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蕊
著力“五個引導”抓好學員融入部隊思想教育
滕蕊
軍校學員到部隊工作(實習),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如何適應部隊環境,盡快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考驗。因此,軍校有責任對即將畢業的學員抓好融入部隊的思想教育。為此,要講清客觀情況,著力“五個引導”,即志在四方、適應轉變、強化能力、融入部隊、邁穩腳步。
軍校學員;融入部隊;引導
軍校學員到部隊工作和實習,要想更好更快地融入基層部隊、適應使命任務、符合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要求,需著力從五個方面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
軍隊院校的環境條件普遍較好,往往地理位置優越,風景氣候宜人,文化氛圍濃郁,師生關系融洽。每年畢業學員都要邁向部隊、沉到一線,經受大自然風吹日曬。那么,部隊的自然生態是怎樣的?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引導學員認知。
一是正確看待地域上的不同。我國幅員遼闊,部隊遍布祖國大江南北,有沿海一線,有內陸城市,有深山海島,有大漠戈壁。部隊駐地雖然有東西南北、大小遠近之分,卻沒有絕對好壞之別。要引導學員辯證地看待地域問題。大城市人才擁擠,施展拳腳難,“丈母娘脾氣大”;小地方人才少,競爭小,進步快。離家遠的,交通通訊日益發達,回家的路變短了;離家近的,鄉里鄉親常常求助,人情負擔更重了。北方有“冰天雪地”之美,南國有“椰影婆娑”之趣,大漠戈壁有“秋風冷月”之景,南沙諸島有“馬爾代夫”之譽。能夠在祖國各地生活工作,深入體驗美麗中國、舌尖中國、文化中國,是上天賦予我們的恩澤。趁著還年輕、趁著在部隊、趁著沒負擔,青年學員要志在四方、四海為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流擊水、疆場建功。
二是正確看待軍種上的特性。我軍各軍種使命任務不同,條件特點有別,工作環境各異。野戰部隊的艱苦不用多說;海軍艦艇官兵自嘲“一身冷汗,兩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六腑,七上八下,久吐不止,十分難受”;飛行員必須應付常人難耐的機艙高溫,應付7個G的過載壓力;高山海島官兵“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信報常遲到,枕邊聽濤聲”;裝備技術人員要夏戰酷暑、冬斗嚴寒,整天風吹日曬雨淋。所以,要教育學員樹立辯證的苦樂觀:當兵都很苦,都有酸甜苦辣,不能只想收獲不要付出、只想成功不要痛苦;當兵不算苦,有些崗位再苦,也在身心承受之內,別人能行,我們也行;當兵要以苦為樂,苦了你一個,幸福十億人,“年輕吃苦,老來享福”,今天吃苦是為了明天不苦,吃苦也值得。
三是正確看待層級上的區分。根據部隊需求,學員將被分往不同單位,有的可能在各級機關或直屬隊,多數則會直接去基層連隊。有的學員覺得單位層級越高,“廟”就越大,發展空間也就越大。對此,要有辯證的眼光,從三個方面來認識:一是忠誠于黨見之于行。革命戰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作為接受多年軍校教育的學員,要甘為“一塊磚”“一根釘”,正確對待組織安排,愉快服從組織分配。二是愛崗敬業胸懷全局。小崗位連著大責任,小崗位也有大作為。無論什么崗位,都是軍隊這部大機器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都關乎戰場的勝利。三是遠大志向從零開始。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艱苦環境可磨練品質、摔打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抗得住干擾,才能成長為優秀軍事人才。
出了軍校門,就是部隊人。必須引導學員適應崗位要求、角色定位的重大轉變,上好部隊這所“新學校”,干好崗位這個“新課堂”,學好帶兵這門“新專業”。
一要適應職責轉變,自覺從學習走向工作。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大時指出:“一些新畢業學員到部隊后出現了‘水土不服’問題,組訓、教育、管理等能力比較弱,難以勝任本職崗位。”所以,必須引導學員正確面對變理論為實踐、變壓力為動力、變潛力為能力的首要課題。第一,要更換腦子。清醒認識有知識不等于有本領、有文憑不等于有水平、有想法不等于有辦法,自覺把工作崗位作為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努力學法規、學裝備、學指揮、學管理,爭當行家里手。第二,要放下架子。本著“三人行必有吾師”的精神,拜師老士官、“老基層”,主動去干過去不愿干、不會干的雜事、瑣事、具體事,防止“眼高手低”的傾向。第三,要撲下身子。在任務中“磨”,在榜樣面前“補”,在日常管理中“練”,捋起袖子、甩開膀子,真干實干苦干巧干。
