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夏曉文邵小燕李永紅
(鄂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特點與耐藥性特征,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2541例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細菌培養與鑒定,并對主要細菌的藥物敏感狀況進行分析。結果2541例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主要檢出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1051株(69.97%),其次為革蘭氏陽性桿菌451株(30.03%)。在革蘭氏陰性菌其中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20.04%)和大腸埃希菌(14.58%),其對亞胺培南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在革蘭氏陽性菌中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100%敏感。 結論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主要感染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而不同致病菌屬的耐藥性存在差異,治療中應按照致病菌的構成及其耐藥譜,規范地使用抗菌藥物。
【關鍵詞】細菌感染性肺炎; 耐藥性; 病毒病原特征; 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R 720.597【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湖北省科技廳攻關項目(201303261310)
收稿日期:( 2014-10-08; 編輯: 母存培)
Analysis of neonatal bacterial pneumonia pathogen and drug resistanceXIA Xiaowen, SHAO Xiaoyan, LI Yongho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Ezhou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Ezhou436000,Hubei)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 neonatal bacterial pneumonia infection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the neonatal bacterial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were analyzed. ResultsOf 2541 strains, 1051 strains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69.91%) and 452 strains were Gram-positive bacilli (30.09%). The main pathoge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Pneumonia klebsiella bacteria (30.00%) and E. coli (28.00%). 90% of them were sensitive to imipenem. The main pathogen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100% of them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use antimicrobial drugs norm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 in the spectrum.
【Key words】Bacterial pneumonia; Drug resistance; Virus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Newborn

由于新生兒的抵抗力較差,營養狀況不佳,故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患兒的生命健康與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1]。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發現,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和耐藥譜正在擴大[2],這對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病原菌與耐藥性特征進行分析,旨在為本地區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預防與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541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關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3]。其中男性1554例,女性987例,年齡1~28d,平均日齡(7.32±1.30)d。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發紺、肺部羅音等。本研究將同一患兒重復菌株排除后,共分離出病原菌1502株。
1.2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我院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特點與耐藥性特征進行分析。在未行治療前,對入院的所有入選患兒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行無菌負壓吸痰操作,收集各例患兒的痰液標本,隨后采用VITEK-2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4]對標本進行分離、培養與鑒定,并使用藥敏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2011年制定的標準[5]對敏感試驗結果進行判斷。
2結果
2.1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病原菌分布在2541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的送檢痰液標本中,共檢出1502株病原菌,主要檢出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1051株(69.97%),其次為革蘭氏陽性桿菌451株(30.03%)。革蘭氏陰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0.04%)、大腸埃希菌(14.58%)為主,革蘭氏陽性桿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9.92%)為主,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 n,×10 -2)
2.2主要病原菌對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率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等3種主要檢出病原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唑林、頭孢曲松等10種常用的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存在差異性,其中亞胺培南對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達90%以上,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100%敏感,見表2。
3討論
由于新生兒的抵抗力低下,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器官的發育尚未健全,導致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趨勢,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有研究[6]指出,不同病原學感染患兒的感染病原菌與耐藥性特征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感染病原菌與耐藥性特征進行研究,已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在本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檢測出的致病菌中,以革蘭氏陰性菌的構成比最高(69.97%),其中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20.04%),其次為大腸埃希菌(14.58%),這與相關研究[7]報道結果相近;而革蘭陽性菌檢出率為30.03%,與呂奎林等[8]研究中發現革蘭陽性菌檢出率(43.5%)略低,這可能是由于患兒病情危重程度、呼吸機使用頻率、早產及低體質量兒的比例等差異增多有關,進而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檢出率上升。有研究[9]指出,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及頭孢吡肟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往往保持較低水平,而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后,能夠對人體的腎臟、耳等器官產生較大的副反應,故在兒科醫院中的使用率較低。國內相關統計資料表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對青霉素、頭孢噻肟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10]。本研究結果顯示,此外,由于兒童安全抗藥譜比成年人更窄,因此必須采取緊急行動規范抗菌藥物管理使用,對因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導致的感染性肺炎患兒,應避免使用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藥物治療,避免耐藥率持續上升。另外,本研究發現,雖然肺炎克雷伯菌與大腸埃希菌對三代頭孢的敏感率較低,但對慶大霉素的敏感性均高達90.00%以上,故在行經驗用藥治療時,可考慮使用慶大霉素治療。

表2 主要病原菌對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率[ n(×10 -2)]
葡萄球菌的感染在住院患兒中并不多見,本研究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檢出率均未超過10.00%,且治療該菌屬引起的感染患兒時,具有較多的用藥選擇。本研究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對萬古霉素100%敏感,提示萬古霉素可作為治療重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兒肺炎患兒,但仍需要進一步探究本地區萬古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率變化趨勢,根據藥敏實驗結果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此外,有研究[11]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阿莫西林及青霉素G等耐藥率較高,但對頭孢他啶、頭孢唑林、苯唑西林、頭孢呋辛及頭孢克羅等的敏感性較高,且以上藥物使用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可靠性高,可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感染的藥物。不同致病菌感染在不同年齡患兒中存在差異,且住院患兒混合感染致病菌種類比門診患兒更多,部分住院患兒在進行病毒檢測后發現,多達5種病毒的混合感染,對多種病毒混合感染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12,13]。雖然本研究發現了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病原菌與耐藥性特征,但混合感染率的高低是否與感染疾病的嚴重程度、預后狀況等相關,住院患兒與門診患兒耐藥性是否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結論
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患兒的主要感染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而不同致病菌屬的耐藥性存在差異,臨床醫生應按照致病菌的構成及其耐藥譜特征,規范地使用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卓少宏,伍成峰,馬興灶,等.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狀況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7):638-639.
[2]王君棪,王愛華,邸春陽,等.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24):75-77.
[3]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35-443.
[4]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25-745.
[5]Clive R, Taylor. New Revised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Guidelines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cytochemistry[J].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morphology,2011,19(4):289-290.
[6]屈建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監測及藥敏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12):104-105.
[7]華琴,張健,施學文,等.新生兒肺炎優勢病原體及耐藥情況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0):1802-1803.
[8]呂奎林,王麗雁,廖偉,等.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學檢測及細菌藥敏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1):33-35.
[9]鐘媛,俞麗華,戴耀華,等.兩種抗生素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觀察及對腸道微生態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8):70-72.
[10] 展冠軍,繆玉山,詹瑩,等.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與抗菌藥物使用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4):456-458.
[11] 李美蘭,林碎釵,李建鳳,等.門急診患者血液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121-5123.
[12] 朱德妹,張嬰元,汪復,等.2010年上海地區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6):436-445.
[13] 李晶,何海蘭,朱小石.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細菌感染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學,2014,26(5):649-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