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章霞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湄江鎮環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貴州 遵義 564100)
中醫認為,中風是因人體內氣血逆亂而產生風、火、痰、瘀諸邪,使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而導致的一類疾病。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偏身麻木等。吞咽功能障礙是中風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實踐證實,中風患者在并發吞咽功能障礙后可使生活質量及預后受到嚴重的影響。近年來,我院為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應用中藥頸部濕熱敷法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66例患者均為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這些患者均意識清醒,均能配合臨床醫師完成本次研究,而且均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33例)及對照組(33例)。在中藥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21例,其病程為9天至3個月,其平均病程為(46.8±7.8)d,其年齡為18~73歲,平均年齡為(42.1±5.8)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7例,其病程為13天至4個月,平均病程為(52.9±3.7)d,其年齡為21至78歲,平均年齡為(49.3±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參照“腦卒中治療指南”中推薦的相關方案對其進行溶栓、降血壓、降血糖、調節血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2]。為發生嚴重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留置胃管進行鼻飼。為咽反射較差的患者采用咽部冰刺激法進行護理。由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口腔肌肉的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咳嗽訓練、攝食-吞咽訓練等常規的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每天訓練2個小時,每周訓練6天,進行14d的訓練為一個療程。為中藥組患者在采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中藥自擬方進行頸部濕熱敷治療,其處方為:紅花12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田七1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五加皮30克,雞血藤15克,澤蘭葉15克,海桐皮15克,制川烏12克,制草烏12克,骨碎補10g,桂枝15克,用清水浸泡30分鐘后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調入陳醋、黃酒各200毫升。將毛巾放入此藥液中浸透,待溫度適宜后將此毛巾置于患者頸肩部的皮膚上進行熱敷,每次熱敷30分鐘,每天熱敷一次,在治療10天后休息2天,然后再繼續治療10天,治療20天為一個療程。
治愈∶經治療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正常,進行飲水試驗的結果顯示其吞咽功能的分級為1 級。有效∶ 經治療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進行飲水試驗的結果顯示其吞咽功能的分級為1級。無效∶ 經治療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未得到明顯的改善,進行飲水試驗的結果顯示其吞咽功能的分級在3級以上。治療的總有效率(%) = ( 治愈例數 + 有效例數) /總例數 ×100%。
采用SPSS 17.5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9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67%。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 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n(%)]
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在吞咽食物的過程中??沙霈F進食受阻、疼痛、嗆咳或反流等情況,使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3]。在本研究所用的中藥處方中,當歸味甘辛,性溫,有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保護紅細胞、調節血脂、降低血壓等功效;制川烏、制草烏味辛苦,性溫,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紅花味辛,性溫,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五加皮味辛,性溫,有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川芎、田七、雞血藤有活血通絡、改善腦循環及微循環、調節血脂的功效;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桂枝有活血祛瘀、祛風濕、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等功效;陳醋、黃酒有散瘀活血、通經活絡等功效。上述諸藥合用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癥狀。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姡弥兴庮i部濕熱敷法治療中風后吞咽功能障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汪寶華. 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護理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9:303.
[2] 楊華. 吞咽功能訓練對患者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03:81-82.
[3] 丁娟. 延伸護理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9:4559-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