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蘊涵的敬業奉獻思想,提出應用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右江革命根據地 優良傳統 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106-02
一、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敬業奉獻精神是大學生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內在因素,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它能激勵大學生以頑強的毅力去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鞭策大學生把自己造就成優秀的現代化建設人才。因此,加強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是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一)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是培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的需要
高素質人才應具備敬業奉獻的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是青年學生,因此,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敬業奉獻教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我們具備敬業奉獻的精神,尤其是青年學生更加需要具備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但是,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敬業奉獻精神并沒有深入到大學生群體的內心之中。校園中缺乏敬業奉獻精神的現象十分普遍,具體表現如: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中弄虛作假,畢業后不按時還款;在考試中作弊;在求職簡歷中加“水分”,等等。大學生缺乏敬業奉獻精神就會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敬業奉獻精神教育。
(二)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是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需要
敬業奉獻精神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如果有了敬業奉獻精神,他就會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缺乏奉獻精神,在工作和學習中就沒有動力,做事情就會半途而廢,甚至還會存在某些欺詐行為。大學生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必須培養合格的大學生人才,而不是僅僅只注重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因此,必須培養大學生的敬業奉獻的精神,這樣才能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缺乏敬業奉獻精神。主要表現在:學習上不刻苦努力。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就是其職業,就要認真對待,要一絲不茍,要認真鉆研;但是大多數學習就是為了混張畢業文憑,抱著“60分萬歲”的心態。在求職上,三心二意,沒有奉獻精神,只想工作輕松,又能賺到比較多的錢。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如果青年學生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今后的工作,將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
(三)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是大學生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
敬業奉獻是大學生個人事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下,敬業精神已成為用人單位最歡迎、最需要的一種工作品質,也是全社會所普遍需求的一種最關鍵的工作品質。大學畢業生要獲得個人事業的成功,必須具有敬業精神。目前,很多大學生缺乏敬業奉獻精神,在職業選擇中不愿去祖國最需要的艱苦的地方去;在工作中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愿多干一點活;頻繁跳槽,對企業不忠誠,等等。這樣,最后導致一事無成。因此,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敬業奉獻教育,只有具備了敬業奉獻的精神,大學生才能把自己的青春貢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二、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蘊涵的敬業奉獻思想
(一)廉潔奉公,無私奉獻
百色起義是右江革命根據地軍民廉潔奉公、勇于犧牲的愛國主義奉獻精神普照。起義后不久,敵人瘋狂進攻,根據地軍民進行殊死搏斗。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剿,原來生機勃勃的根據地變得滿目瘡痍,但是右江根據地的廣大各族軍民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揚了廉潔奉公、寧死不屈的愛國主義奉獻精神,堅持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達兩年多的反“圍剿”斗爭。“右江蘇維埃政府兩屆委員會13名壯、瑤族委員中11人犧牲,12個縣蘇維埃政府第一任主席中有9人犧牲。”在黨的領導下,右江人民前仆后繼,百折不撓,始終紅旗不倒,充分體現了他們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二)舍小家為大家
革命也是一項事業,是革命者永遠快樂的事業。韋拔群就把革命當成一項快樂的事業。“快樂事業,莫如革命!”這是韋拔群同志發出的革命宣言。他為了“大家”自己投身革命,自己家人包括他的兒子在內的10多位親人慘遭敵人的殺害。1932年10月19日,韋拔群被叛徒殺害于廣西巴馬西山鄉香刷洞。韋拔群犧牲了自己的“小家”就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家”的幸福。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雷經天夫婦也是一樣“舍小家為大家”。紅七軍北上時,黨組織安排她留在東蘭工作,她很不情愿和丈夫分開,但是這對革命夫婦并沒有沉溺于自己的小家,而是堅決服從黨的安排。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們“舍小家為大家”的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是一種更加崇高的敬業奉獻精神。
(三)追求革命,無怨無悔
鄧小平、韋拔群等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們都出生于富裕殷實之家。可是,為什么他們還要拋棄優厚的家庭生活環境而投身革命呢?要知道,革命就意味著與自己的優厚的家庭生活環境決絕。但是,韋拔群說過一句話:“快樂事業,莫如革命!”正是這樣一句話使得鄧小平、韋拔群等堅定地走上一條革命道路。以鄧小平、韋拔群等為代表的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們追求革命,無怨無悔。在走上為新中國解放的革命之路后,鄧小平背井離鄉,常年在外從事革命斗爭,幾乎與家人斷絕了音訊。但是,自從鄧小平十幾歲從重慶碼頭離開自己的家鄉從事革命斗爭,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險,他始終無怨無悔,從來沒有動搖過任何想放棄革命的念頭。韋拔群也是一樣。自從投身革命,他就遭到了閥和地方土司殘酷迫害,敵人用重金懸賞他的頭顱。但他根本就不在乎,照樣從事自己的“快樂事業”。不但他自己遭到敵人的迫害和懸賞,而且他的家人也一起受到他的連累。韋拔群一家20幾口人都死于敵人的屠刀下。盡管如此,他還是追求革命,無怨無悔。
三、應用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強化大學生敬業奉獻教育的路徑
(一)弘揚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培養大學生無私奉獻精神
當前,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只考慮到自己的個人利益。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斤斤計較。在校園中,為學校、為系里以及幫老師做一點事情就伸手要報酬。在評選各種獎助學金過程中,同學之間爾虞我詐,甚至不惜使用欺騙手段。
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在革命中無私奉獻,貢獻了自己的財產,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寶貴生命。韋拔群在土地革命中帶頭燒毀自家的地契,動員家人把自己家的全部耕地、耕牛、農具獻出來給廣大人民群眾。這種為了革命無私奉獻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應在學生中大力弘揚這種優良傳統,培養大學生無私奉獻精神。
(二)弘揚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培養大學生百折不撓、忘我奉獻的精神
當前,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社會主義革命并沒有結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改革開放進入縱深階段,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過程中,青年學生一定要有百折不撓、忘我奉獻的精神。但是,目前許多大學生缺乏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稍稍遇到一些困難就退縮,害怕吃苦。這將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前輩在革命中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甚至越是困難越能激起他們的斗志。所以,盡管在那樣的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革命前輩們仍然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對此,應弘揚右江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的革命精神來培養大學生的百折不撓、忘我奉獻的精神。
(三)弘揚右江革命根據地優良傳統,培養大學生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
正是依靠黨的群眾路線,我黨才不斷發展壯大。右江革命根據地前輩們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堅定的踐行者。在右江革命根據地建立、發展和壯大中,都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可以說,沒有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沒有百色起義的成功,也就沒有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脫離群眾的現象比較突出。青年學生在大學象牙塔里只注重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走出校園,走進人民群眾中去。所以,青年學生很多都不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群眾的心聲是什么?群眾的生活是什么?等等,大學生根本就不知道。以鄧小平、韋拔群等右江革命根據地前輩們經常深入群眾中去,與將促膝群眾交談、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所以,他們能得到群眾的信任,進而促使群眾跟隨他們參加到革命的隊伍中去。
大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盡管各不相同,但都是人民群眾需要的,都是可敬的。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應體現在大學生的具體工作之中。只有牢固樹立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激發對工作的熱情,高度負責,積極主動。這是敬業奉獻的根本和動力之源。
【參考文獻】
[1]周炳群.百色起義光照千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3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學發展觀論述摘要[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3]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
【作者簡介】李會榮(1982- ),女,安徽無為人,碩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發改處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