二要適應崗位轉變,自覺從課堂走向戰場。讀書與報國、課堂與戰場、桌椅與槍彈存在本質的區別。必須引導學員適應崗位變化,從課堂走向戰場。首先,眼里要有敵人。軍人要做俯瞰大地的雄鷹,不做安于枝頭的燕雀。要深入鉆研現代高技術戰爭的制勝機理、敵我裝備的優勢和不足,做到“胸懷全局、腹中兵甲”,做到“先知先覺、知己知彼”,做到“一言既出、語驚四座”。其次,肩上要有責任。近年來我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空前加快、技術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價值額度動輒上億。操作不得當,后果很嚴重;區區小失誤,可釀大災難。必須對作戰勝利、戰友生命、國家財產負責,在態度上一絲不茍,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再次,胸中要有激情。考試輸贏,決定名次高低;戰場輸贏,決定國家命運。戰場無亞軍,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始終保持永爭第一、永不懈怠的勇氣,才能勝任未來崗位;只有始終保持聞戰則喜、敢打必勝的血性,才能適應未來戰場。
三要適應角色轉變,自覺從“管我”走向“我管”。
“一只獅子率領一群羊,可以打敗一只羊帶領的一群獅子”,道出了軍事管理的深刻內涵,也揭示了管理與被管的辯證關系。學員現在被管,以后要管人;現在是“羊”,以后要變成“獅子”。雖然院校也很注重搭舞臺、架梯子、創條件,讓學員受鍛煉、強能力、練本領,但是院校與部隊、模擬與真實仍然存在巨大差別。必須引導學員成為受部隊歡迎的管理人才。要濃兵味、知兵心、懂兵情,在學中干、在干中悟、在悟中用,通過主動作為、創新作為、大膽作為,體會管理之妙,學習管理之法,造就管理之才。
在院校,成績好、守紀律、聽招呼、團結人,就是一名好學員。在部隊,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評價,“小伙子素質可以,腦子好使,工作扎實,反映不錯”,這就是一名比較好的新干部。所以,要針對部隊實際,引導學員強化“六力”。
一是學習力。院校成績可量化,考試門門有分數;部隊業績更綜合,考題往往沒答案。在同批學員中率先獨立上崗,說明你的學習力較強。面對陌生裝備你會查資料、跑圖紙、測電路、解參數,面對陌生單位你善觀察、適應快、有點子,也說明你的學習力較強。在實際工作中提升學習力,關鍵是既要讀好有字書,更要讀好無字書,做到“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留意有文章”。
二是自控力。自控力是一種承受、克制和理智。自控力不強,成不了大事、創不了大業。要加強修養、學會包容、知法遵法、守住底線,莫貪口腹之欲,不戀耳目之娛,勿縱手足之歡,力避虛榮之害。
三是執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部隊是一個高度集中的作戰單元,再深遠的謀略、再精細的計劃,沒有執行力,一切等于零。對于軍人來說,執行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甚至以命相搏也在所不辭。要教育學員做到“三不”:不問領導為什么、不懼困難有多少、不計辛勞為誰甜。官兵心里有桿秤,金子終究會發光。
四是適應力。有的學員到部隊后,一旦現實脫離理想,就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這是缺乏適應力的表現。部隊與院校,是“同向不同道的兩駕馬車”,只有提前準備、及時變軌,才能主動適應。要教育學員明白“三個不等于”:有學歷不等于有能力,有經歷不等于有經驗,有特點不等于有優點。要客觀審視自己的長、短和利、弊,克服缺點、揚長補短,更好更快地適應部隊崗位的需要。
五是融入力。融入力更高一籌,它體現了由被動向主動、由消極向積極的轉變。要在留好“初印象”上下功夫。軍容儀表、精神狀態、說話辦事等,都會影響學員在部隊官兵中的印象。要在加深“官兵情”上下功夫。笑容是最亮麗的名片;謙虛是最美好的姿態;贊賞是最動聽的語言。
六是忍耐力。忍耐力強的直觀體現是豁達樂觀、愈挫愈勇,這是我們干事創業的必備素質,也是評判優秀干部的重要依據。要教育學員無論面臨什么復雜環境,都必須強化堅持不懈的忍耐力,一以貫之、一如既往,咬定青山、排除萬難,如夸父追日、似精衛填海,一定能贏得部隊上下的贊譽,迎來自己事業發展的春天。
