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宇
此前曾有數位專家學者表示,兩國旅游合作項目預期前景明朗,將成為兩國經濟增長助力之一。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資料顯示,2014年,將近450萬俄羅斯人去土耳其旅游,俄羅斯成為繼德國之后的土耳其第二大游客來源國。
土耳其2015年11月24日在敘利亞邊界擊落一架俄羅斯戰機,并稱俄羅斯一再侵犯土耳其領空。這一舉動導致兩國關系空前緊張,進而影響到了兩國維系了數年的貿易合作前景。從歷史上看,俄、土經貿關系緊密,從旅游到能源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而放眼未來,兩國如何重塑貿易合作框架,無疑將對兩國周邊甚至世界經貿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兩國淵源深厚,曾構建諸多合作
據外媒報道,此前,土耳其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之一,2014年兩國的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約1920億人民幣),俄土雙方原本準備到2020年,將兩國年貿易額提高至1000億美元。
土耳其是俄羅斯天然氣第二大買家,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據土耳其天然氣總進口份額的57%。2014年俄羅斯工業天然氣公司從土耳其獲得了100億美元的天然氣支付款。此外,俄羅斯正在梅爾辛建造土耳其的第一個核電站,計劃投資達到220億美元。據外媒報道,俄、土雙方的“土耳其溪”(TurkStream)油管計劃此前正在推進中,該“油管”是俄羅斯天然氣不經由烏克蘭運往歐洲的替代方案。
根據俄羅斯農業部數據,進口自土耳其的蔬菜占據俄羅斯市場總供應量的20%,進口的農產品和食品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而土耳其也是俄羅斯小麥的最大買家之一,在2015年6月30日結束的前一個營銷年,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410萬公噸小麥。同時,土耳其也是俄羅斯鋼鐵半成品的最大買家。
此前曾有數位專家學者表示,兩國旅游合作項目預期前景明朗,將成為兩國經濟增長助力之一。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資料顯示,2014年,將近450萬俄羅斯人去土耳其旅游,俄羅斯成為繼德國之后的土耳其第二大游客來源國。
關于俄土雙邊貿易伙伴關系在此次“戰機事件”發生前的進程及歷史地位,本刊記者采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藍慶新,他認為:“俄土雙邊關系一直比較良好,雙方是重要的貿易和經濟伙伴。冷戰結束后,兩國開始積極合作。2004年,普京訪土耳其,成為首位訪土的俄領導人,雙方確立多方位伙伴關系;2010年,兩國領導人牽頭建立政府間的高層合作委員會,推動雙邊各領域合作。近年來,俄土兩國在能源、經貿、反恐等領域的合作成效卓著,俄羅斯和土耳其存在著經濟的互補性,土耳其的很大一部分能源以及粗加工原料需求來自于俄羅斯,而土耳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俄羅斯相關需求的重要來源,土耳其可以說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經濟和外交伙伴。雙方領導人也多次會晤,要發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伙伴關系,盡管在敘利亞問題上雙方存在政治分歧,但是雙方發展經濟關系的愿望都比較強烈。”
紛爭升級,經貿合作不斷萎縮
2015年11月26日,俄羅斯消費者保護機構聲稱,他們對從土耳其進口的服裝、家具等產品的安全性表示擔憂。
根據2015年11月28日普京簽署的制裁法令,俄羅斯將禁止所有從俄飛往土耳其的包機,俄旅行社被禁止組團前往土耳其旅游,同時,進口商進口未特別指定的土耳其商品屬違法行為。
種種跡象表明,俄土兩國經貿合作遇到的問題,其緣由仍是國家利益的沖突。關于俄土地緣政治問題的起因,藍慶新認為:“敘利亞沖突爆發以來,由于兩國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俄羅斯與土耳其分別站在兩個不同的陣營。俄方雖未公開聲明支持巴沙爾政權,但一再強調和平解決危機;而土耳其充當了西方國家的‘馬前卒,一直支持在敘利亞設立禁飛區,亟欲扳倒巴沙爾政權。兩國關系在2012年即進入敏感期,土耳其與俄羅斯外交沖突時有發生。”
藍慶新同時指出:“假如沒有摩擦,俄土經貿關系會進一步發展,雙邊貿易額將會達到曾經宣布的‘突破1000億美元的戰略目標。土耳其也將成為俄羅斯拓展國際經濟空間、擺脫西方經濟制裁的重要伙伴,而俄羅斯也將為土耳其提供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各種發展要素和經濟支持。”
“而摩擦發生以來,俄羅斯盡管沒有采取軍事上的報復行為,但是卻采取了經濟報復,可以看出俄羅斯對雙邊經濟貿易的觀點是‘認為土耳其從俄羅斯獲益頗多。因為土耳其出口俄羅斯的紡織品、家具、蔬菜等大宗商品均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上可替代性強,俄羅斯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來解決需求;而俄羅斯出口土耳其的能源糧食等屬于經濟發展必需原料,替代性不強。而且,俄羅斯游客給土耳其帶來的收入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俄羅斯認為‘經濟報復會對土耳其造成較本國更大的影響。”藍慶新進一步補充說。
放眼未來,經貿之路如何重筑
在西方制裁之下,俄羅斯經濟情況相當困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該國國內生產總值2015年將收縮3.8%,2016年將收縮0.6%。如果凍結對土耳其的能源出口,俄羅斯的能源行業損失將進一步影響其經濟整體走勢。
德國商業銀行在2015年12月1日的報告中稱,目前原油市場的供應過剩已達每日200萬桶。同時,截至2015年12月7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WTI 1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2.32美元,收于每桶37.65美元,跌幅5.8%;布倫特2016年1月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27美元,收于每桶40.73美元,跌幅5.28%。這些信號對產油國來講并不是利好消息。對此,藍慶新認為:“國際石油價格下跌,而且土耳其地處中東地區,石油成本較低,可獲取的便利性也較強,因此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性不會太強。加之西方國家將對土耳其進行更多支持,因此一定程度上將減弱俄羅斯的經濟報復效果。”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烏柳卡耶夫2015年12月8日在接受“俄羅斯24小時”電視臺采訪時說,西方的制裁在短期內確實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了很多問題,然而從長遠角度講,也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如俄羅斯開始在各個經濟領域大力推行“進口替代”政策。
誠然,“進口替代”是渡過經濟難關的重要選擇,因此“俄土經貿合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藍慶新表示:“無論如何,經貿合作領域的消極態度會導致俄土雙方經濟發展的‘雙輸結果,并且對兩國經濟合作及區域經濟關系都產生不良影響。”
從目前這個兩國經貿合作“拐點”來看,兩國政府須分別思考“如何決策”才能盡可能避免較大損失。對此,藍慶新認為:“對待‘摩擦雙方應報以冷靜務實態度,認真調查事件。而政治上與軍事上摩擦不應影響經濟關系。俄羅斯在當前形勢下樹敵過多也不是好事,經濟報復行為效果也不會很大,因此還是應當重視經濟合作。土耳其一方也應在摩擦事件方面給俄羅斯留有余地,兩國經貿合作才有可能繼續發展。重筑之路艱辛,取決于各自協調立場,加強雙方企業溝通,政府應慎用經濟手段去報復政治分歧和軍事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