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討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生產過程及分娩結果的影響。方法 134例分娩產婦,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67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產前健康教育。觀察兩組護理療效。結果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且觀察組產婦順產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率為2.99%, 低于對照組的7.46%;且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為4.48%, 低于對照組的16.42%, 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前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過程及分娩結果的影響作用顯著, 臨床推廣價值高。
【關鍵詞】 產前健康教育;生產過程;分娩結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78
臨床研究表明, 圍生期是極為重要的時期, 該階段產婦的心理因素及精神狀態等都會對產婦分娩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 因此給予正確有效的產前健康教育, 可有效促進產婦產前心理及精神狀態的改善, 幫助分娩順利進行。為進一步探討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生產過程及分娩結果產生的影響, 選取本院13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 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住院分娩產婦134例為本次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6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1歲, 平均年齡(29.4±3.9)歲, 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37.2±1.3)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 高中21例, 本科及以上38例;其中初產婦43例, 經產婦2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42歲, 平均年齡(30.1±4.0)歲, 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37.6±1.4)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 高中22例, 本科及以上36例;其中初產婦44例, 經產婦23例。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護理, 主要內容包括飲食及衛生指導、入院指導、心理護理、醫院環境介紹等, 同時對產婦及家屬存在的各項疑問進行積極解答。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強產前健康教育, 主要內容包括:①入院宣教:在同產婦詳細介紹住院產婦、醫院探訪制度、作息時間等內容后, 重點向其講解相關生理知識、自然分娩知識, 同時依照產婦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心理輔導, 疏通其存在的疑慮。②除常規飲食及衛生指導外, 還應向產婦講解良好的身體素質及精神狀態對自然分娩的重要性, 為其制定個體化運動計劃, 使其定期做孕婦操, 同時幫助其掌握深呼吸鎮痛法。③開展產前健康知識講座, 主要內容包括如何自我放松、分娩過程中如何有效配合護理人員從而促進分娩以及突發情況處理等。④告知其產前及產后禁忌事項, 并幫助其掌握相應的母嬰保健知識。
1. 3 觀察指標[2]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 同時記錄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情況。
1. 4 判定標準[3] Apgar評分標準:依照嬰兒出生后肌張力、脈搏、運動反射、皮膚顏色進行綜合評分, 正常為10分, <7分者為輕度窒息。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為(512.54±125.34)min, 第二產程時間為(52.36±8.27)min;對照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為(628.33±134.26)min, 第二產程時間為(71.41±10.83)min,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 兩組產婦陰道助產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順產率及剖宮產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2例(2.99%), 新生兒窒息3例(4.48%);對照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8例(11.9%), 新生兒窒息11例(16.42%),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分娩是產婦需要經歷的正常生理過程, 而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劇烈疼痛, 因此部分產婦選擇剖宮產手術。另外,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4], 產婦普遍存在焦慮及恐懼心理, 再加上胎兒性別等問題的困擾, 可能會使產婦發生較大的情緒變化, 從而對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該種情況下產婦出現的呼吸及心率加快、肺內氣體交換不足等機體反應, 可能會造成宮縮乏力, 從而延長產婦產程, 嚴重情況下導致產婦神經內分泌失調、血壓升高或難產。
分娩技巧會對產婦分娩質量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 特別是在產婦進入產程后, 如給予正確有效的指導, 可使分娩過程更為順利。護理人員在產程中密切觀察進展情況, 依照產婦具體需要給予針對性指導, 幫助其調整呼吸技巧并放松軀體, 以此使產婦保持良好狀態, 外加助產人員的積極主動配合, 可有效提升陰道順產率[5]。臨床研究表明[6], 產婦通過陰道正常分娩, 對母嬰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因此本院加強對產婦的產前健康教育。產前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提升陰道分娩率及減少剖宮產率、縮短產婦產程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可通過定期講座等形式, 使產婦更為深入的了解分娩過程中的陣痛同分娩之間的關系, 從而幫助產婦樹立自然分娩信心, 幫助其提升自我調節能力, 消除潛在的緊張、恐懼心理, 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自然分娩。
在本次研究中, 加強對觀察組產婦的產前健康教育, 結果表明,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 順產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生產過程及分娩結果的影響作用顯著,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壽萍. 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結果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3):526-527.
[2] 耿紅艷.產前健康教育對產婦生產過程及分娩結果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4):444-445.
[3] 張榮.接受產前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結果的影響分析.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16):71-72.
[4] 顧春怡.孕晚期干預支持對孕婦產時認知行為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6):569-570.
[5] 張海文.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效果觀察.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23):96.
[6] 王新.盆底肌鍛煉持續性指導對分娩結局及盆底肌力的影響.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4):308-309.
[收稿日期: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