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蓮
【關鍵詞】初中數學 信息化
應用策略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068-01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師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在數學課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之圖文并茂、聲像兼備的強大功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課堂給人的感覺是枯燥、無味,缺乏生機與活力,它注重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反復練習,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信息化教學的環境下,教師將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引入課堂,刺激了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提高了注意力,激發了探究欲,變單調的聽講為交互式的發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的口頭講授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圓的位置關系中半徑(R1、R2)與圓心距(d)的關系,尤其是兩圓相交的取值范圍。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展示圓和圓的位置關系:不同半徑的兩圓從外離開始,一個圓慢慢移動,當移動到有一個交點時停下來,在標出的半徑和圓心距中可以發現d=R1+R2,這時兩圓外切;繼續移動,學生發現兩圓有了兩個交點,直到移動到又只有一個交點,即兩圓內切時d=R1-R2.在這一移動中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兩圓相交的過程,由此得出R1-R2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數學的重點難點 在數學課堂上,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學的關鍵,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攻克難點是課堂教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初中生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從而影響到下一步的學習和發展。信息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有助于突破重點、分解難點,通過信息技術的圖像處理功能、動畫功能等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探究旋轉的性質》時,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在于讓學生總結出旋轉的性質。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旋轉的三要素,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如旋轉中心不變,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發生了變化,你會發現什么現象?學生通過課件的動態展示可以得出:旋轉前后圖形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而形狀與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即旋轉前后圖形全等;旋轉角也就是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夾角相等。這樣的發現對于旋轉的畫圖和解決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突破了重難點的標志。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但是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授、板演、畫圖、列表等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節課下來所能接受到的知識面小,課堂容量低,使得教學效率低下。而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則可以把一些操作過程繁雜的環節進行直接展示,節省了課堂中被無效占用的時間,把重點轉移到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與發現上來,這樣既清晰地向學生傳授了相關的知識,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層地挖掘與思考,擴充了知識的容量,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冊《二次函數》時,二次函數y=a(x-h)2+k的性質主要由學生借助圖象總結得出,課前可以安排學生通過畫一畫來觀察它與y=ax2、y=ax2+k、y=a(x-h)2圖象的關系。在課堂展示時,教師運用繪制函數圖象軟件則可以在輸入函數解析式后自動畫出函數圖象,這樣既節省了繪圖的時間,又能保證圖象的精確,同時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圖象后,通過鼠標的拖動可以很清楚地展現出平移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總結出二次函數的性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變得更加靈動,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效化解了教學的重難點,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