院校是“象牙塔”,相對單純;社會是“大染缸”,更加復雜。部隊不是真空,而是小社會。面對部隊新的人際關系,要引導學員冷靜觀察、辯證看待、妥善應對。
一是看淡關系網。中國是人情社會。部隊相比院校,與社會的聯絡更直接,生態更相近,上下級關系、官兵關系、同行關系、老鄉關系、校友關系讓人無法回避。這些關系處理好了,就會為事業加油助力;若處理不好,就容易牽扯大量精力、平添不少煩惱。要引導學員樹立正確態度,以部隊和單位為家庭,以工作關系為中心,以戰友情為基礎,以公允心、事業心、平常心與大家相處。對領導要講尊重、講忠心、講誠信,對同事和戰友要一視同仁、一樣友好,不要追求攀龍附鳳、不要過分苛求別人、不要聽信閑言碎語,始終保持開朗的胸襟、融洽的關系、輕松的氛圍。
二是進對交往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比院校,部隊交往圈會多一些,比如有地緣圈(與籍貫所在地域有關)、業緣圈(以從事的專業為紐帶而形成)、趣緣圈(以興趣為主而結成)等等。如何適應它、接近它、融入它,是新畢業學員必須面對的問題。要教育學員把握好一個度,既要當好“下里巴人”,又要保持“陽春白雪”;既能隨大流,又要有主見;既要做好圈里人,又要做好局外人。
三是過好利益關。利益的互享互贏,是維系關系網和交往圈的重要紐帶。這其中,有正常的精神利益、事業利益和集體利益,也存在權錢交易等不良情況。要教育學員擺脫“跑跑送送”等鉆營心理和不良做法,看大局、看主流、看趨勢,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靠苦干實干來贏得官兵認可,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走向部隊,學員要做好面對各種新的挑戰考驗的準備。比如對身心素質的挑戰考驗,部隊訓練強度高、備戰任務重、急活險活多,對身體機能和意志品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比如強化崗位技能的要求,學員“動口不動手”的實際水平,與部隊“一畢業就上崗”的期望,還存在較大差距。但不論怎么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善于思考、勤于補拙、勇于突破、甘于奉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翻不過的山。新畢業學員要邁好四步。
其一,“適應水土”小步走。剛到工作崗位,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生活狀態、人際關系,乃在常理之中。這段時間,就要留心觀察,先聽聽人家怎么說,看看人家怎么做,慢慢摸清門道。當逐漸熟悉周圍環境,建起初步的人際關系,就進入了重塑自我的重要時期,讓自己盡快動起來,但步伐還不宜過大。小步走的精髓就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其二,“鎖定崗位”快步走。隨著逐步深入的任職鍛煉實踐,對自身優劣態勢及性格特點日漸清晰,可以開始規劃自己的中期目標,描繪自己的發展藍圖。在這個階段,要積極主動承擔工作責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華、完善自己的能力素質,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一旦“鎖定崗位”,就要更加勤奮地不斷尋求自我突破。
其三,“開拓事業”跨步走。這個階段自己既不像剛畢業那么單純,又不像資歷長的老同志那樣獨當一面,但卻是沖勁最足的階段。所以這時候務必培養自己勇往直前的闖勁,認定自己的選擇,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努力跨越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障礙,向自己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其四,“平穩事業”健步走。當前期的積累和積淀已經轉化為開展工作的實際能力,不斷推動自己向前發展的時候,切不能有絲毫松懈。即使感覺很累、很苦、很無奈,也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正因為見得多了,承受壓力的能力增大了,處理問題的思維敏銳了,所以標準要求也就提高了,這正是開創事業新局面的大好時機,也正是需要自己持續填充意志力、蓄養發展戰斗力的不二選擇。
【作者系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政教室副主任】
E221文獻識別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