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瑋
吃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俗話說的好,“三餐不合理,健康遠離你”。對于一日三餐,我們該選擇什么食物,如何搭配才是對我們健康有益的正確吃法呢?
據研究顯示,人的一日三餐是由生物鐘控制的,間隔時間需適宜。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過長,食物消耗殆盡,人就容易產生饑餓感,影響工作學習效率。而過短則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壓力,影響正常的消化及食欲。因此,對于三餐的時間我們需把握好,根據食物在胃中保留時間大約為四到五小時,每餐的間隔時間選擇在四到六小時較為適宜。
而在食物的選擇上,盡量做到粗細搭配,動植物食品比例合理,再輔以豆類、薯類及新鮮蔬果。三餐的比例也需注意,堅持“早餐如皇帝,午餐如平民,晚餐如乞丐”的原則,按照3:4:3的食量比例進食較為合適。
早餐要吃好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上班族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顯然這是大錯特錯的。據調查發現,長期不吃早餐易出現頭暈、惡心、疲倦乏力等現象,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發作。經過一整夜,我們身體中的食物基本已消化殆盡,須通過早餐及時地補充營養,來滿足上午學習工作的需要。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而言,早餐至關重要。
作為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選擇在早晨七點到八點之間進食較為合適。并且早餐要吃好,吃得如皇帝。這里所說的好,是指我們要選擇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作為早餐。
提倡主食選擇富含纖維的粗糧谷物類食物,如:饅頭、面包等。但是要注意,在選擇面包時盡量選擇全麥類的面包,遠離精制白面包、土司等“高GI”碳水化合物。搭配食物可選擇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豆漿、牛奶、雞蛋等,也可適當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果。
針對很多人早晨起床沒胃口吃早餐,可采取“醒后揉肚十分鐘,起后活動半小時,吃前喝杯溫開水”的方法增加腸胃的蠕動,增強食欲。如果早餐實在來不及吃,也應準備些營養價值高的零食,如:酸奶、紅棗等食用。
午餐要吃飽
早餐為上午的學習工作護航,而午餐則是整個下午學習工作的重要保障。作為三餐中占比重最大的午餐,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午餐的時間選擇要適宜。中午十二點,胃酸分泌處于最平衡的狀態,此時進食午餐最有利于消化吸收。
同時為了整個下午有充足能量,午餐要吃飽,但飽并不是指吃撐,而是指食品種類要齊全,能夠提供各種營養素。很多人為了減肥選擇午餐不吃主食顯然是錯誤的,主食是營養能量的重要來源,長久不吃易導致營養失衡,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患感冒、過敏等疾病的
風險。
建議將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作為主食,菜品上選擇含蛋白質豐富的肉、蛋、豆類等及富含纖維、維生素的蔬菜等,同時避免含蔗糖較多的食物,如:甜品、飲料等。在烹飪上,堅持低油、低鹽、低糖的原則。為了防止下午犯困,可適當控制淀粉類食物的攝入,多食用新鮮水果。
晚餐要吃少
晚餐接近睡眠時間,吃太多不利于消化,而消耗不掉的脂肪堆積易引起肥胖,因此,晚餐要吃少。為避免影響睡眠,晚餐盡量選擇在六點之前食用完畢。
主食選擇以谷類為主,菜品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動物性食物要適量。同時要避免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及辛辣食物。為了保證不影響入睡,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也應避免。總的來說,晚餐提倡清淡,脂肪少易消化。
原則上,夜宵應當盡量避免,但很多人睡得過晚,晚餐提供的能量不足以支撐到第二天早晨,夜宵也就成了必需品。為了減少夜宵對睡眠健康的影響,夜宵應在睡前一到兩小時食用。在食物的選擇上,盡量選擇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黑芝麻糊、蒸雞蛋、小米粥等,切記勿食甜食。
加餐需適量
一日三餐雖然能為我們一天的學習工作提供能量和營養,但在每餐的間隔期間,我們難免會感覺饑餓,對此,我們可以適當加餐來緩解我們的饑餓感。但要注意的是,加餐要適量,避免因為加餐而影響三餐正常的進食。
建議將早上十點作為早午餐間的加餐時間,可選擇香蕉等低脂肪碳水化合物作為加餐食物。而午晚餐間的加餐時間可選擇在下午兩點到三點之間,食物可選擇堅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