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全程動態監測陰道分泌物的臨床價值探討*
*湖北省衛生廳科技計劃項目,(編號:xf2012-6)
鄒才俊,曹嬋娟
(湖北省松滋市婦幼保健院,湖北松滋434200)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全程動態監測陰道分泌物的臨床價值探討。方法:選擇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進行產檢的妊娠期女性25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的時間順序分成觀察組(125例)和對照組(125例)。對觀察組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實施妊娠期的全程動態監測,對照組孕產婦僅常規在圍產期進行陰道分泌物的監測。對比兩組孕產婦的陰道感染情況以及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結果:觀察組發生陰道感染的比例為8.00%(10/1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40%(43/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比例為3.20%(4/1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60%(17/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動態監測妊娠期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有效減少陰道感染及圍產期的不良事件。
關鍵詞:妊娠期;全程動態監測;陰道分泌物;臨床價值
文章編號:1006-6233(2015)10-1608-03
文獻標識碼:B
對于女性而言,陰道感染通常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病癥,尤其是處于孕產期的女性,因其陰道環境發生變化,其間的乳酸桿菌數量顯著減少,其他類致病菌大量滋生,使得陰道感染率大于非妊娠期婦女[1]。據報道[2],圍產期女性如發生陰道感染,較易導致胎膜早破和早產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高危妊娠發生率。本研究分析妊娠期對陰道分泌物進行全程動態監測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進行產檢的妊娠期女性2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為26.7±3.2歲。孕周10~38周,平均孕(24.2±3.3)周。部分患者的自述癥狀中有白帶增多,有異位和陰部瘙癢等。納入標準[3]:①妊娠期≥10周者;②年齡>20歲者;③最終進行生產者。排除標準[4]:①妊娠期<10周者;②年齡≤20歲者;③有其他嚴重疾病而不能正常妊娠者。根據入院的時間順序分成觀察組(125例)和對照組(125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為25.8±2.4歲。孕周10~36周,平均孕周為24.1±2.7周。對照組年齡25~38歲,平均年齡為25.5±4.3歲。孕周11~38周,平均孕周為(23.9±3.1)周。兩組在年齡及孕周等方面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所有孕產婦的知情同意,并獲得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研究方法:對觀察組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實施妊娠期的全程動態監測,具體方法為:在孕產婦每次產檢時,婦產科醫師通過2支專用的無菌棉拭子提取孕產婦的陰道和宮頸管,觸及后穹窿處分泌物。其中1支涂放在滴有生理鹽水的無菌玻片行常規檢查,使用Olympus光學顯微鏡于40倍鏡下選擇10個視野進行觀察。另1支在直接涂片并固定后經過快速革蘭染色,查找有關細胞。并經肉眼觀察所提取的白帶標本清潔度,整個過程嚴格遵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范》的第3版標準進行[5]。將各時期的監測結果依次錄入患者的產檢資料中,作為后續治療的參考依據。對照組孕產婦僅常規在圍產期進行陰道分泌物的監測。
1.3觀察指標:統計并對比兩組孕產婦的陰道感染情況及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其中陰道感染包括:①霉菌性感染;②細菌性感染;③滴蟲性感染;④淋菌性感染。圍產期的不良事件主要包含如下方面:①絨毛膜羊膜炎;②胎膜早破;③早產;④子宮內膜炎。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陰道感染情況對比:觀察組發生陰道感染的比例為8.00%(10/1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40%(43/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陰道感染情況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對比:觀察組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比例為3.20%(4/1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60%(17/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情況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臨床上,陰道分泌物的檢查通常是婦科感染性病癥的一種最為重要的方法,亦是診斷及治療此類疾病的主要依據。據報道[6],對妊娠期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實施監測,有利于減少相關不良事件的產生。但國內在此方面的報道較少,尤其是對于陰道分泌物的妊娠期全程動態監測產生的臨床價值,幾乎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為妊娠期孕產婦提供最佳的檢查方案。
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發生陰道感染的比例為8.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40%,表明實施全程動態監測可明顯減少陰道感染癥狀的發生。符合國外McDougall S等[7]的報道結果,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發生陰道感染時部分孕產婦的局部炎癥不明顯,多呈現為亞臨床感染狀態,對妊娠期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進行全程動態監測,能夠更加及時地發現其可能存在的婦科感染病情,明確造成感染的類型,通過給予積極的治療及防治措施,減輕或治愈了患者感染癥狀,有利于正常妊娠的進行[8]。本文研究還發現,觀察組圍產期出現不良事件的比例為3.2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60%,表明實施全程動態監測能夠減少圍產期不良事件,對產婦與胎兒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原因可能在于全程動態監測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可盡早發現影響正常妊娠的相關因素,通過藥物治療或者其他措施的實施,對于圍產期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明顯的降低作用。有報道顯示,陰道分泌物監測結果可反映出子宮頸管的分泌情況,同時,能夠掌握致病菌的分布情況。例如,針對胎膜早破的產婦,根據前期陰道分泌物的全程動態監測結果判斷,而不必等待產婦羊水培養結果即可給予適當處理,選擇出理想的抗生素,降低了用藥的盲目性,最終有效避免了高危妊娠發生。因此,在孕期及圍產期對孕產婦的陰道分泌物進行涂片檢查及分泌物培養分析十分必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給予藥物治療,對于產婦及胎兒預后均可產生積極效果[9]。
參考文獻:
[1]王莉欽,吳蘭芬,韋云龍,等.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7(1):1763~1765.
[2]謝愛延,李愛明.孕期人工/藥物流產前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15):81~82.
[3]陳琰,周堅紅.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治療策略及注意事項[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3,28(6):17~18.
[4]Ibrahim SM,Bukar M,Mohammed Y,et al.Prevalence of vaginal candidiasis among pregnant women with abnormal vaginal discharge in Maiduguri[J].Niger Med,2013, 22(2):138~142.
[5]劉建華.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規范化治療[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3):161~162.
[6]徐海萍,王桂芝,王君,等.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群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3,46(2):128~129.
[7]McDougall S,de Boer M,Compton C,et al.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programs for purulent vaginal discharge in lactating dairy cattle in New Zealand[J].Theriogenology,2013,79(8):1139~1145.
[8]Kel i R,Pekta B,Ozdemir M,et al.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vaginal discharge specimens for Trichomonas vaginalis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18~45 age group women[J].Turkiye Parazitol Derg,2012,36(3):182~184.
[9]張鎮松,劉秀卿,陳昌齡.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對妊娠結果影響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4):49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