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郭鐵衛
摘 ? ?要: 通過對高校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的權力及加強制約監督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權力制約和監督實施的基本路徑:以強化廉政教育為抓手筑牢思想防線;以規范權力運行為核心構建制度建設;以科學配置權力為源頭深化體制創新;以保持高壓態勢為新常態堅決懲治腐敗;以發揮主體作用為根本提升監督實效。
關鍵詞: 重點領域 ? ?關鍵崗位 ? ?中層干部 ? 權力制約 ? ?權力監督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我黨拒腐防變的必由之路,又是高校紀委、監察部門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進行有效監督的實現路徑。
一、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的權力及加強制約監督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是指涉及學校人、權、物等的特殊崗位,既是權力運作的中心,又是各種勢力腐蝕的對象。位于這些特定職位的中層干部,在學校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學校組織結構中的精英力量,更是晉升更高一級職務的重要人源。他們分管校內的一個部門,是主要負責人,掌握一定權力,掌控普通干部的使用權、選擇權、提名權,掌控“重災區”的工程建設、“溫床”的物資采購、“高發區”的招生及學術等領域,有一定的決策權,并獲得相對穩定性。
由于權力的設置和分配不盡合理、運行的法制化程度不高、程序欠缺規范透明的不完善等因素,導致權力運行容易出現異化,即權力的錯位、缺位、越位,也伴隨負面效應——權力運行被某些人用來謀求榮譽、地位和利益。由于權力的以上問題,若不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他們容易受誘惑,權力的執行極易發生偏差,一旦失去控制,超越運行的邊界,就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后果,嚴重損害學校的形象,破壞黨群、干群關系,對黨和社會造成損失。因此,高校作為反腐敗的重要陣地,當務之急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高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依法將各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源頭上遏制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腐敗的滋生蔓延,促進廉潔從政,減少腐敗機會,優化高等教育發展和育人環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制約和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國的權力制約機制總體上適應了現行政治體制的需要,發揮了監督作用,但是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校在進行辦學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與社會的經濟往來活動日益大幅度增加與復雜,本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凈地,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市場所謂的“潛規則”的侵蝕,滋生腐敗現象,致使他們權力制約乏力最主要的問題如下:
(一)監督主體意識淡薄
一是某些黨委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存在失力現象。黨的領導是一條不可撼動的原則,是我們戰無不勝的基本經驗。在學校,黨委領導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的權力監督本來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撇不開同一單位同事間的感情和利益糾葛,做不到公正無私和獨立超脫,當權力制約影響黨委的利益時會有意無意發生監督偏離,中層干部出了問題校黨委應該如何問責的情況不明,更是不愿涉及的問題。二是教職員工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存在失效現象。現階段,在一些高校,教職員工參與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三是同級中層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存在失靈現象。按理說相同職級的中層干部彼此之間相互熟知,不論公心還是私誼最應該相互幫助、及時提醒,防患未然。然而往往成為良好的愿望。
(二)專職監督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
一些高校紀檢機構的制約和監督動力機制是不夠理想的,一是紀檢、監察部門在學校的權力架構中位置相當尷尬,它與學校其他行政職能部門屬同級別部門,甚至比不上人、財、物等重點崗位和關鍵部門權威,雖然紀委是黨代會公選的一級組織,但現有的干部制度框架下,并不能賦予紀檢、監察部門特殊的權威性,它在行使內部監督職能上呈現有勁使不上的狀態,處于無奈與困惑之中;二是紀檢、監察部門在行使監督檢查職能時,缺少獨立性,具體操作時往往束手束腳,應事務悉聽黨委的指示行事,往往不敢主動出擊,擔心交惡相關職能部門,更擔心得罪其他分管領導而引來不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
(三)監督制度不健全
從一些學校的規章制度看,制約力和威懾力不強,存在障礙和漏洞,“牛欄關貓”現象時有發生。一是有些已有的制約與監督制度,原則性條文較多,內容比較籠統,具體操作起來彈性很大,“剛”性不夠,如“嚴禁公款相互宴請”、“嚴禁公款外出旅游”等規定,缺少具體的執行程序和監督措施,實行起來“嚴禁”就成了“言禁”。二是有的規章制度不系統、不全面,還沒有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完整的監督制約機制,導致出現權力監督的“空白區”,容易造成重點領導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的“漏監”、“虛監”、“弱監”現象,出了問題只能事后治理。三是有些原有的制度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新的制度尚未建立,致使權力制約和監督在實踐中無規可循。
三、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制約和監督實施的基本路徑
(一)以強化廉政教育為抓手筑牢思想防線
