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彬
【摘要】 目的 探討產前進行超聲檢查在胎兒心臟畸形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2348例產婦, 在產前進行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 研究胎兒心臟的結構形態, 分析產前超聲在胎兒心臟畸形中的診斷價值。結果 2348例受檢孕產婦, 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13例, 檢出符合率81.25%, 漏診3例, 漏診率18.75%。其中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胎兒3例, 法洛四聯癥胎兒3例, 右室雙出口2例, 室間隔缺損2例, 左心發育不全綜合征1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單心房2例, 心臟腫瘤1例, 永存動脈干1例。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產前檢查可以準確的檢查出胎兒先天心臟畸形, 是一種無創檢測手段, 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 產前超聲;胎兒心臟畸形;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61
先天性心臟畸形是十分嚴重的先天性畸形, 早發現對優生優育有所幫助[1, 2]。在孕20周以前, 胎兒心臟發育尚未完全, 因此進行檢測會出現較高的漏診可能性。因此一般的檢測需要在20周后進行, 目前適合用于產前檢測胎兒心臟先天畸形的手段較少, 而產前超聲是其中之一, 適宜孕周進行的產前超聲檢查, 可以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作出診斷, 且其為一種無創的檢查手段, 如果能保證檢測符合率, 保證其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則可認為其是一種極具價值的臨床檢測手段[3]。本文對產前超聲檢查在新生兒先天畸形檢查中的價值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進行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的產婦2348例, 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30.4±2.8)歲, 孕周21~36周, 平均孕周(28.6±3.5)周;其中高危胎兒212例, 占9.03%;高危因素包括:家族遺傳性疾病、染色體異常、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母體糖尿病、宮內感染、服藥史、感冒史等。
1. 2 方法 本組產婦均在產前進行超聲檢查, 選擇GEVoluson730型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的頻率調至3.5 MHz, 選擇仰臥位, 將探頭置入孕婦的腹壁內, 確定胎兒的胎位, 直至查到心臟位置, 確定心臟與內臟位置的關系。觀察胎兒三尖瓣、二尖瓣、房室連接關系、心臟的左右比例、大小等位置及形態等情況。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孕婦檢出先天性心臟畸形率及漏診率, 并列出詳細的畸形類型、孕周、心外畸形、合并心內畸形等。
2 結果
本組2348例受檢孕產婦, 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13例, 檢出符合率81.25%, 漏診3例, 漏診率18.75%。其中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胎兒3例, 孕周分別是24、26、27周, 超聲診斷后, 心外畸形2例(腹水、腹裂1例, 胸腔積液、腦積水1例), 合并心內畸形2例(主動脈瓣狹窄1例, 右室雙出口1例);法洛四聯癥胎兒3例, 孕周分別是25、26周, 超聲診斷后, 心外畸形2例(單臍動脈、左側橈骨缺失1例, 唇腭裂1例), 合并心內畸形2例(右位型主動脈弓1例, 左上腔靜脈引流1例);右室雙出口2例, 孕周分別為24、28周, 超聲診斷后, 心外畸形1例(胎兒短肢畸形、唇腭裂1例), 合并心內畸形2例(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1例, 肺靜脈異常引流1例);室間隔缺損2例, 孕周分別為23、24周, 超聲診斷后, 心外畸形2例(脈絡叢囊腫1例, 單臍動脈1例), 合并心內畸形1例(右位型主動脈弓1例);左心發育不全綜合征1例, 孕周為25周, 心外畸形1例(無腦畸形1例), 未合并心內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孕周為30周, 心外畸形1例(腎盂積水、心包積液1例), 未合并心內畸形;單心房2例, 孕周分別為20、26周, 心外畸形1例(腹水、足內翻畸形1例), 合并心內畸形1例(肺動脈瓣狹窄1例);心臟腫瘤1例, 孕周為36周, 心外畸形1例(前腦無裂畸形1例), 未合并心內畸形;永存動脈干1例, 孕周為25周, 心外畸形1例(唇裂、脊柱裂1例), 合并心內畸形1例(室間隔缺損1例)。
