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濟韜 王 磊
(貴州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貴陽 550081)
基于雙強度折減法對邊坡穩定性的分析
鄒濟韜王磊
(貴州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陽550081)
摘要均質邊坡的二維穩定性分析常使用強度折減法,方法中2個強度指標c,φ采用同一個折減系數,但是c,φ各自的安全儲備不同,單一的折減系數不能反映它們的衰減特性。文中針對工程實例中的某一均質邊坡先后采用折減c,φ的方法定量分析其穩定性,旨在得到更加符合實際的折減系數和更能準確地反映c,φ各自的安全儲備。
關鍵詞均質邊坡穩定性雙強度折減法
1雙強度折減法的原理
邊坡發生滑動時,其滑面的c與φ衰減特性是不同的,主要是表現在[1-3]:土體的粘聚力c,可以理解為滑體內部連接鍵斷裂時所需要的能量;土體的內摩擦角φ,可以理解為滑體的土顆粒間在剪切移動時相互的摩擦作用。當c所提供的粘聚力抵抗不了下滑力時,滑面與滑床之間內部連接鍵發生斷裂以致滑體發生剪切破壞,φ所提供的摩阻力這時就開始發揮作用。也就是說滑面的c與φ衰減特性不同,發揮作用的先后順序和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運用強度折減法分析邊坡穩定性時,應采用不同的折減系數,即雙折減系數[4-6]。雙強度折減法是在將巖土體強度參數c,φ逐漸降低直到其達到破壞狀態為止,即將c,φ值同時除以折減系數Fc和Fφ,得到一組新的強度指標c′,φ′[7-8]。
(1)
(2)
本文將雙強度折減法應用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設計軟件Ansys中,已達到充分發揮雙強度折減法在分析巖土介質破裂過程方面的優勢,求出相應穩定性安全系數的目的。
2數值分析實例
2.1工程概況、參數選取,以及建模相關假設
該邊坡位于貴州省某高速公路之間,地勢較高,以高山為主,巖性主要由均質碳酸鹽巖構成。邊坡坡腳α約為60°左右,坡高H為16.6m,根據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岸坡巖體基本質量級別為III級(按照《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根據相關的實驗測試,以及《工程巖體分級標準》(GB50218),φ為50°~39°,c為1.5~0.7MPa。綜合考慮上述各因素再結合工程實例類比,該邊坡巖體物理力學參數為重度γ=26.5kN/m3,彈性模量E=30GPa,泊松比μ=0.25,見表1。

表1 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
為消除邊界影響, 模擬范圍向坡腳和坡后適當延伸, 坡腳向外延伸0.5倍坡高, 坡后延伸1.5~2.0倍坡高,計算模型見圖1。

圖1 計算模型
2.2計算與分析
本例中以塑性區是否連通作為邊坡破壞的判定依據,以X方向的位移作為邊坡滑動程度的說明。通過分析4種有限元數值模擬結果,來研究c,φ在邊坡滑動時各自的發揮程度與發揮的秩序,以及衰減速度與程度。
2.2.1傳統的單一強度折減
折減系數從1.10起開始計算,當發現塑性應變云圖中變形區有連通趨勢時進行折減系數加密(每次只增加0.02)。計算結果見表2,達到極限狀態時的結果見圖2。

表2 計算結果數據表

圖2 F=1.64時的塑性應變X方向位移云圖
2.2.2φ不折減只對c折減
φ的強度折減系數Fφ保持1不變,c的折減系數Fc從1.20(每次以0.2增加)開始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φ對該邊坡穩定性做出了較大貢獻,φ不減小,c快速衰減邊坡也能保持穩定。即可以得出結論:均質巖坡發生滑動破壞時φ充分發揮作用,然后才由c作補充以便發揮最大的抗滑力。
2.2.3c不折減只對φ折減
本例為另一種極端的情況,c的強度折減系數Fc取為1,φ折減系數Fφ從1.20(每次以0.2增加)起開始計算,當發現塑性應變云圖中變形區有連通趨勢時進行折減系數加密(每次只增加0.02)。折減系數見表2,達到極限狀態時的結果見圖3。

圖3 c不折減只對Fφ折減(Fφ=2.22時)
從表2中的結果再一次說明了上述的推斷。φ對本例中邊坡的穩定有較大貢獻,即c保持不變,但只要φ減小,邊坡仍然有破壞的可能性。不過,從圖3看到塑性應變云圖的變形區已經連通到邊坡的后緣,這和利用單一折減系數時的結果不符,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假定的極端狀態,所以下面對c,φ以不同的折減系數同時折減。
2.2.4c,φ以不同的折減系數同時折減
在實際的邊坡發生滑動時,c,φ同時發揮作用。假定2個折減系數成一定比例進行配套折減[4-6],配套折減以雙折減系數比值(K=Fc/Fφ)來實現,其大小的依據主要是c,φ不同的衰減速度和衰減程度。
通過對上面的2種極端情況的討論可見,Fφ 圖4 Fc,Fφ同時折減(Fc=2.80,Fφ=1.40時) 從圖2和圖4對比中可以分析出,兩者的塑性應變云圖的變形區的形狀比較相像,X方向位移最大值也基本相等。滑面土體φ在邊坡的穩定性中起主要作用,邊坡產生滑動時,只有φ值沒有迅速破壞,巖體就能產生抵抗滑動的抗滑力。 3結論 (1) 比較傳統折減法和雙強度折減法2種情況時可以發現X方向位移和塑性變形基本相同,兩者的數值見表3。由表3可見雙強度折減法的X方向最大位移和最大塑性應變都要比傳統的強度折減法的數據小,2種方法都能很好地反映巖土體穩定性分析中c,φ的強度儲備,但后者更能表明c,φ各自對于邊坡穩定做出的貢獻。 表3 數據對比表 (2) 雙強度折減是傳統的強度折減法的擴展,所以分析結果與傳統的方法大致相同,但考慮到2個強度指標以不同速率折減,其結果就可以更能準確地反映c,φ各自安全儲備。通過Ansys程序可自動求得塑性區連通面,能夠跟蹤邊坡滑動破壞面起裂、發展和滑動面的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 [1]ZIENKIEWICZOC,HUMPHESONC,LEWISRW.Associatedandnon-associatedviscoplasticityandplasiticityinsoilmechanics[J].Geotechnique,1975,25(4):671-689. [2]連鎮營,韓國城,孔憲京.強度折減有限元法研究開挖邊坡的穩定性[J].巖土工程學報,2001,23(4):407-411. [3]鐘才根,張斌.采用不同Drucker-Prager屈服準則得到的邊坡安全系數的轉換[J].巖土力學,2011,32(12):3751-3755. [4]鄭穎人,趙尚毅,李安洪,等.有限元極限分析法及其在邊坡中的應用[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唐芬,鄭穎人.邊坡穩定安全儲備的雙折減系數推導[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95-100. [6]唐芬,鄭穎人,趙尚毅.土坡漸進破壞的雙安全系數討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7):1402-1407. [7]趙尚毅, 鄭穎人,劉明維,等.基于Drucker-Prager準則的邊坡安全系數定義及其轉換[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 25(S1):2730-2734. [8]唐春安,李連崇,李常文,等.巖土工程穩定性分析RFPA強度折減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5(8):1522-1530. 收稿日期:2014-09-30 DOI10.3963/j.issn.1671-7570.2015.0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