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象政
對加強一線作戰部隊生死觀教育的調查分析
錢象政
從調研情況看,當前部隊生死觀教育應著力扭住三個點。切入點,著力破除心中無戰、守攤度日的承平之氣,培塑“為戰而生、因戰而存”的職業素養;關鍵點,著力破除貪生懦弱、畏懼強敵的怯戰之氣,鍛造“虎虎生威、銳不可當”的鐵血特質;落腳點,著力破除不識對手、不以敵憂的狹隘之氣,保持“思戰務訓、真打實備”的備戰態勢。
作戰部隊;生死觀教育
牢固樹立革命軍人生死觀,是戰斗精神培育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同時也是衡量官兵價值取向的重要標尺。在長期和平環境和市場經濟的影響沖擊下,在“位居前線思打仗、逢戰爭鋒當尖刀、走在前列作標桿”的現實考驗面前,解決好官兵生死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近期,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討論、個別交流等方法,對部隊生死觀教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的感到,通過近些年深化軍魂教育以及經常性的思想引導,廣大官兵能夠深刻認識肩負的使命責任,自覺把矢志打贏、誓死衛國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與職業操守。同時也發現,少數官兵在從軍理想、打仗追求、犧牲奉獻等方面還有偏差,需加以教育引導。
調查感到,絕大多數官兵對軍人“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的生死榮譽、“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生死大義、“輕如鴻毛、重如泰山”的生死價值一致認同,內心也做好了“隨時聽令出征、隨時犧牲奉獻”的思想準備。但也發現少數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沒有立起來,敵情觀念、危機意識淡薄,當“和平兵”“和平官”的和平積習較重。有的認為,盡管周邊安全面臨一些威脅和挑戰,仗一時半會還打不起來,即使打起來也輪不上我;有的談到,軍人和普通職業沒什么區別,參軍入伍只是一種謀生手段,考慮更多的是個人進步和后路,對備戰打仗思考不多、用心不夠,等等。我們感到,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官兵對軍隊的性質宗旨缺乏正確認識,對軍人的責任擔當缺乏深刻領悟。
因此,生死觀教育必須從思想根子上抓起,把官兵“想打仗、敢打仗”的思想緊起來。一要用強軍目標引領思想。要深入抓好強軍目標的學習教育,圍繞獻身強軍實踐,深入開展“思戰·備戰·敢戰·善戰”“前線·前鋒·前列”等崗位踐行活動,強化官兵實現強軍目標的政治信念和行動自覺,清理與戰斗力標準不相符的頑癥積習,形成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鮮明導向。二要用歷史教訓催生憂患。要通過閱讀有關近代史圖書資料,觀看《血戰臺兒莊》等影視作品,在部隊局域網設置甲午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專題欄目,堅持每次戰備演訓任務組織“莫忘歷史殤痛、獻身強軍實踐”勵志簽名,引導官兵牢記軍弱國衰、落后必挨打的歷史教訓,不斷強化“忘戰必危”的責任憂患。三要用戰斗文化濃厚氛圍。要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內核融入軍營文化建設,在營區顯要位置豎立核心價值觀、強軍目標等大型標語,馬路沿線布設戰斗精神、涉敵軍情為主要內容的櫥窗燈箱,艙室戰位張貼“出航就是出征,下潛就是戰斗”“有100次下潛就有100次上浮”等戰斗口號,廣播電視滾動播放戰斗精神影視歌曲,常態開展“講戰斗故事、唱戰斗歌曲、看戰斗影片”等戰斗文化活動,引導官兵始終保持心中有戰、矢志強軍的沖鋒姿態。
習主席強調指出,軍人的血性就是面對強敵,無論拿什么武器,在什么條件下,都毫不畏懼,敢打必勝。調查發現,通過近年來遠航戰巡、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摔打磨練,廣大官兵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在現實考驗面前能夠無私無畏、堅貞不屈,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生命,但也有少部分官兵血性膽氣不足、戰斗精神不強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對立足現有裝備和強敵介入情況下打贏戰爭的信心不足,錯誤地將外軍裝備“神化”、將手中武器“弱化”,存有“恐高癥”“恐美癥”等情結;有的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磨礪不夠,對戰爭的突發性殘酷性缺乏必要認知、心理準備不足,臨戰狀態易產生焦慮和恐懼等消極心理;有的坦言,自己戰時獻身赴死會缺乏膽魄和行動,心存“好死不如賴活”的消極認識。調查認為,存在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長期和平環境,使官兵產生怯戰心理,對死亡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不足;另一方面,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死亡”字眼,使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大多停留在“不怕苦”的層面上,對于“不怕死”少有提及。
