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
內容摘要: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是指云南省麻栗坡縣境內漢族說漢話中夾帶的當地方言土語和少數民族說漢話帶有方言土語的總稱。本文主要介紹的是麻栗坡縣方言土語使用的現狀、研究的意義、概括分類等方面的情況調查研究。
關鍵詞:云南省麻栗坡縣 方言土語 情況調查 研究
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是指云南省麻栗坡縣境內11個鄉鎮當中所有漢族說漢話夾帶的方言土語,同時也包括麻栗坡縣境內各少數民族之間說漢話帶有的方言土語的總稱。
在麻栗坡縣不少漢族聚居區,往往能夠找到麻栗坡縣不少方言土語的源頭。而這些方言土語,有的隨著漢族的流動,得到發展和傳承;有的隨著普通話的推行,已經逐漸衰退和消亡。但只要還能被廣大群眾使用的方言土語,還是這些地區交際中最活躍、最富于民間社會生活色彩的通俗語言材料。
為了研究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對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基于對語言學中方言的研究,下面,筆者通過兩個多月調查走訪麻栗坡縣11個鄉鎮,收集了當地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經常說的方言土語作為情況調查研究的對象,做了諸多卡片,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反復分析篩選后,最終進行歸類總結,以期對研究語言學中方言方向的專家學者有所借鑒。
一、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情況調查使用現狀
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歷史悠久,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在言語交際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還具有一定的影響,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還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它的使用現狀是:
(一)使用人群相對集中。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中年人這兩個人群中。因為他們從小接觸的人大多是麻栗坡縣本土的人,并且多是自己的老人。他們父母長輩間交流用的主要也是麻栗坡縣本地的方言土語。因此,這些人對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熟悉程度頗深。就人群的分布來說,大多數住在農村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說麻栗坡縣的一些方言土語。因為農村的老年人居多,交流也常用方言土語。
(二)使用影響言語溝通。言語溝通障礙主要存在于普通話與麻栗坡縣方言土語之間的交流,存在于麻栗坡縣本地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人員的交流。比如經常說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農村老年人和只會說普通話的小朋友之間還是有點難以溝通。而麻栗坡縣方言土語里的一些方言詞語在不了解的人面前就像是天書。
(三)使用范圍廣泛混雜。麻栗坡縣11個鄉鎮,同是漢族,但在語言交際使用上,使用的方言土語還是有區別的,各不相同的。方言土語除了保持原有的方言方音外,由于長期與境內的各少數民族相處、融合和來往,漢族的部分用語又帶有各少數民族方言土語的特點,無形中混入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方言土音,形成了獨特的麻栗坡方言方音。
二、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情況調查研究意義
研究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了解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文化的印跡。麻栗坡縣有11個鄉鎮,歷史悠久,各個鄉鎮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與風土人情。而方言土語正好是這些獨特的地方文化的載體之一,是故鄉文化在人身上留下的一種印跡,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文化多元性的體現。通過對方言土語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麻栗坡縣各地漢族語言文化和各少數民族獨具一格的文化印跡。
(二)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普通話。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是麻栗坡縣漢語方言的地方變體,是漢語方言分化的結果,是漢語方言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全面了解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情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一些發展與變化規律,更主要地是幫助我們學好普通話,更好更方便地與外人交流。
(三)為研究方言土語提供條件方便。通過調查研究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可以讓麻栗坡方言土語不至于在社會發展中逐步衰退和消亡。同時,也為人們學習語言、發展語言、交流語言、研究方言提供條件提供方便。
