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雨 李增山
利用微媒體激發教育新活力
樊春雨李增山
當前,隨著智能手機在軍營的適度放開,更多的微媒體進入到官兵生活,給部隊的教育管理帶來了新問題,對官兵的思想認識、價值信仰帶來種種影響。面對微媒體的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動出擊,將微媒體用好用活用出新意,匯聚微力量,唱響主旋律。
微媒體;政治教育;互聯網+
微博、微信、微評論等微媒體伴隨互聯網已融入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也進入到官兵生活,給部隊的教育管理帶來了新問題。面對微媒體的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動出擊,將微媒體用好用活用出新意,匯聚微力量,唱響主旋律。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深刻揭示了“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當下,微媒體“入營”已是大勢所趨,各級只有樹牢“互聯網+”的教育理念,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回應官兵期待,切實以理念的轉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飛躍。
一是有主動作為的理念。“互聯網+”條件下微媒體的發展大潮洶涌而至,給人們的生活交往帶來質的變革,顯現出了巨大能量。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使用,各種各樣的微媒體已經進入官兵的生活、學習之中。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各級認識不到“互聯網+”的發展大勢,簡單將微媒體視為洪水猛獸,將智能手機等同泄密違規,一味禁、堵,采取鴕鳥政策來回避現實,既會讓官兵產生抵觸心理,同時也放棄了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新戰場,損失自然不可估量。因此,對于微媒體,各級不能視而不見、固步自封,而應認清形勢、看清方向,積極面對“互聯網+”條件下微媒體帶來的挑戰,以發展的眼光、求實的態度主動接納它們,迎難而上,大步跟上。
二是有敢用善用的理念。對于手機及微媒體的使用,各級難免存在畏難心理和恐懼心態,擔心用不好會出問題、捅婁子,存在說得好、做得差,不敢用、不敢碰,觀望等待的現象。這些問題說到底還是認識沒跟上,觀念沒有徹底轉變。事實上,微媒體只是一種媒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怎么用。要有攻堅克難的信心魄力和占領微媒體的緊迫感,以“敢用”的勇氣、“善用”的智慧積極應對挑戰,讓微媒體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加油站”。
三是有借微增效的理念。各級要有借勢用力、借微增效的新理念,以積極的心態研究“互聯網+”條件下政治教育的特點規律,找準微媒體與教育的契合點,應時而變、順勢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微媒體對教育的促進作用。著眼部隊的特殊要求,主動適應微媒體發布便捷、傳播迅速的特點,大膽探索運用微媒體開展教育的新模式,推動政治教育由傳統向潮流轉變、由固定向移動轉變,實現從“畏網如虎”到“與網共舞”的華麗轉身。
借助微媒體開展政治教育僅靠理念的轉變是不夠的,關鍵要依托軍民融合發展的大戰略,按照軍地結合、軍網與互聯網結合的原則,打造主題新穎、凝聚力強的平臺載體。
一是開發利用軍隊媒體。要依托現有軍媒、政工網,建設優質的軍內微博、微信公眾號,制作好微電影、微動漫,比如中國軍網的讀軍報、微新聞,全軍政工網的軍旅微博、抗戰微講堂,海軍政工網的壹號碼頭、海疆論壇等微媒體,并在此基礎上大力借鑒地方媒體成熟的經驗做法,結合形勢任務發展及時進行升級改造,做大做強軍隊微媒體。同時,要整合各戰區、軍兵種網站資源,擴展各級政工網的現有功能,提高基層部隊軍網的覆蓋率,打造全軍性的掌上移動平臺,讓軍媒在適應網絡特點、融入現代傳媒中掌握主動權。
