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融
2015年12月22日,霍多爾科夫斯基在自己的推特賬號表示,自己的辦公室遭到一群俄羅斯武裝警察的突然搜查。“搜查發生在我與‘開放俄羅斯機構會議后。”霍氏聲稱,此次突然襲擊“完全是2003年的翻版,普京的行為越來越容易被預測了”。同時遭到搜查的還有該機構位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辦公地點。第二天,俄聯邦總檢察院調查委員會宣布,因為“涉嫌嚴重刑事犯罪”,俄羅斯對這位曾被特赦的前首富發出全球通緝令。俄方還要求國際刑警組織將其列入全球通緝名單,俄調查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更揚言:“就算逃到南極洲也要把他捉拿歸案”。
霍多爾科夫斯基
霍氏的致富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位有著精明經商頭腦的猶太人,1987年開始涉足商業,創辦了蘇聯十月革命以來第一個股份制私人銀行梅納捷普銀行,并通過政府大規模抵押拍賣活動入主尤科斯石油公司,將其打造成了俄羅斯第一大石油企業。霍氏從蘇聯共青團的干部成為石油大亨只用了10年。
俄調查委員會所稱的“刑事犯罪”實際發生于1998年,尤科斯石油公司在當年剛剛獲準開發涅夫捷尤甘斯克(Nefteyugansk)附近石油資源,新上任的市長弗拉基米爾·佩圖霍夫(Vladimir Petukhov)向克里姆林宮請求調查尤科斯在涅夫捷尤甘斯克的不法行為,并于當年5月組織一場抗議活動,打亂了本該正常舉行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股東會議。幾周后,佩圖霍夫被發現離奇中彈身亡。警方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的謀殺行為。霍氏否認自己牽涉其中。正處于風頭之上的俄羅斯石油和銀行業寡頭霍氏當時能“全身而退”也可謂是“理所應當”。
然而,佩圖霍夫市長被殺一案在2003年因俄政府對霍氏發起的一系列調查和指控開始再次受到關注。這一年也是霍氏以及他的尤科斯公司命運轉折的一年。當年,霍氏因為詐騙、逃稅等六項罪名而被判處10年監禁。然而,佩圖霍夫被殺一案的最終判決卻并未直接指向霍氏,而是與他親近的人——尤科斯負責安全的長官阿列克謝·皮丘金(Alexei Pichugin)因謀殺案被判處終身監禁,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一名重要股東,也是霍氏的長期合作伙伴聶夫斯林(Leonid Nevzlin),也被認為牽扯其中而于2008年被判刑。
十幾年后的今天,克里姆林宮再次翻出舊案,外界更多地將此次發出通緝令的舉動與霍氏在世界各地活躍的身影及言論聯系起來。自2013年獲得特赦,霍氏在圣彼得堡被送上飛機,送往柏林后,他以蘇黎世為基地,來往于西方各國的首都之間,積極進行演講,接受各種獎項,并在談話中發出自己終將回到俄羅斯的暗示。這位前首富毫不掩飾地將自己放在普京的對立面。顯然,霍氏對于十年牢獄之后重獲的自由似乎沒有“來之不易”之感,反而毫不避諱地表達自己的使命。在2014年9月巴黎歌劇院的一次演講中,霍氏表示:“如果俄羅斯是正常發展的,我并不想成為總統,但如果國家處于危機,或需要進行憲法改革,如重新進行類似將總統權力分配至法院、議會或是公民社會,我很愿意參與這樣的事情。”同年11月,他在倫敦的一次新聞從業者的演講上表示,由于普京的領導而遭受西方制裁,以及油價持續下滑的情況正令這個國家停滯不前,長此以往,終將崩塌。12月9日,他又再次對普京進行指控,認為普京目前的執政是一種“違憲政變”。他表示,變革是不可避免的,而他自己的使命是令和平過渡成為可能。
兩年內,普京從釋放善意到再次出手,正折射出兩人并未完結的關系。《名利場》如此形容這段關系,“兩人在對方生命中都扮演很中心的人物”。霍氏親手建立起來的石油帝國在普京的手里遭到瓦解,而普京的克里姆林宮生涯中面臨的來自國內的最大壓力恐怕就是霍氏了。自2000年普京上臺,到2003年兩人公開的對峙與沖突,之后雖再未謀面,俄羅斯最有權力的人和曾經最富有的人之間的故事卻從未間斷過。
