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對肺癌術后康復的效果。方法 75例行肺癌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38例)與對照組(37例)。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 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緊張情緒緩解、血壓下降且正常、心率下降且正常、疼痛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對肺癌術后的恢復有積極的效果, 對促進術后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舒適護理;肺癌術后康復;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50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 它主要通過對護理活動的舒適干預, 使人在心理、生理、社會交往等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肺癌術后, 患者會有不同程度角色適應不良, 不安心養病;生活習慣改變, 不能正常進食, 大小便不方便;對自己病情不了解, 不能正常的臥位與呼吸;術后疼痛等, 均導致患者情緒緊張、焦慮, 以至于血壓升高, 心率加快。為了減輕患者術后上述情況帶來的不適, 促進術后康復,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利用舒適護理對肺癌術后患者進行護理, 并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行肺癌手術的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21例, 年齡32~65歲, 平均年齡52歲。隨機分為觀察組(38例)與對照組(37例)。入選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及影像檢查診斷為肺癌, 并進行手術治療, 均為住院10 d以上的患者。排除精神科疾病, 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昏迷患者。入選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臨床研究, 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術后護理, 具體包括:①維持生命體征平穩 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 如有異常, 應及時與醫生聯系并協助處理。②合適體位。待全身麻醉清醒, 血壓、脈搏、呼吸平穩后取半臥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③呼吸道護理。由于麻醉、手術等對肺的刺激使肺有一定程度的萎陷, 應協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導患者每2~4小時定時進行數次深呼吸, 有效咳嗽, 促進肺泡膨脹, 保持呼吸道通暢, 防止術后并發癥。④麻醉清醒后, 護士可協助患者進行臂部, 軀干和四肢的輕度活動。術后第1日開始做肩臂主動運動, 生命體征平穩者可鼓勵及協助患者下床或床旁站立移步, 妥善保護引流管, 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出現頭暈、氣促、心動過速、心悸和出汗等癥狀時, 應立即停止活動。術后第2日起, 可扶患者圍繞病床在室內行走3~5 min, 以后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⑤保持引流管通暢, 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1. 2. 2 觀察組 除應用常規護理外, 還應用舒適護理, 具體包括:①心理及生理舒適護理。將室溫控制在22~25℃, 濕度在50%左右, 保持空氣流通, 屋內整潔, 做好患者日常生活護理, 使患者感到身體上的舒適, 進而能夠使患者心情愉悅。關心、體貼患者, 尊重患者的人格,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請性格開朗、樂觀的患者到病房中與其他患者交流、彼此分享手術感受和應對疼痛的經驗, 相互鼓勵, 相互照顧, 建立友情, 創造良好的病室氛圍。主動與患者談心, 給予誠摯的安慰,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鼓勵親人陪伴, 介紹疾病康復的知識和患肢功能訓練, 減輕緊張與焦慮, 使患者心理和生理處于最佳舒適狀態。②體位護理。術后正確擺放體位, 在擺放體位前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體型給予相應的臥位, 使患者感到輕松自在, 必要時給予合適的支持物或保護性設施。③疼痛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法。a. 分散注意力法。如聽音樂、故事。觸覺分散法, 如輕輕按摩傷口周圍的皮膚, 力度適中, 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 按摩2~3次/d, 30~60 min/次。b. 幽默法。給患者講笑話或者看幽默風趣的相聲、小品等。c. 放松法。一方面可以在音樂輔助下進行各種放松訓練, 包括深呼吸, 慢節律呼吸。另一方面還可以指導患者想象在一個非常寧靜和輕松的空間里, 注意力集中而有節律的呼吸;2~3次/d, 5~10 min/次。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關心、愛護、尊重患者, 勤與患者溝通交流, 了解患者內心活動, 針對不同問題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以減輕其心理負擔;指導患者了解術后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 請成功病例現身說法, 增強患者治愈信心;給予患者舒適的臥位, 指導半臥位, 有利于呼吸與引流, 鼓勵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適當下床或下地活動;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色香味俱全的飲食, 增強抵抗力;保持環境安靜, 鼓勵患者聽音樂、看電視、閱讀等, 以分散注意力, 減輕疼痛。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如下指標:①緊張情緒緩解例數;②血壓降低≥30 mm Hg(1 mm Hg=0.133 kPa), 且正常例數;③心率下降≥20%且正常例數;④術后發生疼痛的例數;⑤并發癥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出現肺不張2例, 乳糜胸1例, 觀察組無一例并發癥發生。觀察組緊張情緒緩解、血壓下降且正常、心率下降且正常、疼痛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
在開展舒適護理時, 護理人員操作時手法輕柔、技術精湛、知識豐富、服務熱情, 這樣才會達到舒適護理的效果, 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 大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總之, 舒適護理對肺癌術后的恢復有積極的效果, 對促進術后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以于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鐘慧紅, 李小莉, 林樹喬, 等. 舒適護理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焦慮及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9, 28(4):489-491.
[收稿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