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偉
(丹陽市中醫院 江蘇 丹陽 212300)
腦卒中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罹患腦卒中后,即使接受了及時有效的治療,也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1]。相關的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我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發生率為25%。在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不錯。為了進一步驗證此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我們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集束組(n=20)和對照組(n=20)。在集束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他們的年齡在39~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7±2.6)歲。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他們的年齡在40~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9±2.7)歲。這些患者均經MRI檢查及CT檢查被確診患有腦卒中。他們的癥狀均符合臨床上關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診斷標準[2]。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意識模糊及惡性腫瘤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癥狀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s)
組別 性別(男/女)年齡/平均年齡(歲)例數(例)集束組 13/7 39-78/64.7±7.6 20對照組 12/8 40-81/62.9±4.7 20
我院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治療及護理,進行常規治療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溶栓、抗血小板凝集、保護腦神經、降壓、降糖等治療。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協助其進行必要的臨床檢查,保持其病室環境的干凈、整潔。在此基礎上,對集束組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
1.2.1 進行心理護理 腦卒中的發生會使患者的吞咽功能、語言功能及肢體運動功能出現障礙,這會使其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耐心地與患者進行溝通,為其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為其介紹醫院的環境及主治醫生的相關情況,以消除其陌生感,增加其對腦卒中及相關并發癥的了解。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語氣應輕柔,多鼓勵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心態的平和。護理人員可為其列舉康復效果較好的病例,以增強其對治療疾病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指導其對患者進行情感支持,進而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1.2.2 進行飲食護理 腦卒中發病后,會使患者口腔舌肌、軟腭、咽肌的神經麻痹,進而導致其吞咽功能出現障礙。患者的口腔內如果殘留大量的食物,易使其將殘留的食物誤吞至氣管內,進而使其發生嗆咳。為了避免患者發生嗆咳,在進餐期間,護理人員應讓其取坐位或半坐位。對于無法坐起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其取仰臥位,并將其床頭搖高,使其頭頸部向前傾。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選擇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食物的溫度以40℃~60℃為宜。在對患者進行喂食時,護理人員應有足夠的耐心,告知其在進食期間不要說話。此外,護理人員應保持患者用餐環境的安靜,以免外界的干擾分散其注意力,進而使其發生嗆咳。對于存在輕度吞咽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使用勺子將少量的食物送至其舌根處,并指導患者將食物咽下。當患者將食物咽下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多做幾次吞咽的動作。對于存在中度吞咽障礙的患者,在進食之前,護理人員應為其取端坐位或側臥位,先將一勺溫開水送至患者的口中,以濕潤其口腔及食管。然后,護理人員將少量的流質食物送至患者健側舌的后方,指導其用舌頭攪拌食物,并讓其舌頭頂住上顎,以培養其吞咽的意識。當患者成功地將食物咽下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調整呼吸的頻率,待其呼吸平穩后再進行咳嗽,以對其食道進行有效的清理。對于存在重度吞咽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使用導管對其進行鼻飼,并指導其進行吞咽功能的訓練。
1.2.3 進行康復訓練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的康復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是:①護理人員為患者準備一根吸管,用手堵住吸管的一端,讓患者在吸管的另一端用力吹氣。2次/日,20min/次。②護理人員為患者的食指套上皮套,指導其將食指放入口中進行吮吸訓練,直至其產生中度的吮吸力量。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空口吞咽的練習,并對其咽部進行冷刺激。待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恢復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吞咽唾液的試驗。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穿衣、站立、洗漱、如廁、負重、離床等。
①在進行護理前后,分別使用Barthel指數評估量表[3]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的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②指導患者進行洼田氏飲水試驗,以對其吞咽功能進行評估。進行洼田氏飲水試驗的方法是:讓患者取坐位,讓其飲用30mL的溫開水,觀察其將水飲完所需的時間,并觀察其在飲水期間是否出現嗆咳及停頓的情況。①1分:患者1次將水飲完,期間沒有出現嗆咳及停頓的情況,其飲水的時間<5秒鐘。②2分:患者分2次將水飲完或1次將水飲完,其飲水的時間>5秒鐘,期間沒有出現嗆咳及停頓的情況。③3分:患者1次將水飲完,期間出現嗆咳。④4分:患者分2次將水飲完,期間出現嗆咳。⑤5分:患者因持續嗆咳而無法將水飲完。得分<2分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復正常,得分≥3分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出現障礙。
我們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4]。
在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護理后,集束組患者Barthel指數的平均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前后其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例,分)
進行飲水試驗的結果顯示,集束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康復情況的比較(例,分)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吞咽障礙的發生嚴重影響此病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不錯,可以有效地促進其吞咽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其生存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顯著。
[1] 張靜,紀灝,竇穎,李志夫,任益炯. 集束化干預策略在預防ICU多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14(08)
[2] 李海燕,張儉,賀明紅,范琦麗. 集束化干預措施對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的影響[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19)
[3] 陳巧玲,盧愛金,楊偉英. 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早期護理[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