因此,生死觀教育必須把犧牲奉獻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著力培養官兵不畏強敵虎口拔牙的膽魄、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作風。一要用周邊安全形勢清醒頭腦。當前,我國面臨著強敵牽制之憂、領土主權之爭、分裂破壞之患、周邊動蕩之禍。要把形勢戰備教育作為生死觀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專題教育、隨機教育、自我教育等方法,重點講清釣魚島爭端、南海問題、中印領土爭端等對我構成的現實威脅,剖析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強化軍事部署、拉攏軍事同盟對我構成的潛在威脅,讓官兵看清局勢、看到危險,不斷擰緊隨時準備打仗的發條。二要用敵我客觀對比增強打贏信心。要用我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發展史,引導官兵辯證看待人與武器的關系,客觀分析我與強敵武器裝備的現實差距,消除對敵武器裝備的恐慌感和神秘感,強化長纓在手、氣吞山河的勇猛氣勢。同時,要闡明“鋼”與“氣”互轉互補的辯證關系,教育官兵要用頑強的戰斗精神等“軟實力”來彌補武器裝備“硬實力”的不足,為戰場制勝提供可靠精神保證。三要用任務實踐培植打仗血性。要充分用好聯合作戰演習、艦艇護航遠航、實際使用武器等重大任務時機,把每次訓練都當作打仗一樣對待和組織,把真難嚴實要求作為“磨刀石”,把戰爭“殘酷、流血、對抗”最本質的屬性引入其中,把對手設強、把情況設險、把困難設足,在血與火、苦與難、艱與險的環境中,錘煉官兵心理意志和頑強作風,磨礪“聞戰爭鋒、敢打硬拼”的膽識銳氣。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官兵認為,面對潛在的強大作戰對手,必須走出不學對手、不識對手、不懂對手的封閉圈圈,找出對手命門,練好自己的絕招殺招,但也有少部分官兵“憂不起來、緊不起來、實不起來”的問題仍然存在。有的研究對手、研究問題不深透,對作戰理論、信息素養、制勝機理的學習研究不重視;有的一味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滿足于自己與自己比、現在與過去比,與強敵比得少、與實戰比得少;有的以任務標準代替戰斗力標準,認為完成任務好就是過得硬、出海天數多就是成績大。
我們感到,深化生死觀教育還必須向戰位延伸、同崗位對接、與任務同頻,引導官兵緊盯實戰標準謀打仗、鉆打仗、練打仗,在實戰化訓練和執行多樣化任務中補齊能戰差距、提升打贏能力。一要深化作戰問題研究。要沿著戰斗力生成軌跡,以作戰問題研究為牽引,把未來戰爭怎么打、在哪里打、跟誰打搞明白,把作戰對手編制裝備、兵力部署、作戰特點、戰術思想和行動方法弄清楚,把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等作戰理念研究透,使部隊各項準備體現現代戰爭的本質要求。二要著力破解重難點問題。要對照軍事斗爭準備需求,突破單位和個人利益的束縛,拿出立軍令狀的勇氣,認真梳理各個專業、每個崗位戰斗力進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進一步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定出時限,用倒逼的辦法解決與實戰要求不相符的短板弱項,不斷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整體作戰能力。三要大力推進實戰化訓練。要強化實戰先實訓的觀念,堅持以實戰的需要、實戰的方法、實戰的條件為導向,將真正的戰場復制到訓練場,突出武器邊界條件性能檢驗、復雜電磁環境設置和實戰背景對抗,切實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復苦練什么、什么在實戰中管用就把什么練好練精練過硬,以實戰能力提升積蓄克敵制勝的底氣和信心。四要加強戰備狀態保持。要嚴格落實上級首長“寧要貼近實戰的低分、不要脫離實戰的高分,寧要貼近實戰的低命中率、不要脫離實戰的高命中率”的重要指示,把日常戰備工作提到戰略高度,全面提高日常戰備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使官兵心中時刻裝著戰備任務,頭腦時常想到“狼”要來,確保一旦有事迅即行動、有效應對。
【作者單位:92815部隊政治部】
E221文獻識別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