霍氏的致富道路與其他寡頭一樣,得益于真空中誕生的資本主義制度,盲目的私有制卻沒有有效的法律來約束,國家權力嚴重被削弱。這批寡頭在體制的漏洞中賺得第一桶金。
大衛·霍夫曼在《寡頭:新俄羅斯的財富與權利》一書中,講述了俄羅斯最著名的六位寡頭的發家史,霍氏成為他們六人中最富有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超出常人的審時度勢使他經歷了兩次變化。第一次是從小信仰共產主義,致力成為蘇聯軍工企業廠長的他,由擔任蘇聯共青團干部轉變為“金錢至上”的資本家。蘇聯解體后的1992年,霍氏曾與其合作伙伴發表一份宣言,宣稱“利潤是他們的指南針,資金是他們信奉的偶像”。他也曾在公開電視采訪中表示,經過“完全的重新思考”后,“如果新舊霍多爾科夫斯基相遇,新的會選擇擊斃過去的霍多爾夫科斯基”。
第二次的轉變發生在尤科斯石油王國崛起后,他又敏銳地意識到按照西方更公開、誠實規則辦事的好處。他開始給股東們分紅利,按照國際慣例公布賬目,并把利潤重新投入石油生意。他請麥肯錫為他調整公司管理結構,雇用普華永道建立一套財務體系。“在普華永道來之前,所有在尤科斯公司里的會計師多多少少都知道該如何耍些小聰明。”霍氏的前稅務律師說。
尤科斯資金的快速積累,一部分得益于1999~2000年全球油價的快速上升和勘探提煉技術的現代化,還有一部分,有人認為得益于尤科斯公司管理的透明化。2003年他成為俄羅斯首富,2004年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16位,資產達160億美元。
1998年,俄羅斯經濟在葉利欽并不奏效的“休克療法”中陷入空前的蕭條,經濟由蘇聯時期的世界排名第二位,跌落至16位。盧布不斷貶值、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工廠倒閉,物價飛漲,失業率高達50%~60%,社會陷入動蕩。1999年12月31日,普京從葉利欽手里接過危機中的俄羅斯,他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葉利欽時代寡頭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現狀,霍氏是普京的目標之一。
普京采取的策略是軟硬兼施。“軟”包括承認富豪們2000年以前財產來源的合法性,以及“招安”那些不干政的寡頭,采取利用和安撫政策;“硬”的手段則用在了那些不安于發財現狀,試圖對普京的權力產生影響的人身上,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就是如此。他們因此流亡國外的下場并未對霍氏產生任何震懾,相反,他對普京的挑戰更加公開化。
2003年初,霍氏有意無意透露了自己于2007年退出商界的意愿,外界猜測其有意于2008年競選總統。接下來,普京與霍氏之間發生了第一場正面交鋒。當年2月19日,在克里姆林宮內,普京召集國家商界精英討論高官腐敗的問題。霍氏向普京展示了自己一個題為“俄羅斯的腐敗——經濟增長的絆腳石”的幻燈片。幻燈片中一些與政府腐敗有關的直白的數據是普京自上臺以來面對的最直接的反對聲音。如霍氏的第四張幻燈片中顯示:“1/3的俄羅斯人認為他們的總統對組織機構的腐敗無能為力,而另有1/3的人則認為總統是和那些腐敗官員串通一氣的。”他更是直接質疑俄羅斯石油公司對北方石油公司的一起收購案,俄羅斯石油公司的主席伊戈爾·謝琴與普京是克格勃時期的老友。霍氏直接說道:“誰都清楚,北方石油公司的這筆交易具有不可告人的動機。我必須告訴你們,腐敗正在這個國家蔓延,也可以說腐敗正是從克里姆林宮開始。現在,該是終結腐敗的時候了。”
普京當場以克格勃的冷靜給予霍氏直接的回擊,直指尤科斯的石油儲備。“俄羅斯石油公司購買了北方石油公司,因為國家有責任增長應有的石油股份。但是,一些像尤科斯這樣的公司,卻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石油儲備。我想,真正的問題是:它怎么得到那些石油儲備的?現在,該輪到你回答我的問題了!”