二是用好地方主流媒體。當前,地方各大媒體和網站對微媒體的開發利用已經相對成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客戶端,比如《人民日報》的微博、微信、客戶端,新華社的“新華社發布”“我報道”等微媒體,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為部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因此,各級要主動借助地方資源,與主流媒體及網絡名人進行合作,將全軍政工網、《解放軍報》等新聞輿論鏈接到他們的微媒體上,讓軍隊中的大事小情快速傳播到每名官兵手中。同時,采取引進來的辦法,邀請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等主流媒體及知名網站部分接入軍內媒體,聚合權威媒體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資源,開通下載客戶端,形成結構合理、特色突出、覆蓋面廣的格局。
三是研發改造硬件軟件。官兵使用的智能手機由于其型號不同,導致客戶端接入方式以及監管監控都各不相同。為提高微媒體使用的可靠性,一方面可以與華為、聯想、小米等廠家進行合作,為官兵定制智能手機,開發功能齊全的應用軟件,比如可以直接訪問中國軍網、全軍政工網的手機終端,類似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臺的軟件以及防火墻,將其直接嵌入手機,讓其既能貼近官兵生活,又獨具部隊特色。另一方面,加強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的合作,為官兵統一協調手機專用號段,對公開使用的各種微媒體去除獲取用戶位置、讀取用戶信息、后臺數據傳送等權限。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架設加密處理的WiFi服務器,既可以加強對微媒體使用的管理,從硬件上杜絕安全后門,又可以方便官兵用網,規范官兵上網言行。
靈活多樣的方法手段是教育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支撐。微媒體時代的教育更要與網絡對接、與信息相融,創新形式方法,才能如虎添翼、威力無窮。
一是搭建理論學習的平臺。著眼官兵成才需求,通過軍媒以及地方的微媒體,比如《解放軍報》、全軍政工網的手機客戶端和“學習小組”等優質資源,及時將國家、軍隊出臺的新政策、新成果,通過官方權威發布、資深專家深度解讀的方式推送給廣大官兵,方便他們掌握理解方針政策。利用微媒體的高容性,在官兵智能手機上下載APP客戶端,實施定制服務,定期上傳重大理論觀點、武器裝備介紹、信息化理論等學習資料,讓官兵把學習資料拿在手上、記在心中。利用微信群、QQ群、論壇的信息交互功能,組織官兵結合理論學習成果,交流觀點深化認識,促進學習成果入腦入心。利用官兵爭強好勝的特點,開發類似于“一站到底”的理論闖關小游戲,設立排行榜,讓官兵在過關升級、挑戰自我中學知識、強智力。
二是創新政治教育的形式。充分挖掘運用微媒體開展教育的潛力,通過微博、朋友圈、微視頻、微動漫、APP客戶端等平臺建立信息“推送圈”,對官兵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群發的形式進行有的放矢、入情入理的解釋,讓政治教育接地氣、上水平。利用微媒體開通“微課堂”,定期發布短小精干、含義深刻的微小說、微漫畫等,用平民化的視角、網絡化的語言濃縮教育營養,讓官兵一讀就明、一看就懂,促進內容吸收消化。深入挖掘微視頻、微電影的教育功能,把官兵的身邊人身邊事演出來、拍出來,全面立體輻射榜樣的力量,觸動官兵視神經,讓他們看在眼里、思在腦里。充分發揮“微評論”的大能量,結合社會焦點主動發起話題,讓官兵廣泛參與討論,正面說理、反面警示,全面占領官兵思想陣地。
三是開辟娛樂休閑的窗口。針對官兵休閑娛樂實際,積極適應他們求新、求奇的特點,將微媒體引入到各項活動中,開展以微媒體為平臺的“微娛樂”,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受到感染。組織官兵圍繞訓練學習編寫“紅段子”、制作“微動漫”,讓他們在輕松一笑中舒緩身心、陶冶情操。利用微媒體的影視游戲功能,及時上載更新優秀影片、電視劇、流行歌曲,開展“反恐精英”“紅色警戒”等手游對抗賽,豐富官兵精神食糧,讓他們在看電影、打游戲中提高團隊意識,強化戰斗精神。鼓勵官兵在微媒體上秀出自己訓練學習的精彩瞬間、出眾才藝,如組織微博文大賽、微電影展播、微故事征集等活動,讓他們在暢游微媒體中施展才華、展示風采。
【作者系裝甲兵學院《裝甲兵學術》編輯部編輯、主編】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