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池
?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共建共享探討
李沫池
包頭市圖書館,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信息化技術發展,紙質書正在慢慢被電子書所取代。但電子書仍然有其局限性所在,公共圖書館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地方文獻相對來說是一類比較獨特的文獻資源,它在公共圖書館里擁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尤其突出表現在藏書的建立和信息服務上。重點在探索研討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如何實現共同建設共同分享。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
“文獻”這詞早在我國就已出現。其實在春秋時期時,《論語》中就出現過“文獻”一詞,而且有具體說明。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周朝重要文獻的保管有特定的官員負責,后世稱之為周官,在《史記》中也有老子對周朝任命官員掌管文獻資料的相記載。資料僅僅表達的是某一個地方的特色,被稱為地方區域性文獻,但是對于該種文獻用什么文字承載,圖書館行業無法給出確切的定義標準。由于各?。▍^)圖書館收藏地方文獻的范圍異同,“地方文獻”的概念莫衷一是,眾說不一[1]。
一般說來,地方文獻是指一切在內容上具有地域性、兼有重復使用價值,以文字、符號、形象、聲響為主要方式,并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記錄知識的載體。地方文獻從地域的角度出發,對特定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現象進行詳細記錄與研究,全面反映一個區域各個方面的歷史狀況和現實狀況,反映一個區域內的特殊文化及其產生背景,是研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重要文獻基礎,其文獻價值是其他文獻難以替代的。
1.1 從內容上劃分的地方文獻
既然是地方文獻,就可知必是突出“地方”二字,當然也不能失去“文獻”的基本特性。既然是“地方”,那么定與某一特定地區有著關聯。而包頭市區圖書館搜集的地方文獻在內容上必須涉及與包頭區域或反映包頭市歷史變遷的環境和社會現象,如區域的水文結構、地形地貌、道路布局、街道設置等就屬自然環境;而人文地理、歷史沿革、社會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文學藝術、民俗民風、地方人物等則屬社會現象。對于以上相關的資料,理應例入地方文獻的搜集內容。
從載體上來區別地方文獻,現代的文獻主要包括廣義上的文獻和狹義上的文獻,廣義上的文獻指的是那些表示人的意識,包括文字,圖畫,圖書,雜志,報紙,還有手機錄制的視頻,保留的唱片,VCD等影視作品,這些都是廣義上的文獻。與廣義的文獻相比,狹義的是指像歷史的,地質的和各個地區的等更具體的更專攻的文獻,五千年來,祖先為我們創造了無數的文化載體,除了專門的書籍,還有其他類型的供大家參考,比如一些文集,一些雜記,一些政書,還有筆記等等。地方文獻除了包括印刷型的圖書資料,而且還應包括一些文物。而圖書一項可分為地方志、區域史、區域地理、地方檔案、地方叢書、地方總集、地方專著、筆記雜著、地方書目等;而文物主要是指自發明造紙、產生筆墨之后的刻本、寫本、譽印本、善本、圖譜、雜志、報紙等帶有文字的載體。
2.1 地方文獻重復建設,各自為政
地方文獻工作早在20世紀初就受到一些公共圖書館的重視。新中國成立后,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十分關心和支持地方文獻工作,相繼出臺了如地方文獻呈繳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地方文獻工作伴隨著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而發展?!拔母铩睍r期地方文獻工作一度停頓。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出版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地方文獻數量急劇增加,在見不到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地方公共圖書館又由于經費投入不足以及讀者人數得不到基本保證而導致社會效益的下降,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地方文獻建設工作的開展,導致了地方文獻建設滯后,甚至出現了重復建設以及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2]。
2.2 地方文獻資源關系不緊密、零散
近年來,隨著地方性科研項目在科研立項項目中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加,讀者對地方文獻的需求,促使公共圖書館參與到了地方文獻的建設中,為地方文獻建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公共圖書館經費緊張,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也基本上圍繞著目標來建設,所以,地方文獻建設尚未完全走向系統化。各公共圖書館之間只是普通的平行關系,加之區域的原因,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實質性合作也比較困難,這就使地方文獻資源收藏顯得比較零散。
2.3 地方文獻資源理論水平跟不上