針對霍氏及其尤科斯石油公司今后一系列的指控在這一刻埋下了伏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尤科斯的辦公室遭到接二連三的搜查,霍氏的朋友或是被捕,或是逃遁。他的朋友和律師也曾勸他逃離俄羅斯,但被他拒絕。2003年10月的一天清晨,在一次秘密的警方行動中,霍氏從西伯利亞機場的私人飛機上被帶走,開始他的牢獄生涯,而他一手建立的尤科斯石油王國,資產被拆分并收歸國有。
霍氏在遠東西伯利亞的一間勞動監獄營里度過了最初的牢獄歲月。在溫度低至零下30攝氏度的地方,霍氏被安排進縫補工廠勞動,他仍然用書信與自由民主人士進行溝通,他也曾在睡著時被獄友拿刀子襲擊面部。
2012年3月4日,俄羅斯大選的結果公布,普京又重回總統寶座。而這樣的順理成章是建立在擺平另一個威脅之上的。早在2010年12月30日,霍氏被判處14年監禁,罪名是侵吞公款和洗錢。這意味著2003年就被“流放”到遠東的霍氏,要到2017年才可能結束監獄生涯,前提是他不再獲得新的罪名。這位曾在2003年表示要挑戰總統席位的前首富,將仍然要在鐵欄桿后度過相當長的時間而無法參與政治。
普京再次當上總統后,對外表示將考慮霍氏的特赦。霍氏曾主動寫信給普京,請求特赦,并且主動提出如果得到特赦,將遵守“不參與政治”的約定。特赦最終在2013年的圣誕前夕到來。
特赦被外界解讀為普京為迎接索契冬奧會向世界發出的友好姿態。2014年12月18日,霍氏特赦一年之后,當有記者問到普京對當時特赦決定是否覺得后悔時,普京表示:“霍氏當年確實向他請求過寬恕,而且似乎他到目前為止也并未有干預政治的打算。”但普京不承認這是他釋放霍氏的原因。“我做這樣的決定是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他當時在信中告訴我,他母親生了重病。”普京說,“提到母親,總會有神圣的感覺。至少我內心是這么認為。”
談到普京對自己的特赦,霍氏表示:“對我來說我很難對這有感激之情,但無疑是高興的。”
《紐約客》曾在去年初的一篇文章中質疑霍氏是否具備在異國他鄉撼動普京地位的能力。正如文中霍氏的同伴也感到擔心的是,雖然霍氏有著極大的政治野心,但他對目前俄羅斯國內局勢并沒有一個很深刻全面的認識。他身邊的顧問表示,他推崇美國議會式的民主,但卻對美國的民主和機構設置如何運作并不清楚。他不懂除了俄語以外的任何語言,因此局限了他對世界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他對現代的政治和經濟發展并不精通,但曾經營過一家龐大公司的他卻對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極為自信。因批評克里姆林宮而逃離俄羅斯的經濟學家古里耶夫(Guriev)說:“談論石油時,他明顯對自己說的內容很清晰,但說到政治時,卻并不是這樣。”
然而在“異見者”的道路上,他并未放棄,也因此為自己招來再次面臨牢獄之災的危險。通緝令發出后,霍氏計劃向英國申請政治避難。
2001年5月31日,俄總統普京與俄羅斯工業企業家聯盟大會成員召開會議。圖為普京與參會的霍多爾科夫斯基交談
與此同時,2016年普京將迎來他上任以來經濟最搖搖欲墜的一年。他掌權的15年以來,2015年是唯一一年登記中的實際工資下降,這是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都不曾發生的事情。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占約一半的俄羅斯預算,而盧布匯率與石油價格緊密聯系在一起。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特別是禁止俄羅斯銀行向西方銀行尋求幫助,加之2014年下半年油價下跌至歷史新紀錄,盧布貶值了一半,到去年春天才開始慢慢恢復。但秋天油價的再次下跌,已造成它回落到類似2014年底的狀況。
油價下跌是俄羅斯經濟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普京任總統以來一直的高油價使他對這種急劇下滑的油價毫無預期。2014年10月,普京表示,如果油價跌破80美元每桶,世界經濟將崩潰。其他俄羅斯高層官員也做出了類似的聲明,他們沒想到的是,油價有一天將跌破70美元。
2015年10月確定的2016年俄羅斯預算中顯示,油價必須維持在50美元每桶且盧布在“可接受的”波動范圍內允許3%的赤字,這意味著油價如果不很快上升,國家將面臨削減開支。而眼下俄羅斯在敘利亞戰爭上的軍費開支增加的狀況不太可能被逆轉。
對普通的俄羅斯民眾來說,2016也將會是艱難的一年。盧布的貶值使俄羅斯民眾選擇出游時望而卻步。物價的上漲也將是俄羅斯家庭每天將面對的事實。
《莫斯科時報》引用政治評論家貝爾柯夫斯基(Belkovsky)的看法,認為對霍氏的通緝與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在2014年7月28日做出對俄不利裁決有關。法庭仲裁的理由是,俄羅斯政府當年以“非法手段”迫使尤科斯石油公司破產并將其資產賣給國有企業,令股東蒙受損失,并要求俄羅斯向尤科斯石油公司股東賠償516億美元。這一進行了近10年的訴訟判決,是在當時美歐相繼對俄羅斯的金融投資、能源出口等領域不斷加大制裁力度之際做出的。普京曾公開譴責過這一裁決,俄官員也表示會進行上訴。“將霍氏刻畫成謀殺策劃者也是在向法官發出一個訊號,謀殺策劃者以及他的同伴說的話不值得信任。”貝爾柯夫斯基說道。
而一年前,當媒體提問關于霍氏的政治野心時,普京說:“那是他的選擇,他和所有國民一樣,擁有這樣的權利。老天保佑,任由他去吧。”
一年之后,霍氏一次次頻繁的挑戰,普京也不再按捺得住,此時出手似乎也是意料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