列寧曾經說:“政治上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因此,高校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制約和監督,最根本的措施是以廉政教育為抓手,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法制教育和從政道德教育,筑牢思想防線,強化監督意識。一是加強預防教育。嚴肅認真執行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對新提任的中層干部進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打好反腐倡廉“預防針”,提高廉潔自律“免疫力”。二是加強廉政教育。利用參加集中培訓、黨風廉政教育專題講座等方式,切實提高中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三是加強法制教育。以每年的廉政宣教月活動為載體,通過參觀法治警示教育基地、觀看廉政教育電教片等形式,增強中層干部奉公守法、拒絕以權謀私的意識和能力。
(二)以規范權力運行為核心構建制度建設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由于相關法律制度的欠缺,再加上監督機制的不夠完善,導致某種權力的濫用和權力的腐敗現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做到為民為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確保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權力運行的核心是著力構建制度建設,制度具有嚴格的規范作用和導向作用,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征,是權力運行的準則,也是監督的依據。制度的建立必須嚴明,要抓住關鍵人、重點事和重要問題構建以權利制約權力的制度,為確保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位重不擅權、權重不謀私。
(三)以科學配置權力為源頭深化體制創新
要最大限度地去除病根,必須牢牢抓住廉潔從政的關鍵環節,規范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權力運行入手,排查權力運行中的廉政風險防控點,將權力進行適度分解和合理配置,以權力制衡為核心進行權力結構模式重塑,從源頭上預防腐敗。一是限定用權范圍,建立權力與責任相配套的追究機制,做到有多大的權力就承擔多大的責任,做到權責不失衡。堅持權由法定原則,任何干部不得私自創設權力;二是規范用權程序,建立健全符合高校實際的權力運行程序,并使之制度化、公開化及透明化;三是落實權力分解,將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的權力職能,分解為多人分工負責,形成相互約束又相互關聯狀態,變無限權力為有限權力,如我校的產學研合作處的成立,實現管辦分離;并開展崗位定期輪換制度,適時進行內部審計,確保權力在制度化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四)以保持高壓態勢為新常態堅決懲治腐敗
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工作思路并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要從根本上下工夫,現階段發生在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腐敗案件存量不少,增量不減,要加快治本的制度建設,堅持有信必辦,有案必查,以身邊干部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進行認真剖析,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進行警示教育,引導他們遵紀守法、引以為戒,有效震懾腐敗的產生。深入關注資金使用、工程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敏銳線索發掘,強化違紀違法信息的獲取能力和甄別能力,進一步加大辦案工作力度,把查辦案件作為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務抓,特別是發生在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腐敗案件,讓問題呈現在桌面上,讓貪者無市場、無立足之地,不管涉及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決不手軟,確保高壓態勢反腐敗為新常態。
(五)以發揮主體作用為根本提升監督實效
一是加強黨內監督,校黨委加強對黨內監督工作的領導,注重對下一級黨組織特別是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進行監督;二是加強群眾監督,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員工的監督力量,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中層干部的管理服務效能;三是加強巡訪監督,“巡訪”作為調查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既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又是新形勢下高校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的創新舉措,更是開展紀檢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校紀委以“巡訪”為抓手,深入了解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中層干部與基層群眾關系,廉政風險點的防控機制是否健全,厘清各項工作落實情況,查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轉變作風,提升監督效能;四是加強內審監督,形成了以監察審計、財務、資產管理、人事、組織等多個部門互動的監督局面,積極推進了專項經費、基建修繕工程、部門財務審計工作的實質性展開,以及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廉政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江秀樂.加強高校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10).
[2]潘雪峰.試析高校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界定[J].商業會計,2014(24).
[3]喻瑾.高校中層干部廉政教育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4]李強.高校中層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綜合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