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玲
(廣西藤縣太平鎮中心衛生院檢驗科 廣西 藤縣 543314)
肝癌是指發生在肝臟的惡性腫瘤。肝癌主要分為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類型。近年來,臨床上通常使用血清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199聯合檢測法對此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1],效果不錯。為了進一步驗證此診斷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48例肝臟良性疾病患者及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8例健康人。我們將這4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設為A組,將這48例肝臟良性疾病患者設為B組,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這48例健康人設為C組。在A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他們的年齡在33~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45±5.65)歲。在B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他們的年齡在38~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8±5.14)歲。在C組中,有男性健康人28例,女性健康人20例。他們的年齡在3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36±5.70)歲。A組、B組患者的癥狀均符合臨床上關于原發性肝癌及肝臟良性疾病的診斷標準[2,3]。三組受檢者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的排除標準是:①存在心、肝、腎、肺等重要器質性疾病的患者。②存在腫瘤家族遺傳病史的患者。③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的患者。三組受檢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為三組受檢者分別抽取3ml的空腹靜脈血,對抽取的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使用化學發光儀及配套試劑對這三組受檢者的血清標本進行AFP、CA125及CA199水平的檢測[4]。
分別用血清AFP、CA125、CA199單項檢測法和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法對A組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觀察用血清AFP、CA125、CA199單項檢測法與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法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
在本次研究中三種腫瘤標志物的正常參考范圍為:血 清 AFP ≤ 25μg/ml, 血 清 CA125≤ 35Ku/L, 血 清CA199≤37Ku/L。在進行單項檢測時,檢測結果若超過上述參考標準的上限,即可判定該檢測結果為陽性。在進行聯合檢測時,上述任意一項指標的檢測結果為陽性,即可判定進行聯合檢測的結果為陽性。
我們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1,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診斷結束后,用血清AFP、CA125、CA199單項檢測法對這4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診斷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70.83%(34/48)、77.08%(37/48)、56.25%(27/48)。 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法對這48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診斷的陽性檢出率為95.83%(46/48)。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法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用血清AFP、CA125、CA199單項檢測法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檢測結束后,A組患者血清中AFP、CA125、CA199的平均水平均明顯高于B組、C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情見表1:
表1 對三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結果的比較(±s)

表1 對三組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結果的比較(±s)
檢測指標 A組(n=48例) B組(n=48例) C組(n=48例) t值 P AFP(μg/ml) 364.97±435.65 33.43±30.81 6.56±5.72 tAB=4.942;tAC=34.699;tBC=10.236;P AB<0.01;P AC<0.01;P BC<0.01;CA125(Ku/L) 79.45±18.48 18.75±6.72 9.67±2.74 tAB=21.386;tAC=25.877;tBC=8.668;P AB<0.01;P AC<0.01;P BC<0.01;CA199(Ku/L) 89.95±62.31 27.82±13.15 10.32±7.86 tAB=13.759;tAC=8.784;tBC=7.914;P AB<0.01;P AC<0.01;P BC<0.01;
據統計[7],全球每年約有60萬人罹患原發性肝癌。此病患者的死亡率較高,此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8]。因此,對此病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AFP是臨床上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初次診斷的首選指標[9]。但由于部分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血清AFP檢測的結果為陰性或低于正常值,導致用此方法診斷原發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近年來,臨床上常用血清甲胎蛋白、糖類抗原125及糖類抗原199聯合檢測法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效果不錯。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血清AFP、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法診斷原發性肝癌的效果顯著。此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賀望嬌.7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06):734-736.
[2] 李愛麗,黃麗芳,成君俐,等.多種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05):521-522,252.
[3] 張瑞萍.探討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對消化系統腫瘤檢測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5(14):30-31.
[4] 張斕,鄒前芽,王建宇,等.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對消化系統腫瘤的應用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3(03):60-61.
[5] 吳敏娟,胥萍,杭茵,等.4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不同肝病中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24):3119-3120.
[6] 李慶,梅浩硯.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4):4418-4419.
[7] 王梅,唐靜悅,毛立新,等.血清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診斷價值[J].河北中醫,2013,35(09):1427-1429.
[8] 薛恒,饒冬東,陳登鍇,等.國產洪誠免疫分析系統與雅培AR TITECT i2000SR分析系統對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的比較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1):92-94.
[9] 朱薇,葛君琍,張利強,等.AFP、CEA、CA199、CA-125聯合檢測對肝癌、肝硬化診斷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5):1902-1904.
[10] 李潔,呂美雅,鐘慧珍,等.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測的臨床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07):7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