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
(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李中華
(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四川內江641000)
摘要目的:對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所接收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管理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之上,對管理組患者予以風險管理,然后對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健康知識知曉率等進行觀察。結果: 經護理后,管理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健康知識知曉率等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提升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行。
關鍵詞血液透析;風險管理;護理管理
在臨床上,血液透析是一種使用較為常用的腎功能衰竭治療手段,經血液透析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然而,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潛在地風險,將對疾病的治療,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必須加強風險管理。筆者對我院所接收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風險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中共有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管理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管理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區間21~66歲,平均年齡為(43.6±5.6)歲;透析時間最長14年,最短1年,平均透析時間為(7.5±2.2)年。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區間20~62歲,平均年齡為(42.9±5.1)歲;透析時間最長15年,最短9個月,平均透析時間為(7.1±1.9)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透析時間等基礎資料的比較方面,無明顯地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措施,即血管通路護理,透析過程中機器的監護,透析后護理等。在此基礎之上,對管理組患者予以風險管理措施,具體內容為:首先,對血液透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了解其原因,繼而積極吸取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護理操作流程,構建完善的護理工作制度[2];同時,全面貫徹執行簽字制度、告知制度。此外,在護理過程中,應采取有效地風險控制對策,即
(1)依據科室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的護理工作操作規程與制度,尤其是消毒管理制度,陪伴制度,從而做好無菌操作;這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是一種有創治療手段,因而,為避免感染的發生,做好嚴格的消毒工作,并做到全程無菌操作是極為重要的。(2)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3)在對內瘺穿刺部位進行固定時,應用膠布予以牢牢固定,避免穿刺針出現滑落的現象;在對靜脈插管部位進行換藥處理時,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操作,避免插管部位受到感染,繼而對疾病的治療帶來影響。(4)在透析時,應密切觀察是否存在穿刺針滑落或者是滲血情況;動靜脈監測壓力,跨膜壓力等情況應盡量避免凝血現象的發生,確保肝素的合理應用。(5)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還應當對患者的神智、呼吸、血壓以及脈搏等指標進行嚴密的觀察,以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且控制并發癥的發生。(6)血液透析操作者應熟練掌握動靜脈內瘺穿刺技術,新瘺最好是讓年資高,且穿刺技術較好的護理人員操作以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一次性穿刺成功,進而降低因多次穿刺而帶來的感染與創傷[4]。(7)應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互動,向其說明或解釋疾病治療的情況,以避免患者及其家屬對醫務人員產生誤解,引發醫療糾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知曉率等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且予以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數據,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加以分析與處理。其中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如果P<0.05,那么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管理組中患者的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健康知識知曉率等皆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存在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風險事件等情況比較[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所謂的風險管理,指的就是對醫護人員、病患及其家屬或探視者等,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予以評估,且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處理的一個過程[5]。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由于該治療的專科性極強,且相關設備的操作較為復雜,因而,在治療時往往會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加強血液透析的風險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風險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從而避免醫療糾紛的出現。在本次研究中,實施風險管理的管理組患者其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健康知識知曉率等均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提升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行。
參考文獻
[1]曹建俠.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河北醫學,2011,(10):1388-1391.
[2]吳傳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1,09(35):97-98.
[3]邵素美.風險管理在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8):73-74.
[4]陳靜,吉小靜.風險管理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實施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485-1486.
[5]楊開秀.護理風險管理對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對策[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4):257-259.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