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敏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全面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實現河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擁有厚重文化資源的河南應充分發掘檔案文化資源,助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實現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1?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現實回應
1.1? 國家戰略部署新機遇。國務院《中原經濟區規劃》明確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定位為五大發展戰略之一,河南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探索、繼承歷史、開創未來、延續文明、創新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已初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文化資源大省向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的歷史性轉變。2013 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以臨空經濟為主題、進入國家層面的功能區規劃,河南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必將對億萬中原人民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區域發展關聯國家戰略,集聚了發展動力,是河南承擔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歷史責任,更是中原文化大發展的重要契機。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使河南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和腹地中樞,河南再次激活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源頭活水,絲綢之路更是文化之路,給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帶來了新機遇。
1.2? 文化發展態勢良好。河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持續上升。2013年河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45%左右,預計2014年,河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2.7%左右。文化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河南省現有文化產業集群 21個,文化企業 8000 多家,6 個省政府確認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投入不斷增加,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穩步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不斷創新。
1.3? 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堅實。河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新動力不斷呈現,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延續了穩中有進的主要態勢。2013年河南省生產總值達32155.86億元,同比增長9.0%。2013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6.61億元,同比增長13.8%。2013年全省進出口總值599.51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03元,同比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8475.34元,同比增長12.6%。河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新機遇。
1.4?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切實有效。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河南人民的“身份證”和“護照”。河南非物質文化資源價值高、分布廣泛、內容豐富、影響較大。截至目前,河南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79個。2013年7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文化廳批準成立了河南省荊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金會。河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傳承機制,2013年9月26日經河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提升了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傳承華夏歷史文明提供了保障。
2? 河南檔案文化資源的優勢
2.1? 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檔案文化資源體系。一是檔案接收能力提升。河南檔案館藏總量不斷增加,形成了門類眾多、內容豐富、獨具特色,以文書檔案為主導、集各種專業檔案于一體的檔案資源體系。二是檔案資料征集力度強化。主動尋找檔案征集線索,印發專題檔案征集,大大豐富了館藏。三是館藏檔案結構優化。河南初步形成了多種類型、內容豐富的館藏體系,先后建立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河南、重大活動、照片檔案等。四是檔案寄存工作起色。河南省檔案館先后開展了銀行、保險公司等檔案寄存工作。這不僅豐富了檔案館館藏,而且還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 整合了檔案文化資源。一是有計劃地匯編黨委、政府的重要文件。在大力挖掘河南省檔案館館藏資源的基礎上,整合全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優質檔案資源,編纂出版了《走進河南檔案叢書》。二是與新聞媒體聯合開發館藏檔案資源。河南省檔案館與《大河報》聯合推出“解密檔案”專欄,利用館藏檔案先后組織撰寫多期專題報道,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重大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反響。三是利用館藏優質檔案資源舉辦各種展覽。先后舉辦了河南省檔案工作成就展、檔案珍品陳列展、焦裕祿精神展、鄭州城市記憶展等。
2.3? 建立了科學的檔案檢索體系。一方面,有效整合了館藏檔案檢索工具,編制了反映河南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專題目錄。館藏開放檔案案卷目錄全部實現計算機檢索,一些重要全宗檔案實現文件級目錄檢索。另一方面,除來館查閱檔案外,不斷改革創新利用方式,利用方式由單一變多樣。印制利用咨詢卡向社會發放,開展了網上查詢、電子郵件查詢以及來電、來函查詢等,定期公布開放檔案目錄和已公開現行文件,使被動檔案的利用轉變為主動,查閱檔案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4? “文明河南”建設為檔案文化發展注入活力。自“文明河南”和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以來,河南各類文化建設、文化惠民項目已經紛紛啟動,文化產業發展成績斐然,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資料,收集整理當前文化發展中所形成的檔案資料,記錄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將進一步豐富河南檔案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挖掘檔案文化資源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服務,不斷挖掘、豐富,在豐富中發展,在發展中豐富,形成良性循環,盤活了河南檔案文化資源。
3? 以檔案文化助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
3.1? 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檔案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只有充分挖掘檔案文化資源,才能繁榮發展檔案文化。第一,調查新資源。深入調查,摸清家底,對華夏歷史文明不斷深入發掘,為更好地展現河南檔案文化提供完整翔實的資料,為全面提升檔案管理的信息服務水平,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二,制定新規劃。結合以往對華夏歷史文明檔案資源挖掘的部分基礎,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相關的檔案史料挖掘進度。同時隨著檔案館藏量的不斷增加,檔案資源內容不斷豐富,有必要制定出新的檔案資源研發規劃,重點梳理河南檔案文化資源,以突出華夏歷史文明亮點。第三,找準新定位。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正處于“天時、地利、人和”發展建設時期。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量。充分利用河南的區位、文化、生態、經濟發展等綜合優勢,乘勢而上,做強、做好、做大河南檔案文化這篇大文章,以有效傳承華夏歷史文明。
3.2? 創新檔案文化建設。 “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一部人類文化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文化創新史。當今文化發展,創意制勝,內容為王”。第一,創新思維。檔案文化思維創新是檔案文化傳承發展的靈魂和原動力,也是助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落到實處的關鍵。只有思維的創新才會形成自覺的行動創新。基于世情、國情、黨情、省情的變化特點,根據當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創新思維、找出路徑、選準目標使河南檔案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充分有效利用檔案文化資源,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摒棄檔案文化發展的片面觀點,使檔案文化深入人心,走進千家萬戶,為尋常百姓所喜聞樂見。第二,創新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創新檔案管理體制是檔案文化發展的活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檔案管理理論和經驗,解放和發展檔案文化生產力,建立健全檔案文化管理體制,特別是要創新歷史文化遺產檔案管理體制,不斷推進檔案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體制創新是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非遺檔案管理涉及多個主體、多個流程,各個主體的工作開展既需要協調機制的作用,同時還需要遵循一定的標準規范。第三,創新內容。創新檔案文化內容是核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本,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要求,更是河南文化發展之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使檔案文化融入大眾、融入社會,使檔案文化多元發展,實現檔案文化知識化、影視化、網絡化,從而增強中原文化競爭力和凝聚力,彰顯華夏歷史文明的時代價值。如創新文化旅游檔案,遵循“環境容量有限原則”,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第四,創新方式。在新媒體背景下,傳播方式的創新決定著檔案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創新檔案文化傳承方式,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使檔案文化傳播方式愈加顯得豐富多彩,從而增強其傳承內容的感染力。
3.3? 完善檔案文化建設的法治保障。認真貫徹《檔案法》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挖掘保護檔案文化資源、傳承華夏歷史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遵循《河南省檔案管理條例》,完善與檔案相關立法,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檔案文化權利。全面推進檔案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普及化、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認真做好檔案普法宣傳,增強“依法治檔”意識,使檔案法律法規真正入腦入心,為檔案文化繁榮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建設。
3.4? 加強檔案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第一,健全檔案人才培養機制。依托河南高校和科研機構,利用河南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傳承華夏歷史文明檔案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定期對檔案人才進行培訓,不斷更新檔案知識,洞悉檔案文化建設前沿;增強檔案人才業務交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有效發揮檔案文化資源傳承華夏歷史文明。第二,完善檔案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引進海內外檔案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相關政策和優厚待遇,基本形成結構合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藝術和文物保護、文化管理和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檔案人才隊伍,進而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華夏歷史文明。
(作者單位:中共鄭州市委黨校? 來稿日期: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