(四)了解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源與流。研究麻栗坡方言土語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羅列幾個方言土語的詞語,而是要從方言土語中讓人們去注重對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收集、整理。反思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大多數正在逐步衰退和消亡,這就必須去收集去整理去研究,這對麻栗坡縣語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麻栗坡縣方言土語調查研究整理歸類情況
與普通話相比較,麻栗坡縣方言無論在語音上,還是在詞匯上和語法上都有著自己的許多特點。尤其是詞匯和某些語法成分,恰恰是外地人與麻栗坡人在言語交際上產生隔閡的關鍵所在。
麻栗坡縣方言土語語言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調類與普通話的聲母、韻母及聲調的調類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具體方面存在差別。由于地區不同,與少數民族雜居或相處遠近不同,其語音也有差別。
(一)語音
1、聲母“n”“l”不分
麻栗坡縣分不清“n”“l”的地方,主要是鐵廠鄉、馬街鄉、董干鎮、下金廠鄉、八布鄉、六河鄉,這六個鄉鎮的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特別是在農村,“n”“l”不分更突出。日常生活用語交往中,聽這些地方的人說到與“n”“l”有關的東西或詞語,再區分方言土音,基本可以斷定他們是哪個鄉鎮的人。
如“男”與“藍”、“拿”與“辣”、“奶”與“來”等,在上述幾個鄉鎮和這幾個鄉鎮的農村地區,聲母根本就沒有任何區別。他們說出的音,全是“l”,根本沒有“n”。本來,“男”、“拿”、“奶”的聲母為“n”,“藍”、“辣”、“來”的聲母為“l”,但在上述這幾個鄉鎮的交際語言運用中,他們大多數都讀成了“l”,結果“男人”(nánrén)讀成了“藍人”(lánrén),“拿來”(nálái)讀成了“辣來”(lálái),“奶奶”(nǎinǎi)讀成了(lǎilǎi)。這些方言土語,在實際語言交際運用中,往往會讓聽者聽不清楚聽不明白,造成語言交往的障礙。有時,還會鬧笑話。
2、韻母“ai”“ei”、“an”“ei”不分
麻栗坡縣分不清“ai”“ei”、“an”“ei”的地方,主要是大坪鎮、天保鎮部分地區。
如“買”與“美”、“泛”與“肥”、“拜”與“背”等韻母沒有任何區別。“買”、“美”的韻母是“ai”和“ei”,但這些地方的人們都讀成了“ai”。“泛”、“肥”的韻母是“an”、“ei”,但這些地方的人都讀成了“an”,“拜”、“背”的韻母是“ai”、“ei”,但這些地方的人們都讀成了“ai”。
3、聲母同、韻母不同
這種情況,在麻栗坡縣境內,主要流行于下金廠鄉、鐵廠鄉、馬街鄉等地。在這些地方中,農村尤甚。
如下列詞:“側”(cè)讀成“柴”(cài)。例句:你把刀放在門的側(cài))邊。“這”(zhè)讀成“志”(zhì)。例句:你快點到我這(zhì)邊來。“該”(gāi)讀成“剛”(gāng)。例句:這件事該(gāng)是你做的了?
(二)合音詞
所謂的合音詞,就是用一個單音詞表示兩個詞的意義,讀音多是兩個字的合音。
如下列的詞:
彪(biāo),即“沒有”“不有”的合音。例句:你家吃飯彪(biāo)?意思是:你家吃飯沒有?你家吃飯不有?
甭(ben),即“不用”的合音。例句:這事你就甭(bēn)管了。意思是:這事你就不用管了。
標(biao),即“不要”的合音。例句:這種事叫你標(biāo)做你偏要做。意思是:這種事叫你不要做你偏要做。
上述這種情況,主要流行于鐵廠鄉、大坪鎮、馬街鄉、董干鎮等地區,農村特別盛行。
(三)特殊句式
麻栗坡縣方言土語運用于語言交際中,有其特殊的的句式。下面例舉詞語的注音,不是標準的普通話注音,只是諧音注音而已。如:
朗給(lāngéi):意思是“不管怎樣”、“什么”、“怎么”。例句:任你說得再好,我朗給都不?(表態度)
哈哈(hǎohāo):意思是“一下子”、“一會兒”。例句:我哈哈就到家了。(表時間)
噥點(nóngdiān):意思是“這樣”。例句:像噥點做就要得了。
呢嘛(nímà):用在陳述句前面,無實在意義。例句:你自己要小心呢嘛。
散(sān):用在祈使句后面,無實在意義。例句:打打針,吃吃藥,病就好了散。
呢(ní):用在陳術句后面,相當于“的”字。例句:這套房子是我家剛買呢。
咯啦(gēláo):用在祈使句后面,意思是“好不好”、“同意不同意”、“行不行”。例句:你幫我抄一下咯啦?正確意思是:你幫我抄一下好不好?
這種情況,主要流行于鐵廠鄉、馬街鄉、董干鎮、六河鄉、八布鄉等地區。
(四)方言土語詞語
麻栗坡縣方言詞語是麻栗坡縣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在一定社會范圍內長期相沿積久而形成的民間語言文化傳承現象的總和。它是產生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基礎。
現在,隨著漢語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麻栗坡縣的方言土語也逐步淡化和消亡,特別是方言土語詞語更是逐漸淡化和消亡。下面,是筆者通過情況調查后整理歸類出來的的一些方言土語詞語。括號外為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括號里為普通話。
(一)反映動物的方言土語詞語。如:
叫騾(公騾) ?師騾(母騾) ?牙豬(公豬) ?草豬(母豬) ?牙狗(公狗) ?草狗(母狗) ?騍馬(母馬) ?兒馬(公馬) ?牯子(公牛) ?男貓(公貓) ?女貓(母貓) ?長蟲(蛇) ?馬螂(蜻蜒) ?灶媽蛆(蟑螂)
(二)反映植物的方言土語詞語。如:
落松(花生) ?苞米(玉米) ?草棵子(草叢)
(三)反映自然界的方言土語詞語。如:
扯火閃(閃電) ?起罩子(起霧) ?雪彈子(冰雹)
(四)反映日常生產生活的方言土語。
1、例舉方言土語詞語。如:
香因(便宜) ?辣造(勤快) ?勾遠點(滾開) ?溜刷(熟練) ?二氣(搗蛋) ?將將合(正好、剛好) ?沖殼子(說大話) ? 咬牙巴骨(說是非) ?打擺子(患瘧疾) ? 打賴貓(不值價) ?捧泡(阿諛奉承) ?煙膏(懶散的人) ?日濃(窩囊) ?憨包、膿包(傻瓜) ?白嘴(謊話) ?糟踏(浪費) ?細骨涼槍、干筋瘦骨(身單力蔳) ?岔巴(多嘴) ?轱轆團轉(周圍) ?穿小孩(故意給人出難題和使人難堪)
2、解釋方言土語詞語并造句。如:
巴之不得(求之不得)。例句:我是巴之不得他倆好呀!
