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兒童進行社區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142例社區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各71例。對照組給予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規治療及護理, 門診隨診。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社區干預, 隨訪1年后, 比較兩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的次數、就診次數、病情程度及治療依從性。結果 干預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兒就診平均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兒就診花費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進行社區干預能有效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與就診次數, 可以減輕病情、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社區干預;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效果評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200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的臨床疾病, 我國呼吸道感染患兒日就診人數約占呼吸系統日門診人數的10%~20%[1]。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個多因素綜合導致的臨床疾病, 且發病機制迄今尚不清楚, 病情反復而難治, 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 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2]。本研究主要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資源, 對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實施社區干預, 觀察社區干預對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干預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2013年1月~2014年1月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共142例, 均按照2007 年中華醫學會修訂的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選取[3]:每年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分別為:0~2 歲≥7 次, 3~5 歲≥6 次, 6~12 歲≥5次, 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7 d,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未達到標準, 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數, 反之則不成立, 至少觀察1 年。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原發性免疫缺陷及肺發育不全;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呼吸道病變;合并嚴重慢性疾病;接受過免疫制劑及激素類藥物治療。按照患兒家庭門牌號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各71例。對照組男37例, 女34例, 年齡3~10歲, 平均年齡(5.31±1.56)歲, 上呼吸道感染次數為6~10次/年, 平均感染(7.31±1.33)次/年。干預組男38例, 女33例, 年齡2~11歲, 平均年齡(5.73±1.76)歲, 上呼吸道感染次數為6~10次/年, 平均感染(7.55±1.52)次/年。兩組患兒性別、年齡、上呼吸道感染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預方法 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應當及時了解患兒一般情況, 做好統計資料工作, 詳細記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時間、次數、類型及持續時間等。根據患兒家庭文化程度、患兒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干預計劃。對照組給予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規治療及護理, 門診隨診。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社區干預, 內容包括:①為患兒建立病案, 專門編號, 統一管理。②疾病知識的教育:介紹小兒呼吸系統的生理特點及免疫功能特點, 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臨床癥狀與表現, 并發放健康教育資料, 消除患兒及家長的心理壓力及負擔。③指導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a.家居環境要新鮮空氣流通、安靜、整潔,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避免著涼, 避免出入人多、空氣流通差的地方。b.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身體素質。c.避免與患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近距離接觸, 患病時避免入托兒所。d.明確患病原因, 給予針對性治療, 如有免疫功能低下, 可用小兒捏脊療法及免疫調節劑治療, 如有微量元素減少, 給予微量元素調整治療。e.合理膳食, 多食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多食有健脾、補腎、益肺、理氣止咳、祛痰功效的食物。結合中醫食療, 調理身體。
1. 3 觀察指標 隨訪1年后, 比較兩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的次數、就診次數、病情程度及治療依從性。病情輕重根據就診花費情況體現, 治療依從性根據用藥合理情況體現。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次數及就診次數比較 干預組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兒平均就診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用藥依從性情況與病情輕重比較 干預組患兒合理用藥48例, 明顯多于對照組的25例,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就診花費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小結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病情復雜、病程較長、易反復發生等特點。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生活學習, 并且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所以及時有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利用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對社區家庭行社區干預, 旨在預防家庭對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并且指導家庭對患兒及時的常規護理與治療, 減輕患兒病情, 延緩病情發展[5]。社區干預從各個角度對患兒家庭進行指導, 內容包括:規范管理、健康宣教、改變個人行為和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機體免疫力低下或微量元素缺乏等。本研究取得了較好的預防效果, 干預組患兒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對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進行社區干預能有效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與就診次數, 可以減輕病情、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自身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慧中, 胡儀吉.如何認識反復呼吸道感染.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2):83-84.
[2] 梁玉琴.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社區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醫藥指南, 2011(20):260-261.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 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2):108-110.
[4] 王麗平, 李魯明, 梁海麗.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區干預效果評價. 現代預防醫學, 2014, 41(4):633-635.
[5] 陳澤萍. 社區綜合干預對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作用.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5(8):339-340.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