備支持和科學、高效的技術手段,難以對污染事故作出快速的、有針對性的監測和處置,對事故的發展態勢也較難作出準確的預測。
1.3.2 自動監測水平不高,自動監測站點布設尚未形成合理布局。
南寧市主要河流多屬珠江流域邕江水系,上游左、右江入境匯合成邕江,南寧市區的5個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取水點都分布于邕江的上游。
時有發生的江河水質應急事故日益凸顯了水質自動監測站布設的不足,例如,既有的老口水質自動站位于作為南寧市主要的飲用水源地之一的三津自來水廠取水口下游的羅文,其2001年建成時尚未規劃選址建設,一旦上游發生應急事故,為保障三津自來水廠的飲用水安全,只能靠人工現場監測方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由于現有水質自動監測站均未安裝水文測量儀器,在發生應急事故時,無法及時獲取同步、同時、同點的河流水文資料(水的流速、流量),對估算污染團移動擴散提供不了數據,造成應急監測計劃帶有盲目性。
1.3.3 是現場應急監測能力存在短板。
一是監測移動性能差,快速反應的監測儀器缺乏。南寧市環境應急監測裝備移動性能差,快速反應的監測儀器缺乏,反應速度慢,不能及時開展跟蹤監測,給環境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容易失去事故處理的最佳時機。
二是裝備應變能力不足,機動性差,監控水平低。環境污染事故中,常可能涉及多種物質和多種載體,目前南寧市對突發情況的多樣性應對不足、機動性弱,現有部分大型分析儀器能夠開展部分項目水質監測,但對直接鑒別和定性開展氣態、固態(例如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監測能力相當有限,對多種載體中的有機物監控水平低下。
三是儀器分析項目有限,配套處理裝置不足,有機污染物監測能力缺乏。目前南寧市大型分析儀器缺乏、部分大型儀器的配套處理裝置不足,急需增加自動在線監控、實驗室大型分析儀器、現場應急監測儀器才能滿足對南寧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及時、有效的監控要求。
2、加強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2.1 加強建設環境應急監測指揮中心,加強應對應急事故指揮調度能力,使環境監測應急指揮做到監察監測聯動出擊、調度有力
應急污染事故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及原因復雜性等特點,要切實提高污染應急的高效性,往往需要環境監測部門、環境監察部門等多個部門聯合出擊,才能更好地防止污染事態的進一步發生,最大限度地將污染損失減少到最低,只有一個統一指揮、調度有力的應急指揮中心才能協調指揮好多個部門的應急工作,因此配備有各種可對監測數據進行高效分析、評價和預測以及由此制定出有效的應急決策的指揮中心顯得尤為迫切及重要。
2.2 建設完善南寧市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加強對南寧市市區飲用水源以及下游與貴港交接斷面水質監控力度
水質手工監測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能做到常規定時監測,無法做到實時有效的監控,常常需要等到污染事故造成一定后果后應急機制才能開始運行;要切實做好對水質的實時監控,做到對水質出現污染即可啟動應急機制,必須加強對南寧市現有水質自動監測網絡的建設完善,特別是要在各重要江河斷面處做到可實時監測水質重要指標,同時也應完善現有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功能,將以前被忽略監測的水文指標也納入自動監測范圍,提高自動監測數據對于決策分析的有用性。
2.3 填補市縣兩級應急監測現場分析儀器缺項、提升應急反應各項裝備,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一是配備專業的應急監測車,用于裝載儀器和人員,進行現場勘察、采樣、監測和無線數據傳輸,提供在現場附近開展一定量處理、分析工作的專業環境,盡量減少在采樣、輸送樣品等方面的時間損耗,保障突發事件處理的時效性。二是結合現有裝備考慮,補充南寧市應急監測現場分析儀器的缺漏。三是填補固定實驗室現有大型儀器裝備和配套處理裝置缺漏,充分拓展對有機類污染物的處理能力、分析效率,提升分析的質和量。
3、結論
環境監測預警能力是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難點,其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 。 但目前 , 南寧市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還存在監測設備落后、應急聯動薄弱、 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制約環境監測預警能力的短板。 因此在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設中,必須不斷完善環境應急監測聯動機制以及資金投入與專業隊伍建設 ,從而全面提高環境監則預警水平 。
參考文獻:
[1]劉秀蘋,王國娟,韓艷華.淺談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 急監測及管理[A].新農村建設與環境保護——華北五省市區環 境科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