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峰
(中央戲劇學院 舞美系,北京 100000)
淺談舞臺空間中影像的多元化表達
張奇峰
(中央戲劇學院 舞美系,北京 100000)
在當代劇場藝術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多媒體劇場是很有特點的類型。它主要使用影像手段或其他新媒體手段,作為舞臺美術呈現的方法。本文以近期愛丁堡戲劇前沿劇展中的兩部劇目為例,來探索在劇場藝術中影像是如何與眾不同地應用于舞臺空間中的。
舞臺空間;影像;多元化表達
在當代劇場藝術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多媒體劇場是很有特點的類型。它主要使用影像手段或其他新媒體手段,作為舞臺美術呈現的方法。相關的例子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皮斯卡托(Erwin Piscator)對影片與膠片的使用,不僅是利用科技媒體來達到“歷史”背景效果,同時也在不同知覺與形式上實現了對比的功能。如今新媒體不斷在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并和劇場爭奪呈現戲劇故事的主導地位。此時需要思考劇場與影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探索開發出哪些不同的效果?其中的核心是進行對現場性(liveness)與中介化之間關系的探索。而“現場性”在劇場研究與表演研究的領域,始終都是焦點。當代劇場中運用影像的案例很多,本文以近期愛丁堡戲劇前沿劇展中的兩部劇目為例,來探索在劇場藝術中影像是如何與眾不同地應用于舞臺空間中的。
2011年曾在英國愛丁堡前沿藝術節獲得多項大獎的劇目《反轉地心引力》來中國演出,是我看了兩遍的劇目。它是德國、加拿大聯合制作的多媒體劇,這是一部獨角形體劇。看似簡單的舞臺空間,當演出開始時,讓觀者充滿了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娛樂性與思考性兼有,充分展現了劇場的神奇魔力。
整個戲的舞臺呈現很簡練,一個三面圍合的空間為演員的現場表演區,另一邊為投影幕布。影像投影為表演區的現場投射,與眾不同的是投射出來的影像是表演區旋轉九十度的實時影像。這一點是該劇最精彩的點,不同于其他劇目中運用多媒體影像的實時拍攝。正是這樣一個對視角的轉換帶來了令人震驚的藝術效果。看戲的觀眾中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被深深吸引。區域的劃分形成了兩個故事區,單看右側區是各種多樣變化的動作,而單看左側的影像則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主角演員Leo被困在一間小黑屋里,無處可逃。突然有一天,他的房間突破了地心引力,在多媒體影像的配合下,黑暗的房間可以變成大海、高樓等。Leo發現,原來自己是個超人,無所不能,可以像蜘蛛俠一樣攀爬,會在水中與魚兒一起自由翻滾……當臺下的觀眾左右兼顧之時可以探索其中的奧秘,進而跟隨情節發展體驗全程。
下面從舞美角度具體說說:首先,道具出現了箱子、燈和帽子,分別作為支點展開行動,這些物體仿佛此時也參與表演,與演員互動。與箱子的各種運動關系,豐富了表演的動作趣味性。燈作為道具不僅僅是用作實景的照明,當Leo在墻上開始繪畫時實景的燈與二維畫面中的燈共同組成燈的形象,構成了視覺疊加效果。其次,動作除了有趣的身體空間運動,還有用紅毛巾擦汗和喝水的動作,符合整體動作的合理性與連貫性。Leo用粉筆在墻上作畫之時,此時墻面的二維空間上依次出現了椅子、桌子、墻臺面、收音機、魚缸、窗戶、鳥、燈罩、酒杯,呈現了室內一角的景象,宛如兒時的夢境一般。隨著演員動作的展開,本劇最精彩的一幕出現:魚缸突然傾倒,配合多媒體影像出現整個空間里水面漫漲的景象,傳達出發大水的意象。演員的動作是拼命的游泳掙扎,此時由二維空間的水變為三維空間的水影像,充分體現了戲中的喜劇成分,視覺上給人帶來顛覆性的視聽感受,傳達了“孤獨”與“悲傷”的情感。最后,隨著在水中與各類魚斗爭時的動作,出現魚類影像以及配合海浪的聲音,此時演員的動作是將之前畫在墻面上的圖像擦完,當海浪退下之時,一切恢復初始狀態。最終,演員鉆進自己的箱子里退場。
