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 目的 探討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顆粒溶素(GNLY)的表達和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28例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作為腦膜炎組, 另選同期進行健康檢查的28例健康人作為健康人組, 分離其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并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其蛋白含量, 再使用熒光定量法檢測mRNA的含量, 分析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蛋白質含量與其他免疫指標的關系。結果 和健康人組相比腦膜炎組GNLY蛋白、mRNA含量明顯降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腦膜炎組患者的GNLY蛋白質的表達情況和血清中的干擾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呈正相關, 與白細胞介素(IL)-10水平呈負相關。結論 顆粒溶素直接影響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的病情發展, 通過測定其水平可為患者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隱球菌性腦膜炎;顆粒溶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1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作為腦膜炎組, 以及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28例作為健康人組, 腦膜炎組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 年齡35~67歲, 平均年齡(50.6±5.6)歲, 健康人組中男14例、女14例, 年齡37~65歲, 平均年齡(49.3±5.7)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分別在清晨對研究對象抽取靜脈血液3 ml作為樣本, 然后注入構椽酸鈉抗凝管并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稀釋, 再進行離心處理, 分離出血清后將每個血清樣本分成兩份(一份進行免疫印跡反應, 一份進行反轉錄反應), 按照說明書的規范進行操作。通過定量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和反轉錄反應, 分別提取研究者血清中的RNA 2 ?g, 進行反轉錄反應, 反應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設備和反應酶都按照說明書的內容準備;采用定量PCR反應, 在定量反應的過程中分別進行PCR擴增和RT質量控制, 然后分別求出兩組標本的相對表達量[1]。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法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GNLY蛋白、mRNA表達量比較 腦膜炎組GNLY蛋白含量(0.62±0.06)mmol/L明顯低于健康人組的(1.11± 0.12)mmol/L, 幾乎為健康人組含量的0.56倍左右;腦膜炎組GNLY-mRNA的表達量(0.35±0.04)mmol/L低于健康人組的(1.20±0.15)mmol/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免疫指標對比 研究發現腦膜炎組血清IgG含量明顯少于健康人組(P<0.05), GNLY蛋白的表達和IgG呈正相關關系。見表1。
2. 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健康人組血清中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IFN-γ、IL-4水平與腦膜炎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GNLY蛋白的表達與IFN-γ水平呈正相關, 與IL-10水平呈負相關。見表2。
3 小結
本次試驗中腦膜炎組28例患者GNLY蛋白及mRNA的含量較健康人組明顯下降(P<0.05), 由此分析兩種指標的表達量均明顯下降, 其與致病關系密切。Th1型免疫應答能夠分泌 Th1型細胞因子(如IFN -γ), 在強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及對宿主抵抗細胞內病原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Th2型免疫應答分泌Th2細胞因子(如IL-10)卻可能抑制Th1型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應答, 加重感染病情, 試驗中健康人組的免疫指標(IgG)與細胞因子水平(IL-4等)和腦膜炎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的發病與患者GNLY的蛋白含量、mRNA含量相關, 通過對其含量的測定可給臨床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堅實依據。
參考文獻
[1] 周曄, 鄧安梅, 谷明莉, 等.隱球菌性腦炎患者顆粒酶B、顆粒溶素、穿孔素的表達及臨床意義.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1, 13(1): 64-68.
[2] 周曄, 鄧安梅, 奚偉強, 等.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顆粒溶素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臨床軍醫雜志, 2011, 37(4):552-553.
[3] 陳燕, 周曄, 鄧安梅, 等.穿孔素、顆粒酶、顆粒溶素在銀屑病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臨床軍醫雜志, 2010, 36(4):861-862.
[收稿日期: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