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華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的主要原因與處理策略, 以改善患者預后。方法 48例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48例患者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的主要病因包括攝入不足或排出過多、長期低鈉飲食、利尿劑使用不當以及多次放腹水等;重度低鈉血癥患者的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發生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低鈉血癥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中度低鈉血癥患者的血鈉糾正率明顯高于重度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中應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的常見病因并根據病因正確處理, 積極預防肝性腦病與肝腎綜合征等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肝硬化;低鈉血癥;病因;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04
肝硬化在失代償期極易發生電解質紊亂, 尤其是低鈉血癥。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發生率較高, 我國可達50%及以上[1]。低鈉血癥是指患者的血清濃度低于130 mmol/L, 血漿滲透壓低于280 mmol/L[2]。肝硬化患者合并的低鈉血癥一般均為慢性, 經常被患者的原發性肝病覆蓋。為了進一步分析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的臨床病因與處理對策, 本院特開展本次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患者48例,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患者年齡12~80歲, 平均年齡(46.5±10.5)歲。患者肝硬化病程8個月~17年, 平均肝硬化病程(6.5±3.5)年。本組48例患者中, 合并肝性腦病患者10例, 合并肝腎綜合征患者9例,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例, 合并自發性腹膜炎患者6例, 合并原發性肝癌患者2例, 余13例是單純的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 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低鈉血癥的相關診斷標準。輕度患者23例(126~130 mmol/L), 中度患者18例(121~125 mmol/L), 重度患者7例(≤120 mmol/L)。
1. 2 臨床表現 輕度低鈉血癥患者發病初期無明顯癥狀, 隨著病情進展, 可出現頭暈、乏力、手足麻木等癥狀;中度低鈉血癥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頭暈、乏力、手足麻木、惡心、嘔吐、腹瀉、血壓不穩定、淺靜脈萎縮、視物模糊和尿量減少等;重度低鈉血癥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除上述癥狀外, 還表現為意識淡漠、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甚至休克等。
1. 3 方法
1. 3. 1 口服、靜脈補鈉 中度、重度低鈉血癥患者可補充高滲鹽水, 第1天用藥時可補充患者2/3的缺鈉量, 后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給藥, 療程3~5 d。此外, 重度低鈉血癥患者還可適當補充谷氨酸鈉, 以糾正患者的血鈉水平。
1. 3. 2 腹腔內注射 腹腔內注射速尿或多巴胺可加速患者的腹水吸收速率。速尿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 可促進胸導管對淋巴液的吸收;多巴胺舒張患者的腎血管, 進而提高患者腎血流量。速尿與多巴胺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腔內的血流動力學, 對促進患者肝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8例患者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的主要病因包括攝入不足和排出過多、長期低鈉飲食、利尿劑使用不當以及多次放腹水等。見表1。重度低鈉血癥患者的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發生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低鈉血癥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輕度、中度患者的血鈉糾正率明顯高于重度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在現代臨床中較為常見, 患者患病期間, 神經系統癥狀與消化系統癥狀最為常見[3]。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在臨床診斷時極易與肝性腦病混淆, 因此, 臨床中應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的主要發病原因和癥狀, 從而更有效的明確診斷、及時治療[4]。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關, 嚴重的低鈉血癥患者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短期病死率較高。目前, 關于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處理措施尚無統一方案, 本研究中運用口服、靜脈補鈉、腹腔內注射速尿和多巴胺等措施結合系統的臨床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降低肝性腦病與肝腎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率, 并明顯改善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患者的預后。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48例患者的肝硬化并發低鈉血癥的主要病因包括攝入不足和排出過多、長期低鈉飲食、利尿劑使用不當以及多次放腹水等;重度低鈉血癥患者的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發生率明顯高于輕度、中度低鈉血癥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中應掌握肝硬化合并低鈉血癥的常見病因并根據病因正確處理, 積極預防肝性腦病與肝腎綜合征等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許青田. 肝硬化腹水并發低鈉血癥臨床分析// 2004全國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 2004.
[2] 李井華.肝硬化失代償期并發低鈉血癥的原因及治療現狀.實用臨床醫學, 2008, 9(9):136-138.
[3] 龍海華, 梁秀蘭, 劉振鵬.肝硬化失代償期低鈉血癥的原因與治療綜述.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2):455-456.
[4] 嚴寶萍.肝硬化失代償期低鈉血癥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8(1):91-93.
[收稿日期: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