該劇制作人古瑞格·帕克斯(Gregg Parks)說:“將演出和現場投影同時展現的演出方式,由我們首創。”這種實時影像的方法在目前的劇場領域運用越來越廣。和一般的戲劇作品不同,《反轉地心引力》是一部可以讓人思維發生轉折、充滿著趣味性且超現實的感人作品。它不僅挑戰觀眾的感官,也通過對現場表演和視頻投影進行巧妙的實驗與互動,給觀眾帶來真實的穿越感。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可以讓觀眾忘了哪個方向是上,哪個方向是下。它成功地挑戰并打破了我們認為不可改變的自然法則——萬有引力定律。這部戲如此驚人地拓展了我們想象力的邊界。改變多媒體影像呈現視角的手段在其中的運用不容小覷。
“這部劇有點像是一個當代童話或寓言,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點影子,人們很容易將自己的心愿或夢想投射到角色身上。”帕克斯說,他希望通過Leo的幻想,重燃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斷描摹你的夢想,直到讓夢想照進現實。”該劇內地策劃人袁鴻說,這是一部適合全家人一起看的默劇,“孩子們可能看到很多有趣的東西,成年人可能看到的是一種孤獨的人生、一種充滿奇幻的可能。”
來自英國紙電影劇團的75分鐘紙電影《奧德賽》,是根據《荷馬史詩》改編而成的現場表演,由手工繪畫及紙偶和現場投影的電影呈現。所有的音樂、動畫、改編和表演都由紙電影劇團的藝術家完成。歷史的篇章被栩栩如生地以手繪動畫和大師級的剪紙偶人呈現出來,一部手工電影就在觀眾眼皮底下呈現。現場藝術家手工完成所有的場景變化,不但有生動的人物角色,多變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現場音樂和音效。
紙電影劇團(Paper Cinema)擅長以揉合動畫與音樂的獨特表演形式進行演出。在鏡頭前,利用墨水和筆即時繪畫出錯綜復雜的插圖,配合現場音樂演奏,將整個作品投射在大銀幕上。仙境的生活、嬌艷的神女、長生不老的法術,他都不留戀,什么也打消不了奧德修斯對家鄉的眷戀之情。當他經過十年漂泊,終于踏上伊大卡島的土地時,他狂吻著土地,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這一刻,我們在劇場里見證奧德修斯的團圓故事。
從舞臺美術角度看,舞臺分兩大區域:屏幕區和工作區,這兩塊都算是“表演區”,因為以手工操作,完成紙質動畫片的整個過程,這也是一種戲劇表演,這就是該劇被算作戲劇而不是電影的原因。
《奧德賽》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該劇開頭時,動畫師先站在動畫桌前,現場用筆尖勾勒出奧德修斯及其妻兒的白描形象,投影在屏幕上。與此同時,攝像師則手舉一塊寫有中文“奧德修斯”的紙牌,在鏡頭前移動,與主角形象形成“疊化”效果。人物介紹后,在屏幕上投影出自己的團名:“the Paper Cinema”(“紙電影”)。正片,從“20年后”開始。電影藝術常用的鏡頭語言方式都是純手動完成,足可見動畫師、攝像師和三位音樂家的多才多藝。該劇既原始又現代,既悲傷又歡喜,形式和內容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結束之后的演后談中,得知其中一位做紙偶的演員是學純藝術的,這一點說明了在創意領域專業無界,拼的是獨一無二的想法。也說明了專業之間的融合,是當代舞臺影像的發展趨勢。五位演員身兼數職,密切地配合才得以形成最終的藝術效果。演員不但是動畫師也是攝像師,操控紙偶的同時還要考慮距離鏡頭的遠近來表現呈現出影像的相關鏡頭語言表達。這一點正是該劇借助獨特影像語言來呈現舞臺效果的一種方式。
以上兩個劇目體現了舞臺空間中影像的多元化表達,觀者可以選擇他所觀看的區域以及深刻體會劇場藝術是現場藝術的這一特點。因此影像在舞臺空間中并不是只能用高深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創新的視角和勇于嘗試并探索影像的使用方式才是切入的最好方式。羅伯特·愛蒙徳·瓊斯(Robert Edmond Jones)是美國劇場藝術的先驅。在二十世紀初,他就致力于作為一名劇場藝術工作者,在戲劇中運用當代工具以表達一種永恒的觀點。正如他在《新劇場》(New Theatre)一書中提到:對我們來說,具有深刻意義的,不是人類的外在生活,也不是人類的內在生活,而是這兩者之間的互動。舞臺空間中影像的表達正是這樣一個顯著特點的呈現。
[1]克里斯多夫·巴爾梅.劍橋劇場研究入門[M].耿一偉譯.臺北:書林出版公司,2010.
[2]愛丁堡前沿劇展微博.http://weibo.com/u/2815763671.
J813
A
1007-0125(2015)11-0029-02
張奇峰,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2013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