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陳斌

[摘要] 目的 分析導致宮內死胎發生的原因,探討減少死胎的措施,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 方法 對我院2010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死胎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72例死胎患者中,產前檢查0~3次者58例,占80.56%,3次以上者14例,占19.44%,僅有4例建立保健卡,行正規產前檢查,占5.56%。母體因素占29.17%,胎兒因素占15.28%,臍帶因素占19.44%,胎盤因素占12.50%,不明原因占23.61%。 結論 加強孕期健康教育,規范產前檢查,提高高危妊娠孕產婦的管理,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妊娠合并癥,適時終止妊娠,是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改變妊娠結局、提高圍產兒素質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死胎;病因;孕婦管理;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3-0064-03
盡管人們生活質量在不斷的改善,圍產保健工作的開展及產科質量也在日益提高,但近些年死胎的發生率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其給孕婦及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創傷,甚至導致一些不可挽回的結局。為此,本文回顧分析了2010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死胎的病例資料,對其死胎原因進行研究與分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有效降低其發生率,從而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提高圍產兒素質。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死胎的病歷,其資料完整。
1.2 孕婦一般情況
1.2.1 年齡及文化程度 本組發生死胎的孕婦年齡最小17歲,最大43歲,平均年齡26.8歲,其中≥35歲9例,占12.5%。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65例,小學5例,文盲2例。
1.2.2 妊娠時間及胎次 本組妊娠時間為20~42周,其中妊娠20~28周37例,占51.39%,28~42周35例,占48.61%,初產婦29例,占40.28%,經產婦43例,59.72%,雙胎妊娠2例,1例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均無死胎史。
1.2.3 產前檢查情況 產前檢查0~3次者58例,占80.56%,3次以上者14例,占19.44%,僅有4例建立保健卡,行正規產前檢查,占5.56%。
1.2.4 孕期藥物及不良物質接觸史 本組孕婦中有18例曾行中成藥或中藥保胎,占25.00%,有4例有放射線物質及飼養小貓小狗史,占5.56%。
1.2.5 胎動情況 本組孕婦中有胎動減少或消失者28例,占38.89%。
1.2.6 分娩方式 除2例胎盤早剝及1例剖宮產術后半年受孕,妊娠34周出現先兆子宮破裂行剖宮產終止妊娠外,余均經陰道自然分娩。
1.3 方法
對72例死胎的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采用SPSS 13.0行統計學分析,計算各項的中位數、構成比,計數均以例數(構成比)表示。計算各種因素的致死比例,總結導致死胎的原因。
1.4 診斷標準
妊娠20周后胎兒在子宮內的死亡,稱為死胎。胎兒在分娩過程中死亡,稱為死產,也是死胎的一種。在美國,2004年死胎的發生率為6.2‰[1]。
2 結果
從本組資料中可以看出,盡管人們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低,但真正能做好規范產前檢查和孕期監護的人還是很少。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母體因素仍是導致死胎的主要原因,占29.17%,這其中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居首位,這與其他的研究略有不同,臍帶因素排在第二,主要為臍帶纏繞、扭轉和打結,胎兒因素和胎盤因素分占15.28%和12.50%,其中不明原因者占23.61%,與張敏等[2]報道的35.61%相比稍低,但所占比例還是比較大。本組病例中雖未對死胎的感染病因進行分析,但有文獻報道接近半數的死胎由孕婦或胎兒各種感染引起。其可通過各種途徑引起死胎:①孕婦嚴重感染時可因高熱、呼吸窘迫或機體對感染的反應而引起死胎,而病原體并未直接感染胎兒或胎盤。②胎盤直接感染。在這種情況下,胎盤血流減少可導致死胎,如孕婦感染瘧原蟲。③病原體通過胎盤、羊膜感染胎兒[3]。所以不排除本組病例中有部分同時存在感染病因所致。
3 討論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國的圍產保健工作的開展及產科質量也在日益提高,但死胎的發生率并沒有得到明顯的下降,引起死胎的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①遺傳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②胎兒缺氧[4]。死胎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死胎發生與人種、社會經濟地位、產前檢查、受教育程度及母體年齡相關[5,6]。
本組病例中母體因素仍是引起宮內死胎的主要因素,占29.17%,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以12.50%高居首位。有文獻報道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其胎兒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常規產前監護無法系統監測,但加強臨床監測的價值仍然是肯定的。只要完善相關檢查,對高危人群高度重視,認真詢問病史,提高孕婦的自我監測能力,適時終止妊娠,還是有希望改善預后的[7]。本組病例中有3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其中有1例孕32周,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患者,其妊娠結局值得我們反省。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采取保守治療雖然能延長孕齡增加胎兒成熟度,改善早產兒嬰兒結局[8,9],但延長孕齡的過程由于胎盤功能的進一步惡化,胎死宮內的幾率相應增加[10]。此患者即為在期待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宮內死胎,在出院不到1周時,出現腦出血,搶救無效死亡。這件事情使我們認識到,有時死胎雖然難以避免,后期的心理治療與安慰雖然蒼白無力,但我們仍應對家屬和產婦提供應對悲傷的相關服務和心理咨詢,預防抑郁癥,對產婦進行隨訪[11,12],以防更不利的結局。本組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有3例產前未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1例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死胎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一種潛在并發癥,若患者能夠按要求進行產前檢查及合理,有效的治療及干預,很多的妊娠結局是可以改變的[13]。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婦孕期均未行梅毒篩查。2例重度貧血患者孕周均小于28周,其中1例血紅蛋白僅有50 g/L,血小板439×109/L。由此可見,合理而規范的產前檢查及治療在妊娠合并癥上是多么的重要。