半中辣腰(中間)。例句:他說話總是半中拿腰就不說了,真是氣死人。
背時(倒霉)。例句:跟你在一起,太背時了。
擦黑(傍晚、黃昏)。例句:擦黑了,該回去了。
扯野(撒謊)。例句:這件事就是你干的,莫扯野了。
大明擺白(明明白白的、公開的)。例句:我大明擺白地跟你講,這件事情整不成。
大譜氣(設想的大致輪廓)。例句:你辦這件事,剛有個大譜氣。
呼豬頭(睡覺)。例句:我去干活時,他正在呼豬頭。
光董董(赤裸裸的)。例句:這些畫里面的人,怎么畫得個個光董董的。
日不攏聳(令人厭惡)。例句:你日不攏聳的,跟我勾遠點。
甜咪稀(略帶甜味)。例句:這新包谷飯,還有點甜咪稀,好吃。
整不得(不能做)。例句:害人的事整不得。
(五)專門針對小孩的方言土語詞語。如:
嘎嘎(肉) ?叭叭(屎) ?忙忙(飯) 擺擺(坐) ? 諾諾(睡覺)。
(六)其他特殊少見的方言土語詞語
在下金廠鄉、鐵廠鄉、馬街鄉、董干鎮、楊萬鄉一帶,還有斗腔(簸箕)、煙兜(撮箕)、刷子(瓢、勺)、膏水(豆腐水)、細熬兒(小娃)等方言土語。
鐵廠部分地區,還有稱父親為“牙”;董干地區,還有稱父親為“嗲”的方言土語。
四、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特點
以上所舉方言土語是筆者通過情況調查得到的麻栗坡縣的部分方言土語。由于工作繁忙,時間緊迫,所舉方言土語微之不足,對于從事方言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只算是蜻蜓點水。但從筆者收集整理的麻栗坡縣方言土語中,也可以窺見麻栗坡縣方言土語的一些特點:
1、地域性。麻栗坡縣11個鄉鎮,存在著漢族聚居區、漢族與各少數民族雜居、各少數民族雜居等的情況,導致了各地方的方言土語有一定的出入,從而使各地方的方言土語也不盡相同,形成了各地方的方言土語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如對于一般話語“你去哪里來”的說法,董干鎮的說的是“你可哪里來”,鐵廠鄉說的是“你楷哪里來”各自說的不盡相同。
2、內隱性。麻栗坡縣方言土語,應該說就像化石一樣,記載了麻栗坡縣歷來方言土語的變化情況,是麻栗坡縣方言文化的化石。麻栗坡縣方言土語往往有特定的意義,它的詞義所包含的內容廣泛、復雜,要想記住方言土語,最好先了解方言土語的具體內容,才能掌握它的真正含義。因為方言有地方性,方言土語也有地方性。因此,方言土語是區別各地方言不同的重要特征。
3、親切性。麻栗坡縣人在過外面、出過遠門的人,身處異地,如果突然間聽到有人講著一口麻栗坡縣家鄉方言土語時,一種激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對彼此產生親切感。會講一口方言土語,也許會成為你今后人生中與家鄉最深的牽連和眷戀。
總之,現在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推普工作正在加大,人們的觀念正在轉變。麻栗坡縣方言土語也在迅速衰退和消亡。但筆者希望,每一位語言學特別是方言學研究工作者,在更新觀念時,千萬別忘了抓緊時機,從各個方面盡快調查研究正在衰退和消亡的方言土語,掌握好、記錄好、整理好反映本地的方言土語,這是我們每個語言研究工作者的迫切任務。
參考資料:
[1]張華文、毛玉玲.昆明方言詞典[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7:1-540.
[2]麻栗坡縣鄉土教材編寫委員會.愛國主義教育讀本 中國國情 云南省情 文山州情 麻栗坡縣情[M].文山:文山國信彩印廠,2010.8月(內部印刷):97-101.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學院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