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大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基本素質,在人才培養和市場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實施素質教育則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立足點和突破點。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圖書館,為人才創新素質教育和培養服務的優勢和作用不可小覷。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
一、創新素質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
1、當代大學面臨創新素質的呼喚
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也是高科技競爭的世紀。時代呼喚著創新,也呼喚著人才的創新素質。面對全球新一輪以技術和知識為本的激烈競爭,各個領域提出了創新的轉型思路。國家層面也意識到了創新不僅是推動一個國家、民族和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在現代社會環境下一個國家、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保障與動力。同時,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陷入低迷與大數據時代到來,使得政府更加重視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振興的兩大新興推動力:創新與數據。
我國近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也將創新列為了國家戰略,并在制定的多份國家綱領性文件中反復提及,如創新貫穿“‘十二五規劃綱要”始末,涉及到了文化、科技、社會管理等方面,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吹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創新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高層次人才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新素質才能融入時代、立足社會,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創新素質是現代人才的根本標準
當代國際競爭的焦點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創新素質是現代人才的根本標準之一。現代人才競爭有三層含義:一是,人才的競爭不僅僅是專業人才競爭,而且也是包括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在內的所有各類人才的競爭;二是,人才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綜合素質的競爭,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素質等等;三是,創造性思維。創新素質是人才綜合素質的決定因素,而且競爭越是激烈,這種決定性的作用就越顯著。因此人才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具有創新素質。
新世紀的大學生是繼往開來的祖國的建設者,肩負著民族振興的神圣使命。他們所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時代,是國際國內競爭日趨激烈和復雜的時代,是呼喚高素質人才和創造力的時代。大學不僅是人一生中生理和精神的黃金期,而且是知識和能力迅速發展的黃金階段,當代大學生的創造力也正是在學校的學習和實踐中奠定基礎和活躍迸發的。
3、當代大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優勢
青春是夢想的季節,青年人最具創新熱情和創造潛力,作為社會高層次人才的當代大學生更具有創新素質優勢。
首先,大學生處在創造心理的大覺醒時期,對創造充滿渴望和憧憬。
其次,受傳統的習慣束縛較小,敢想敢說敢干,不被權威名人所嚇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造精神和勇氣。
第三,創新意識強,敢于標新立異,思維活躍,心靈手巧,富有創造性,靈感豐富。
第四,在創造中已嶄露頭角,孕育著更大的創造性。
大學生富有創造精神,渴望獨立思考得出結論,時代對大學生創造力的呼喚也創造了相應的條件,政府的支持、社會大環境的造勢都給于大學生嶄露頭角、發揮創造力準備了大的市場和平臺,現在已有許多大學生在創業園區中創辦了自己的事業,并且在很多方面表現出很高的創造潛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
高校圖書館被譽為“大學的心臟”,是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職能機構,其教育職能已成為現代圖書館的主要職能。實施人才創新素質教育和培養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優勢。如何在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是高校圖書館工作重點所在。
1、強化大學生的圖書館意識,培養利用文獻信息的技能
知識的更新和創造性應用離不開文獻的信息資料,而文獻信息資料的獲取離不開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學會利用文獻信息資料,學會利用圖書館,這是一個高素質人才必備的能力。為此,高校加強圖書館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圖書館基本知識講座,加強情報檢索課及網絡化圖書館知識的教學工作,使大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圖書館意識,而且有熟練的利用圖書館的能力,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工作實踐來斷地更新知識和開拓創新奠定扎實的基礎。
2、營造有利于創新學習的環境
目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已得到明顯的改善,大部分的高校都有花園式的風景,實行了學生宿舍公寓化,計算機、網絡走進了學生宿舍,大學中的校園寬帶也足夠大,圖書館、多媒體教室、部分實驗室現代化程度很高,這些都為大學生的成長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作為高校圖書館還要從微觀上進一步拓寬創新環境,開辟各種渠道,為大學生提供一種寬松的、利于完成創造的環境,為新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創造良好的技術條件和環境。
近年來,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科技創新的熱潮,并設立了創新獎。作為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配合學校創建濃厚的學術自學氣氛,主動配合學校相關部門組織學生成立各種專業或專長的讀書學會及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創新活動,促進他們的創造欲望,使他們的創新素質不斷提高。
3、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動力
人的創新素質完全可以通過知識、創新方法、技巧、策略的傳授來培養,并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加以培養和訓練。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個體創造性一般與個體的智力、個性以及知識有關。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從提高個全的智力、培養個體的個性、增加個體的知識、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入手,實施創新素質教育。所以,圖書館除了要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外,還應該營造一種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客觀條件。
4、圖書館空間重置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吹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傳統的服務方式已跟不上當前形勢的需要。如今各種創新都需要知識乃至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支撐,因此,高校圖書館面臨著巨大的服務轉型要求,勢在必行的是高校圖書館空間的重置。
我國上海圖書館在2013年5月就成立了集“閱覽區域”、“專利標準服務空間”、“IC共享空間”、“創意設計展覽空間”和“全媒體交流體驗空間”五大功能區域互為補充、相通相連的“創·新空間”。為大學生創新提供一個能聚集在一起設計并完成項目的地方,在其中分享有關電腦、技術、科學、數字、電子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并能合作、動手、創造。從已有高校圖書館創新空間服務實踐來看,由于用戶的創新想法能在創新空間變成現實,如通過3D打印機,使得圖書館用戶的設計開發方案可以實現制造與成品實現,一方面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創新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圖書館使用量急速上升,并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圖書館參考咨詢深層次服務得到同步發展;紙本書的流通比例也提高了不少。同時,由于創新空間是一個圖書館用戶創新思維的交流、實踐、創造空間,能吸引一批思想活躍、創新思維較強的用戶群體,各學科、個體間的知識得到了交流與轉換,用戶通過思維創新等產生的隱性知識能夠通過交流和實踐來轉換為顯性知識,實現了知識的流動與功能價值輸出。
事實證明:圖書館空間重置能使圖書館服務和資源利用最大化,“大學生創新‘+創新空間”能產生1+1>2的效果:
第一,圖書館從知識的交流與存儲向知識的產出方向轉變。
第二,圖書館從知識服務向知識應用方向轉變。
第三,圖書情報服務比重越來越大。
第四,大學生創新活力迸發,并孕育著更大的創造性。
總之,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對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并將對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新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面對創新時代,圖書館應該明確并認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實現服務觀念的更新和服務體系的創新,積極主動地調整業務內容、工作方式、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在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教育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 琳.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高校素質教育[J]. 中國電力教育, 2009(7).
[2] “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EB/OL. [2015-02-10]. http://www.ching.com.cn/policy/txt/2011-03/16/content_22156007.htm.
[3]創新空間落地上海圖書館[EB/OL]. [2015-02-10]. http://www.style.sh.cn/kx/185.htm.
[4] 陶 蕾. 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3,57(14):72-76.
【作者簡介】
黃靜(1962—),女,江蘇灌云人,本科學歷,現任職于山東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主要研究方向:圖書館學、情報學、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