3 討論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非常常見, 約在活產中占0.8%, 在死嬰中則可達8%。是一種危險的先天畸形。在妊娠的較早期發現心臟畸形, 可以幫助優生優育工作的進行[4, 5]。而胎兒心臟檢查受限于胎動、胎位以及孕齡等各方面因素, 在孕早期, 20周前一般因為胎兒發育問題, 心臟結構在超聲顯示中并不清晰, 容易發生漏診、誤診。因此選擇適宜的孕周十分重要, 一般最好在22~28周內對胎兒進行產前超聲檢查, 此時胎兒發育較為完全的心臟會較為清晰的顯示, 并且胎兒有著很高的活動度, 可以全方位的觀測。
本研究對2348例胎兒進行了產前檢查, 旨在篩查胎兒心臟畸形, 并且探討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心臟畸形篩查中的意義。在檢查中發現, 孕22周后, 各切面顯示非常清晰, 基本可以判斷心臟畸形。心臟畸形包括左心發育不全、單心房, 心室、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三尖瓣下移畸形、腫瘤等可通過顯示四腔心切面進行診斷, 而心室和大動脈鏈接存在異常則需要通過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進行判斷[6-8]。對各切面進行結合可以較為準確的判斷是否存在法絡四聯癥、右室雙出口、室間隔缺損等, 最后的診斷可以利用脈沖波多普勒(PW)以及彩色多普勒技術(CDFI)進行。
本組采用產前超聲診斷出13例先天心臟畸形, 而在產后或者尸檢中發現16例患兒存在心臟畸形, 符合率達81.25%, 而漏診的3例患兒中有1例患兒缺損在二維超聲中難以清晰的顯示。2例患兒由于胎兒骨骼對心臟顯示的遮擋, 導致心臟結構未能多切面顯示, 出現漏診。在進行產前超聲診斷中, 除了需要注意因上述問題導致的漏診外, 還需要注意利用PW以及CDFI, 以進行相對明確的診斷。而本研究結果中并無假陽性結果, 且符合率較高, 因此可認為利用多普勒超聲進行產前診斷是較為準確的, 可以幫助大部分患兒得到明確的診斷, 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并且隨著臨床超聲技術的發展, 分辨率以及技術均在不斷的提升, 因此胎兒心臟畸形的檢測會越來越準確。超聲技術不僅可以在妊娠期較早的時候發現先天心臟畸形, 且具有無創優勢, 可以做到早日發現畸形并且早日進行干預, 為優生優育工作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寶娟, 趙艾娜.產前超聲在59例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的應用分析.重慶醫學, 2012, 41(4):339-340.
[2] 王華, 高劍波, 褚雯, 等.胎兒心臟畸形超聲篩查漏診誤診原因分析.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3, 22(3):204-207.
[3] 王海英, 于嵐.胎兒心臟畸形超聲篩查診斷模式現狀.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21(11):869-873.
[4] 王雷.產前篩查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現狀.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4, 22(5):398-400.
[5] 韋東明, 蘇定華.超聲篩查胎兒心臟畸形和臨床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23):49-50.
[6] 李瑩超, 晁玥, 冉兵, 等.產前超聲診斷中晚孕期胎兒心臟畸形48例的應用分析.實用醫學影像雜志, 2014(4):264-265.
[7] Tonni, G, Grisolia, G.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omalies (bifid choroid plexus, ventriculomegaly, Dandy-Walker mal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disease in a trisomy 9 fetus: Case report with literature review.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2013, 41(7):441-447.
[8] 范海波, 焦陽, 陳立新, 等.胎兒心臟畸形的超聲診斷及臨床分型.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4, 11(10):38-43.
[收稿日期:201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