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棚
曾經我是抗拒飲茶的。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愛上茶,也許是某個夏日午后與茶的那次偶然邂逅。那日,陽光懶懶地躺在聚賢茶屋的院子里,朋友們懶懶地閑聊,一杯白茶,橙紅的暖,溫情的香,讓我回到一個清澈、明亮、恍惚的水世界。我像一條魚,自由地在水里游弋,又像前世的一片葉子,在水中復活,剎那間怦然心動!無論是一條魚,還是一片葉子,都是需要水的潤澤的。
包括我。
而我,就像是一條被城市軟禁太久、離開水太久的魚,或許需要整整一條河流的灌溉而不自知;亦或是一片茶葉,從山野中來,一旦溶入水,那將是何等的暢快!這小小茶具里,煮沸的是一壺江南絕句啊!回去的當晚,我便寫下一首短詩《茶》:用香,也要用水/將某個午后/一遍一遍洗亮。茶/一個姓氏,用清雅的詞語/將人間征服/用白將時間裹緊/我唯有深陷。這柔軟/這流轉的白色小調/和橙紅的暖。//春天提前醒來/臨水而居。嘉木成為經典/翻動水中的書頁/當一襲旗袍愛上白茶/絕不是簡單的火焰/你獻出漣漪。湖泊。幽遠的回聲/獻出清韻。高風。骨頭的思想。//請允許我???。我已備好心跳/和干凈的文字/來到杯中的淵底/噙住一粒香/一寸白。在白里/堅持白。
又一個冬日的夜晚,給了我重新認識茶的機緣。那日,在一位朋友的極力邀約下,幾位好友一起往穿巖山去。一路輾轉,到達目的地時已是夜半。一個神秘的境地在燈光的照射下若隱若現,一座童話般的城堡矗立在崇山峻嶺、樹影婆娑之中。穿過一道長亭,進入一棟小木屋,炭火在火盆中亮著微微紅光,暖暖的。溫馨的木屋壁上掛滿了臘肉,散發著誘人的味道。一杯茶端上來,一股莫名的香傳來。因長時間坐車暈車,疲勞饑渴,滿滿喝了一口,頓時感覺沁香浸脾,悠遠回長,熱烈而舒緩,一下子清醒過來。疑想,這是什么茶。主人告訴我,這是穿巖山獨有的野生茶。如今,在穿巖山上仍有上千畝由花瑤人開墾種植、遺留的茶園,由于花瑤民族不斷遷徙,大多數千年茶樹淹沒在穿巖山灌木叢之中。每到春暖花開,當地一些村民爬山嶺、鉆叢林,適度采摘野茶,并用傳統方法制作,沒有任何污染,不經過防腐處理,味道獨特,受人青睞。但由于生產量小,市場上是買不到穿巖山茶葉的。也許是穿巖山原生態的“老茶”喚醒了我封閉的茶欲,也許是穿巖山這片高山叢林喚醒了我對大自然的向往,受到原始味道的刺激,打開了飲茶的味蕾。那晚,在小木屋里,在窗外的竹林搖曳聲中,我雖然喝下不少穿巖山的“老茶”,但仍然睡得很香。
如今,常常會獨自泡上一壺茶,品她的古韻、回香、悠遠,更多的是品味慢悠悠的時光,品味從快節奏突然停下來的那種悠然自得。在很多次的品茶過程中,我會聽到自己的心跳,輕悄悄地平靜下來,輕悄悄地進入到與水的私語中,一片片青嫩的茶葉像我光著小腳丫的童年,在雨中、在水中享受水的洗禮。
茶水,將我由一個抗拒飲茶的反叛者,變成越來越依賴茶香、以茶修心養性的愛茶者。帶一壺茶在身邊,可以補上在歲月中許許多多遺落的詩篇。茶,是不是等我太久?如果等能讓一生的幸福在平和中醒來并頓悟人生的真諦,那么等多久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