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wèi)
?
探析云計算的關鍵技術及云平臺項目監(jiān)理方案
林衛(wèi)
公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20
在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從技術支撐及項目組織兩方面入手,確保云計算項目實施過程可管可控,最大限度降低云項目的實施風險。有效解決普通平臺云化過程數據量大,用戶影響面廣等問題。探析云計算的關鍵技術要對云計算的概念和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并對云平臺項目監(jiān)理方案進行了探討。
云計算;關鍵技術;云平臺項目;監(jiān)理方案
過去的幾年間,云計算領域可謂風起云涌;無論是私有企業(yè)、上市企業(yè)還是事業(yè)單位,將云計算納入自己的IT體系之中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與此同時,各個國際化IT企業(yè)也不得不群雄逐鹿,紛紛推出自己的特色云計算應用,在所有采用云計算提升系統(tǒng)服務性能的案例中,無不涉及一個過程的核心關鍵問題考慮如何搭建云服務并將在線應用遷移至云。
云計算實質上最早出現(xiàn)于John McCrthy這位計算機先驅者的語言中,正是由于這一預言,計算機研究者們開始進行了大量的計算模式,最終形成了云計算技術。對于云計算的定義,并沒有一個規(guī)范性的標準。例如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對其的定時是認為云計算是一種通過互聯(lián)網來對資源共享池的訪問,并進行大量計算的模式。維基百科對云計算的基本定義為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計算能夠根據工作負荷的大小來動態(tài)的分配資源,通過大規(guī)模資源池的共享,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證了運行成本的下降[1]。
云計算為了實現(xiàn)其功能,在數據中心、分布式的編程模式、數據存儲、云安全上擁有其關鍵的核心技術。
2.1 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英語:Virtualization)是一種資源管理技術,是將計算機的各種實體資源,如服務器、網絡、內存及存儲等,予以抽象、轉換后呈現(xiàn)出來,打破實體結構間的不可切割的障礙,使用戶可以比原本的組態(tài)更好的方式來應用這些資源。這些資源的新虛擬部份是不受現(xiàn)有資源的架設方式,地域或物理組態(tài)所限制。一般所指的虛擬化資源包括計算能力和資料存儲。
2.2 虛擬機遷移技術為服務器虛擬化提供了便捷的方法
當前流行的虛擬化工具如 VMware,Xen,HyperV,KVM 都提供了各自的遷移組件。遷移服務器可以為用戶節(jié)省管理資金、維護費用和升級費用。以前的x86服務器,體積比較“龐大”;而一般的服務器,體積已經比以前小了許多,遷移技術使得用戶可以用一臺服務器來同時替代以前的許多臺服務器,這樣就節(jié)省了用戶大量的機房空間。另外,虛擬機中的服務器有著統(tǒng)一的“虛擬硬件資源”,不像以前的服務器有著許多不同的硬件資源(如主板芯片組不同,網卡不同,硬盤,RAID卡,顯卡不同)。遷移后的服務器,不僅可以在一個統(tǒng)一的界面中進行管理,而且通過某些虛擬機軟件,如 VMware 提供的高可用性工具,在這些服務器因為各種故障停機時,可以自動切換到網絡中另外相同的虛擬服務器中,從而達到不中斷業(yè)務的目的。總之,遷移的優(yōu)勢在于簡化系統(tǒng)維護管理,提高系統(tǒng)負載均衡,增強系統(tǒng)錯誤容忍度和優(yōu)化系統(tǒng)電源管理。遷移方式包括:P2V、V2P、V2V三種模式。
2.3 數據中心節(jié)能技術
云計算中的資源數量龐大,消耗電能的數量據不完全統(tǒng)計50000個計算節(jié)點每年的耗電量大約在1億千瓦時。為了響應綠色節(jié)能號召,解決能耗利用率問題,實施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技術。云計算數據中心的能耗主要在設備和冷卻裝置中,針對這一想象,計算機設備可以通過數據中心虛擬化的自適應能耗管理系統(tǒng)來解決能耗的管理能力,另外也可以提高和控制CPU的頻率來達到;冷卻裝置則可以通過建立多層次的數據中心來實現(xiàn)冷卻裝置的設計,考慮到空氣流、空間大小、熱交換等因素,提高數據中心布局的合理性。