胎兒因素中多為胎兒畸形,雙胎者均為一胎死宮內,考慮雙胎輸血綜合癥引起。我們國家現已對所有準備受孕的育齡婦女免費提供孕前及孕后共6個月的葉酸,且也通過科普告之準備受孕婦女盡量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及飼養動物。但本組孕婦多數未按規定服用葉酸,孕前也未做相關篩查,以至到妊娠中晚期才發現胎兒畸形終止妊娠。
臍帶因素也是本組調查中所占比例較高的一種因素。與胎死宮內相關的最常見的臍帶病變有臍帶纏繞、臍帶真結、臍帶血腫以及臍帶血管栓塞等,特別是在臍帶長度異常的情況下。妊娠中后期,胎動次數增多,臍帶纏繞死胎發生率增加,特別是當其伴有多處纏繞時,其死胎發生往往是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時就已發生[14,15],在10例因臍帶纏繞致死胎患者中,其中有5例伴有多處纏繞,死亡胎兒的腹部可以明顯看到深深的勒痕,本組臍帶扭轉致死胎中最多達32圈,整個臍帶呈麻花狀,且多數臍帶較細。胎兒缺氧初期為胎動頻繁,繼而減弱及次數減少,進而消失。胎動減少為胎兒缺氧的重要表現,臨床常見胎動消失24 h后胎心消失[1]。加強孕期的自我監護,胎心音監護,胎兒臍動脈血流監測,及時處理,是可以改變一些妊娠結局的。
本組胎盤因素引起的死胎占12.50%,其中有1例妊娠21周的胎盤早剝而引致的死胎,這也是較少見的。1例因重度胎盤早剝死胎行剖宮產終止妊娠,術中發生DIC,最終行子宮切除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重視妊娠中晚期的超聲檢查,了解胎盤的位置及厚度,加強產前監測,盡早發生妊娠合并癥,及時處理,以將患者的損傷降到最低。
本組病例中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占23.61%,所占比例較大。對確定死胎病因最有價值的檢查依次是胎盤病理檢查、尸檢和細胞遺傳學分析。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努力勸說患者對死胎進行尸檢,并對胎盤進行病理檢查,以盡量查找死胎原因,減少不明原因死胎發生率,預防死胎的再次發生[15,16]。
通過本次的回顧性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死胎的主要原因仍為母體因素,其中又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為主,臍帶因素不可忽視,胎盤因素更因重視。本研究提示充分重視產前保健,加強孕期監護和高危妊娠孕婦的管理,指導產婦定期進行正規產前檢查及提高自我監測能力,積極治療原發病及妊娠合并癥,適時終止妊娠,是可以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改變妊娠結局,提高圍產兒素質的。此外,死胎患者的心理治療與安慰也不容忽視。
[參與文獻]
[1] 謝幸,茍文麗. 婦產科學[M].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19-120.
[2] 張敏,黃啟濤,鐘梅,等. 278例宮內死胎原因及臨床特征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2):151-153.
[3] 樊尚榮,劉平. 死胎的感染病因[J]. 中國全科醫學,2007, 10(4):266-268.
[4] 鐘紅秀,丁峰,王宏. 64例妊娠晚期死胎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318-320.
[5] Fretts RC.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stillbirth[J]. Am J Obstet Gynecol,2005,193(6):1923-1935.
[6] Froen JF,Arnestad M,Frey K,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dden intrau-terine unexplained death: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ton cases in Osol Norwa 1986-1995[J].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4(4):694-702.
[7] 彭冰,劉淑蕓,王曉東.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死胎14例臨床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5):289-290.
[8] 陳蕾,楊孜.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早產嬰兒存活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9(6):420-423.
[9] 李莉,叢林. 86例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診斷和治療[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44(3):372-374.
[10] 李欣,程玲慧.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并發死胎危險因素分析[J]. 安徽醫學,2010,31(8):895-897.
[11] Silwer RM,Heuser CC. Stillbirth workup and delivery manage-ment[J]. Clin Obstet Gynecol,2010,53:681-690.
[12] Kersting A,Wagner B. Complicated grief after perinatal loss[J]. 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12,14:187-194.
[13] 南慶玲,陽誠,徐勇. 糖尿病死胎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0,16(8):1237-1239.
[14] 葉明光,施全,何麗娟,等. 94例胎死宮內的臍帶因素臨床病理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0,15(4):240-241.
[15] 周建光,李林,王雙. 臍帶纏繞胎手致死胎1例[J]. 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91.
[16] 樊尚榮,朱蕾. 死胎病因及處理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6(6):345-349.
(收稿日期: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