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云

【摘要】 目的 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白內障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52例(68眼)白內障手術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6例(34眼)。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 觀察組給予全程護理干預。統計兩組患者術后視力矯正情況, 對比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8%,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7、28 d矯正視力≥0.5者占比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護理干預的實施能有效降低白內障術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視力恢復, 適合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全程護理干預;白內障手術;預后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74
白內障為臨床常見致盲性眼病, 是由老化、代謝異常、輻射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晶狀體蛋白質變性, 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視力進行性減退。藥物治療白內障的效果尚不明確, 臨床多通過手術摘除混濁晶體、置入人工晶體的方式進行治療。白內障手術適應證廣泛, 不過術后可出現前房滲出、角膜水腫等并發癥, 影響視力恢復[1]。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對改善預后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本院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白內障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源于本院2014年1~12月接診的52例(68眼)白內障手術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6例(34眼)。對照組男15例(19眼), 女11例(15眼);年齡33~68歲, 平均年齡(50.5±6.6)歲。觀察組男14例(17眼), 女12例(17眼);年齡31~72歲, 平均年齡(51.5±6.3)歲。所有患者均已排除手術禁忌證, 無合并重要臟器組織功能異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體患者均行超聲乳化晶體摘除術。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 即陪同患者辦理入院手續, 熟悉住院環境。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 培養良好的護患關系。術后協助患者調整體位, 提醒患者放松頭部, 向患者示范正確的咳嗽、打噴嚏方式, 叮囑患者避免揉眼、大聲說話、提拉重物、用力排便, 預防眼內出血、顱內壓升高等情況發生。指導患者做好術眼的安全護理工作, 使患者逐漸適應自身視力情況, 恢復自理生活的能力。
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護理干預, 結合患者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社會地位、家庭環境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具體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指導患者完成血常規、視功能等檢查工作,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預防感染, 進行疾病與手術治療的知識宣教, 強調手術麻醉與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1]。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 以治療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 引導患者調節自身心理狀態, 消除負面情緒。③術中護理: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 向患者介紹如何配合醫師的手術操作, 當患者術中出現躁動不安時, 護理人員應給予安撫, 通過鼓勵與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④術后護理:術后護理與對照組一致, 同時給予飲食指導, 飲食宜清淡, 注意補充維生素, 保持良好生活規律[2]。加強臨床監護, 發現異常后及時給予對癥干預。
1. 3 觀察指標 術后3、7、28 d兩組患者均接受裂隙燈顯微鏡及視力檢查, 統計兩組視力矯正情況與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矯正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3、7、28 d矯正視力≥0.5者顯著多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8%,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白內障是由老化、遺傳、免疫與代謝異常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晶狀體蛋白質變性, 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臨床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無確切效果, 部分早期白內障患者可通過藥物干預, 如眼藥水或口服中西藥控制病情, 但針對中晚期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更佳[2]。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常見手術類型, 其療效與安全性已獲得證實, 然而, 術后并發癥卻嚴重影響到患者視力矯正效果[3]。眼部結構復雜, 眼內容物有一定流動性, 對外界壓力十分敏感, 術后極易發生眼痛、前房出血、角膜水腫等并發癥, 醫護人員被動執行醫囑,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 很難改良這一情況。
全程護理干預指的是對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的護理干預, 主要通過術前積極準備、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預, 減少手術意外的發生;給予患者飲食指導, 增強患者抵抗力;密切監護病情, 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防范術后并發癥[3]。魏書媛[4]等對白內障手術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進行研究, 發現較常規護理組, 人性化護理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明顯更佳。在本組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8%,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7、28 d矯正視力≥0.5者占比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明, 全程護理干預的實施能有效降低白內障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改善視力矯正情況, 該研究結論與現有報道內容基本吻合[5]。
綜上所述, 全程護理干預的實施能有效降低白內障術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視力恢復, 適合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琳, 江紅玲, 何利, 等.全程心理干預在白內障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1):110-111.
[2] 王衛紅, 費素定, 楊金兒, 等.全程護理干預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15): 1352-1354.
[3] 鐘華.全程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4, 12(14):1294-1295.
[4] 魏書媛, 胡瑞蘭.白內障手術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研究.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12):352-353.
[5] 張小紅, 宋潔.圍手術期護理對提高白內障手術成功率及減少并發癥的意義.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2):2496-2497.
[收稿日期: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