2.4 云安全技術
云安全融合了網格計算、并行技術、未知病毒判別等最新的信息安全概念和技術,成為了信息安全的全新體現(xiàn)。云安全通過網狀的客戶端對網絡中的異常行為進行實時監(jiān)測,并把這些問題及時地輸送到服務端進行處理,把處理結果發(fā)送到客戶端,保證操作的安全性[2]。
項目背景:某單位業(yè)務平臺整合涉及100多個獨立業(yè)務平臺,幾千臺設備,共有:退網、云化遷移、調整優(yōu)化三大工作主題,項目遍及幾十個行政區(qū)域。
前期準備:在項目初期部門運用三級進度計劃體系對每一個平臺的方案編制、資源需求、設備到貨、割接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梳理,分析項目依賴條件,通過關鍵節(jié)點倒推,制訂精細到天的實施計劃,確定180多個關鍵點、風險點,安排了281次平臺割接任務。特別是外部資源實點,如技術方案交接、主合同采購、設備到貨等因素,提前與多個內部部門溝通,一步步細化時間點。經過多版本的編制、評審,確定了最終的詳細進度計劃。再運用每日對標、提前預警等手段一方面對各實點時間進行預警,極大提高外部資源實點就緒率;另一方面通過管控每天、每周工作,使項目整體實施有條不紊地推進[3]。
過程管控:在項目實施過程通過制訂集成方案模板、實施方案模板等規(guī)模性文檔模板,提高方案整體性、規(guī)范性,使實施過程操作統(tǒng)一。再通過試點驗證,評估,進一步提高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降低實施過程風險。在割接過程中,通過梳理實施前準備工作,制訂統(tǒng)一割接流程,劃分指揮、操作兩大體系,使得割接過程更加順暢,大大降低割接實施風險,提高割接成功率。
監(jiān)理方案:我司將云資源池搭建模版化、標準化、程序化,從而高效監(jiān)管技術實施過程。①實施過程模版化。將目前實施過程比較成熟云資源池建設過程模版化,特別是虛擬化過程。②測試過程標準化。我司根據各類資源池的技術特點,結合現(xiàn)行技術標準,制定了云資源池的測試標準。③云化遷移程序化。規(guī)范使用遷移軟件,推行普通平臺在線云化遷移程序化,保證無業(yè)務中斷風險。
關鍵工序:①建立進度管理體系。通過總體-模塊-關鍵環(huán)節(jié)三級梳理體系,制定詳細計劃。在實施過程與計劃精確對標、有效預警。對于關鍵點進行計劃倒推,精確安排,提高項目關鍵節(jié)點完工及時率;②嚴格風險控制流程。通過LED分析法,識別、評估風險,劃分風險優(yōu)先級。通過我司風險應對數據庫,確定風險應對措施并執(zhí)行。通過既定的郵件、短信風險預警機制,對風險進行預警;③搭建高效溝通平臺。建立了多平面、星型溝通模式,通過例會制度,以周報及月報總結等形式向管理層、項目相關人員提供及時信息,確保指令下達、信息反饋暢通;④規(guī)范割接管理流程。規(guī)范云計算割接流程;明確割接指揮、操作兩大體系的工作流程;制定割接應急流程。項目建設均采用全過程管控。即涵蓋:啟動交接、設計、施工準備,工程實施(硬件到貨點驗、硬件安裝、調測、集成、測試、割接、上線),工程初步驗收及預轉固,工程審計6大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通過制訂集成方案模板、實施方案模板等規(guī)模性文檔模板,提高方案整體性、規(guī)范性,使實施過程操作統(tǒng)一。再通過試點驗證,評估,進一步提高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效降低實施過程風險。在割接過程中,通過梳理實施前準備工作,制訂統(tǒng)一割接流程,劃分指揮、操作兩大體系,使得割接過程更加順暢,大大降低割接實施風險,提高割接成功率。
該云計算項目管理解決方案施行可滿足云計算項目可控、快速上線的基本要求,為國家制定云計算相關管理規(guī)范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也為后續(xù)云應用的快速部署奠定堅實的基礎。
[1]羅軍舟,金嘉暉,宋愛波,等.云計算: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通信學報,2011(7):3-21.
[2]虞慧群,范貴生.云計算發(fā)展分析與展望.軟件產業(yè)與工程,2011(5):15-21.
[3]彭安鑫,石磊.云計算技術概述.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1(6):66-68.
TP393.02
A
1009-6434(2016)03-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