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民
監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說,隨著民主與法治的不斷加強,人大監督工作的效果不斷提高,然而,監督不力,還是人大工作中突出的一個問題。在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或者重大事項中,一些地方人大及其組成人員或人大代表,因礙于面子,怕得罪有關人員,不敢理直氣壯地開展監督,在監督中遇到實質性問題時往往避重就輕;更有甚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留住關系好辦事”的哲學,在監督中往往抓不住要害,只是“和稀泥”;還有一些是本意上想較勁碰硬 ,但是在啟動剛性監督手段時又不敢使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瞻前顧后的思想嚴重存在。這些監督不力、監督不“到位”的現象,離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監督不力是對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樣會使人大的審議監督有敷衍應付之嫌,有如隔靴搔癢,此風不但嚴重影響地方人大監督本應發揮的作用,而且也影響了地方人大及其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威信的提高,自然會給人們造成地方人大權力機關無非就是“橡皮圖章”的錯覺。
地方人大常委會委員或者人大代表,站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就是要有一種敢于較勁碰硬的精神,方能確保現行法律和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在各個層面得到落實。對有關部門在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群眾普遍反映的熱點難點,人大要毫不猶豫、理直氣壯地進行監督,該出手時就出手,并且要直擊要害,不要拐彎抹角,不要恭維,不要抽象,不要籠統,要有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最終達到群眾滿意、部門工作得到改進、人大有效行使監督權三者相統一的目的。對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的干部,只要是工作有重大失誤或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或拒不接受監督和執行力不強者,就要毫不客氣地“亮劍”,該質詢的就質詢,該罷免的就罷免,該撤職的就撤職。這樣監督,一定會觸動有關人員的神經,可以防患于未然,激發人們創業干事抓落實的工作熱情。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經說過一句話:監督就是對政府工作“找岔子”,便于政府改進工作。因此,人大監督較勁碰硬要堅持幾方面的原則:一是一定要站在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的高度,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要拋棄一切私欲雜念,不能夠帶著個人目的,不能夠帶著個人恩怨和偏見,要出于公心,不搞捕風捉影的事情。二是一定要理直氣壯地監督,又要不遺余力地支持,做到監督不失職,支持不添亂,從而更好地推進“一府兩院”工作。三是一定要選準議題,選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和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進行監督。不能事無巨細,什么都管;更加不能越俎代庖代行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具體業務工作。四是一定要具有較強的甄別能力,不能只聽身邊人的所謂“呼聲”便“聽風就是雨”,也不要因為他人的干擾而左盼右顧。
近年來,不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監督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時,就體現了敢于較勁碰硬的精神,他們組織全國、省、市級人大代表不斷地開展約談質詢政府工作,不拐彎、不抹角,拋出了一個個有針對性的問題,促使政府履職為民,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法制環境提供了條件,讓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地感受到了人大的作為、民主的力量、法治的步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監督。”這充分表明了人大監督工作在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闡述人大的監督工作必將進一步擔負起新時期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廣東省廉江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