改革中一度出現的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現象,對地方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導致了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發展緩慢,這就使地方文獻工作出現滑坡的現象。雖然社會在進一步向前發展,但地方文獻建設工作卻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同步發展。于是就使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從理論研究到實際工作都出現了滯后的現象。
2.4 缺少高水平的技術人員
公共圖書館受到本身的基礎和歷史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加之對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意義認識不夠,特別是對圖書館的文化遺產保護功能認識不足,認為公共圖書館工作僅限于為讀者以及技術員用于科研參考,所以沒有清楚了解公共圖書館是服務于社會,是一個科研機構,是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所以缺乏對優秀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更缺乏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2.5 地方文獻資源檢索系統水平落后
公共圖書館的網絡建設水平整體不高,網絡設備落后。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難度大,這嚴重影響了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以及共建共享的進程。公共圖書館基本不能做到對外提供便捷、開放的先進檢索條件,也很難開設地方文獻的專業網站,極大地影響了地方文獻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社會效益。
3.1 加強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
開放性圖書館的資源體系的建立要依靠理論基礎,一定要清晰的認識到這個過程的含義和理念,同時要切實了解需要涉及的詳細內容。地方文獻資源由于其文獻價值,必須建立起研究級以上的文獻資源庫,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地方文獻資源的理論研究和收集整理顯得十分迫切。公共圖書館也在加大對地方文獻理論研究和征集工作,社會也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推動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
3.2 地方文獻建設應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
地方文獻資源的價值不在于文獻的珍稀程度,而在于文獻資源的系統性、完整性。為確保具有當地特色的文獻資料成體系,所以涉及到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特征等等諸如此類的資料需要保存到圖書館。應該采取大量的辦法來搜集與之聯系的資料,不僅可以到賣書的地方購買,還必須運用其他的辦法比如材料互換、接受贈送。為了保存地方文獻資源財富和保證更多的讀者能充分利用這些財富,必須做到地方文獻收藏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優[3]。
3.3 地方文獻建設應與當地經濟文化相結合
公共圖書館必須成為本地區的文獻信息中心,要有針對性地選藏本地區經濟文化建設需要的文獻。例如,包頭市圖書館要緊緊圍繞地方經濟這個主題,結合近年來包頭地方經濟發展系列活動,以及有關包頭市的歷史、文化、人物、地理、風俗等文獻的資源正在進行系統收集和整理,并逐步通過網絡達到共建共享,為社會提供服務。進一步開展對本地區傳統文化理論的挖掘研究,為本地區的企業文化提供文獻支持。
3.4 加強地方文獻的深度開發
地方文獻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對于文獻資源的建設至關重要。信息資源具有動態性特征,地方文獻也同樣具有動態性。對于地方文獻資源來說,并不是一經收集整理為共享文獻后就不管了。由于其動態特征,共享信息資源的流動和重組不可避免。通過現實檢驗的各地史籍材料應該在時間的改變中不斷改變,這就造成了各地資料第二次整理的結果,比如說,一篇資料的應用這是固定不變的,但每篇文獻的被引用卻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只有了解每篇文獻被引用情況,研究才不會重復,共建共享文獻的真正價值才得到解決。現在國外的一些文獻數據在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國內的數據庫做得還不夠。一些公共網站已經列出了被引用的次數,具體被引用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而且其權威性也值得進一步驗證。
在一些中心場地設立看書的地方是大眾可以共同分享的,在這里可以讓史籍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使當下各地史籍變化的現象得到解決,處理接受區域人力、財力、物力一系列的困難,讓探索者可以快速運用起來。
[1]楊成哲.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100-102.
[2]馬啟花.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6):168-171.
[3]王書通.地方文獻資源的共建與共享[J].新教育:海南,2015(11):13-14.
G253
A
1009-6434(2016)03-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