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萍
【摘要】 目的 評價電凝術輔助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混合痔患者, 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 30 例。治療組采用電凝術輔助混合痔外剝內扎術, 對照組采用傳統混合痔外剝內扎術, 對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臨床料進行分析, 評定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電凝術輔助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安全, 療效確切, 操作簡單,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電凝術;混合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078
痔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流行病學的結果顯示我國痔的發病率為59.1%[1], 而混合痔又是痔瘡中最多發的。根據我國2000年流行病學分析4801例肛門直腸疾病中, 混合痔占22%[2]。外剝內扎手術是治療混合痔的常用術式之一, 術后常出現肛門疼痛等并發癥, 部分患者因疼痛不愿接受手術。本院在2014年1~4月對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電凝術輔助外剝內扎術, 療效確切,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4年1~4月收治的60例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中混合痔診斷標準[3]的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治療組男18例, 女12例, 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45歲。病程6個月~21年, 平均病程5年。其中靜脈曲張外痔7例, 結締組織外痔8例, 血栓性外痔5例, 結締組織、靜脈曲張外痔同時存在10例。對照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28~73歲, 平均年齡46歲。病程6個月~23年, 平均病程6年, 其中靜脈曲張外痔8例, 結締組織外痔7例, 血栓性外痔4例, 結締組織、靜脈曲張外痔同時存在11例, 內痔均為Ⅲ、Ⅳ期。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術前均予開塞露清潔腸道, 采用椎管內麻醉, 取左側臥位, 消毒擴肛后顯露內痔痔核, 查清痔的數量及部位。根據痔核的分布、自然段分界、設計手術方案。皮橋的寬度一般為1.5~2 cm。首先處理肛門左側的痔瘡, 組織鉗提起外痔部分, 用電刀沿皮膚皺褶作梭形切口, 切至齒線處, 止血鉗沿直腸縱軸方向鉗夾內痔基底部, 10號絲線鉗下結扎, 切除鉗上痔組織。用同法逐一處理其余點位的混合痔, 各個切口之間保留不少于 5 mm 的皮橋, 注意各痔核的結扎點, 不能在同一水平線。然后治療組分別向保留的皮橋下曲張的靜脈團插入電凝導管(由不銹鋼絲構成內芯, 前端裸露, 全程由絕緣套管包裹), 以套管針導入電極, 予以電凝, 電凝指數為25~30, 時間為1~2 s, 邊退針邊電凝, 使之萎縮失活。術后常規第 1 天排便后開始坐浴、換藥。
1. 3 觀察指標 ①水腫:0度:無水腫;Ⅰ度:局部輕度水腫不影響活動;Ⅱ度:局部有明顯水腫, 活動受限;②疼痛:0度:日常狀態無疼痛感覺;Ⅰ度:肛門疼痛輕微, 不需處理;Ⅱ度:肛門疼痛輕微, 經服一般止痛藥物可緩解:Ⅲ度:肛門疼痛較重, 有痛苦表情, 需用杜冷丁類藥物方能止痛[4]。③肛門墜脹:Ⅰ度:偶有或輕微肛門墜脹, 大便前明顯;Ⅱ度:肛門墜脹明顯, 呈持續性;Ⅲ度:肛門墜脹感較重, 便意頻繁, 坐臥難安。
1. 4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 大便后肛門水腫、疼痛、肛門墜脹、無排尿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 肛門外形平整; 有效: 便后肛門水腫、疼痛、肛門墜脹等臨床癥狀改善;無效: 臨床癥狀和體征未見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 治療組顯效19例, 有效11例, 無效0例, 總有效率為100.0%, 對照組顯效14例, 有效16例, 無效0例, 總有效率為100.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比較 治療組術后8例肛門疼痛、5例肛緣水腫、3例墜脹、4例排尿困難;對照組20例肛門疼痛、14例肛緣水腫、6例墜脹、2例肛門狹窄、8例排尿困難,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治療混合痔的有效方法是外剝內扎術[6], 但手術并發癥較多。由于肛門神經的特殊敏感性 , 術后損傷的組織和神經釋放炎癥介質, 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簡易電凝術, 用套管針穿刺保留皮橋下的曲張靜脈, 通過電流灼傷血管內膜, 使其萎縮、變性、防止復發。其優點突出在以下方面:①穿刺電凝破壞皮橋下痔團, 但不損傷皮橋組織, 操作簡單, 可控性強。②高溫凝固可直接引起血管萎縮, 內皮損傷, 蛋白變性, 術中、術后基本無出血。③電凝產生的高溫熱效應使血管和局部淋巴組織凝固減少體液滲出, 避免了術后黏膜外翻、肛門水腫、肛門墜脹感。④因保留皮橋較寬, 保留了較多的肛管皮膚感覺神經, 避免了術后稀便控制不住。⑤因保留正常組織較多, 損傷小, 切口少減少了術后肛門疼痛。⑥組織損傷小, 創面愈合期明顯縮短, 創面平整, 肛門無變形, 肛管無狹窄。
本臨床試驗30例患者中僅8例出現肛門疼痛, 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 并且疼痛程度隨觀察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 兩組患者均獲1~6個月隨訪, 均獲滿意療效。
綜上所述, 簡易電凝術是一種療效確切的微創手術方法, 其操作簡單, 可適宜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宋振梅, 樊艷華.腸出血的常見病因、鑒別及診治.中國臨床醫生, 2012, 40(6):18-21.
[2] 李春雨, 張有生.實用肛門手術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96.
[3] 聶偉健, 李峨, 智建文, 等.對環狀混合痔手術前后肛門外觀評價的調查研究.中醫學報, 2011, 26(2):143-144.
[4] 喻德洪, 楊新慶, 黃莚庭. 重新認識提高痔的診治水平. 中華外科雜志, 2000, 38(12):890.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