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鋒
擁護支持軍隊改革要知行合一
潘正鋒
這次改革推動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具有里程碑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知行合一,真正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使命要求上來,切實增強擁護支持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擁護;支持;軍隊改革
當前,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已實質性展開。這次改革推動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具有里程碑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事關民族復興和軍隊未來的改革;它不是簡單的“縫縫補補”,而是奔著解決問題去,到中流擊水,重塑體制、優化結構、創新形態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它不是平衡用力的改革,而是把軍隊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作為重中之重牽引的改革;它不是改向、不是變色,而是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下來并加以完善,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確保軍委主席負責制有效落實的改革;它不是哪一個領域的工作,而是全軍自上而下,全領域、全要素共同參與以及軍民深度融合的改革;它不是遙遙無期,而是已經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由習主席親自領導、親自決策、親自推動,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向人民作出莊嚴承諾,務求必成的改革。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句話的意思是,知是行的開端,行則為知的完成,知與行是密不可分的。作為黨員干部,就是要知行合一,真正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使命要求上來,切實增強擁護支持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我軍在戰爭年代善打大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次重大戰役前都細化責任,主攻與助攻、直插與迂回、圍追與堵截,任務清晰明確,責任分解徹底,既分兵把守,又密切配合,形成了強有力鏈條和一個個拳頭。改革也是如此。這次改革涉及體制編制、力量編成、政策制度、軍民融合等各個領域,涉及軍事、政治、后勤、裝備等各項建設,涉及軍委、總部、軍區、部隊、院校等各層級各單位,既需要軍委搞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又需要各部隊創造性地抓好落實,還需要每名官兵積極參與,把改革的任務真正落到實處。可以說,每個部門、每項工作、每個崗位都有改革的任務和要求。如果把改革比作一部大機器,那么我們每個人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就是一顆顆螺絲釘。機器要正常運轉,哪一顆螺絲釘都要發揮作用。在改革強軍的征途上,每名官兵都是“夢之隊”的一員。改革方案逐步出臺后,要特別防止個別官兵分心走神、心思精力發生偏移等情況。比如,與己無關,認為改革主要是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是高層機關和高級干部的事;坐等觀望,等改革方案落地,各項工作出現“減速換擋”;敷衍應付,不想出事也不想做事,消極保安全,等等。思想上的“馬放南山”,往往比行動上的“刀槍入庫”更可怕。越是當前改革傳言多的時候,越要保持定力,力排干擾,思想上站好崗、嘴巴上把好門、行動上守好規;越是新舊體制轉換和磨合期間,越要振奮精神,恪盡職守,高標準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多貢獻、不添亂;越是新體制運行后工作標準要求高,越要強化“知識危機感”“本領恐慌感”,刻苦學習實踐,加壓“充電”,努力提高適應形勢任務和崗位需要的素質能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我們黨的發展史、軍隊的改革史,無一不證明:每一次進步、每一次跨越、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有賴于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解放思想是極其重要的,但又是很難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是指人們的傳統觀念、習慣思維、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一些貧窮落后的地區,缺的不是資源、不是人力,最缺的還是腦子里思想那根“筋”。赴蘇丹維和的官兵回國后,都有這樣的感慨:非洲大地土地肥沃、礦產豐富、人口密集,為什么那里一些國家的人們至今仍是“吃靠一棵樹、穿衣一塊布”,就是因為思想陳舊落后、觀念封閉保守。思想是無形的,無形的繩索很可怕,有左的、有右的,有書本上的、有體制上的。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批判卻又不易改的思維定勢,是解放思想的主要障礙。如果我們的思想觀念停留在單純的和平時期,停留在機械化戰爭、傳統安全、單一軍種作戰,停留在狹隘的傳統經驗,全局上就會阻礙改革的有效推進,局部上也會制約單位的發展進步。如果說改革是一場革命,首先應是思想深處的革命。思想和思維有很大的慣性,若沒有打破自我、重新塑造、浴火重生的改變,就沖破不了思想枷鎖。這次改革,是在國際體系深刻演變的背景下進行的,是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環境中展開的,是在我軍現代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上推動的,本質上是對未來軍隊、明天戰爭的認知和設計,必然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為根本旨歸。這一鮮明的時代特點,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拓展視野,促進思想觀念的系統更新和升華。推動思想解放,就是要在深入學習中解放思想,特別要堅持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改造思想,真正把頭腦中的陳舊思想、落后觀念、慣性思維置換出去;在廣泛借鑒中解放思想,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借鑒吸納軍地的先進思想和經驗做法;在總結反思中解放思想,對工作中的成敗得失,善于從思想方法、思維方式角度找原因;在實踐探索中解放思想,立足本職崗位,打開新思路、拿出新對策、促進新發展。
軍隊改革對利益的觸動,不遜于流血的戰斗。戰爭的較量來自對手,改革的阻力出自內部。如果不考慮局部利益,大家都會舉手贊成;當牽涉部門利益、個人利益,就往往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在我軍以往的改革實踐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調整改革等同于業務工作,把改革的總體設計和整體推進任務,按條塊領域分解到各業務職能部門承擔。這樣做就導致改革的對象變成了改革的設計者和監督者,誰也不愿做“被改者”,改革很難推進。這次改革,既觸動靈魂,更觸動利益。所謂“觸動利益”,就是通過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制度規范,對現有領導體制、資源配置和工作機制進行優化整合,著力打破權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真正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軍隊長遠利益置于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之上。改革觸及的利益很多,必然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樣,有一個艱難陣痛的過程,往往表態容易執行難,刀口向外容易向內難,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如何對待利益調整,不僅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黨性原則問題。談論得失,得有把尺子,有個立場和角度。尺子不同,角度不同,對待得與失的看法和處理結果會截然不同。作為黨員干部,必須講黨性、講大局、講奉獻,聽招呼、嚴紀律、守規矩,相信組織,依靠組織,甘愿以個體之失換整體之得,以局部之失換全局之得,以一時之失換長遠之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改革作貢獻。
【作者系河南省軍區政治部轉業辦副主任】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