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越
(重慶市大足區第二人民醫院 重慶 402368 )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已成為我國各級醫院關注的焦點。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護理服務工作進行護理管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探討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護理服務工作進行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開展護理管理工作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將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開展的護理管理工作的相關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在此期間,我院共有護理人員628名,其中有男性護理人員20名,女性護理人員608名,其年齡為20~51歲,平均年齡為(28.2±2.6)歲。
我院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的護理工作進行管理,具體的方法是:
1.2.1 成立護理管理小組:首先,我院在各個科室中成立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責任護士和普通護士,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內任務由護士長進行分配[1]。同時,醫院成立了由主管醫療的副院長牽頭的護理質量管理監督小組,以對各個科室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定期檢查和評價。監督小組要定期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
1.2.2 制定護理工作的標準和規范:為了切實提高護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我院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根據我院的具體情況完善了各項護理工作的標準和規范。在制定完相關的護理工作標準和規范后,我院又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并對其學習的成果進行考核,從而使其能夠嚴格遵從護理工作的標準和規范開展工作。
1.2.3 尋找護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案:我院使用SPC質量管理工具對護理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SPC質量管理工具能夠針對護理工作的特點,將以往護理工作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可達到提前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我院針對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在此期間,監督小組認真對各個科室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監督,并督促護理人員切實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起到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作用。另外,醫院每個月召開一次護理質量評估會議(各個科室要每周召開一次護理質量評估會議),對各個科室當月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尋找問題出現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2]。
1.2.4 完善細節管理與基礎護理:監督小組負責人要督促各科室的護理人員針對每周以及每個月在護理質量評估會議上提出的問題,對護理工作進行完善和改進,積極落實各項改進措施。例如:針對有的科室的住院患者夜間病情發作的情況[3],要求護理人員應加強對住院患者進行夜間巡視,并在交接班時將患者的病情以及相應的護理情況進行詳細地交接。另外,監督小組的負責人還要督促各組組員加強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提升基礎護理工作的質量。監督小組要對基礎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
1.2.5 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及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醫院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的培訓,以提高其對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各個科室還要注意培養護理人員的學習能力以及其對工作的責任心,加強對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其主動服務的意識。為了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醫院建立了相應的獎懲制度,把對護理人員進行護質量評估的結果納入其績效及年終考核中。對于出現嚴重護理事故的護理人員要進行懲處,對于表現優異的護理人員要進行表揚和獎勵。
我院使用自制的對護理工作的評價量表對各個科室在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前后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對急救物品的管理、對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進行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的書寫、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及護理技術的操作等工作的得分情況。每項內容的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服務的質量越高。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護理管理后,我院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開展持續質量改進模式之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前后我院護理服務質量評分的比較
相關的研究表明,進行護理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對護理工作的流程、方法、質量、效率、問題等進行管理[4],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護理管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護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同時,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護理管理還能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5],及時解決問題。另外,此模式還能提高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的認同感和積極性,提高其護理技能以及其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全面地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護理管理后,我院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模式之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我院的護理工作進行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我院的護理服務質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
[1] 杜慧平.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07(13):247-248.
[2] 劉世梅.持續質量改進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6):141-141,142.
[3] 馮志仙,邵樂文,章梅云等.持續質量改進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6):592-594.
[4] 沈莉萍.持續質量改進在病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5(18):280-281.
[5] 朱妙儀.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