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字詞積累,豐富的字詞積累既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也能提升寫作能力。字詞積累的目標,是為了使學生在不斷積累中掌握豐富的語言素材,準確掌握字詞的音、形、意;使學生能準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真情實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字詞 積累
初中是語文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而字詞學習又是積累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字詞不僅是語文基礎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提高自我修養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學生領悟中華文化的一個最具體、最直接的載體。《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里課程目標明確提出,七年級到九年級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應達到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然縱觀現狀發現,雖然初中生對字詞的需求量較小學大大加大,但是我們的學生平時積累閱讀量卻很小。再加上中考對字詞的考察所占比重極小,使得重點字詞的教學在初中評議教學中逐步被邊緣化,老師在課堂中往往將字詞教學一帶而過,因此出現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少,輕視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對已掌握的字詞記憶不牢固的現象。這使得學生沒有豐富的詞匯量,語文功底不扎實,沒有足夠的儲備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人,從而出現了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發展嚴重滯后的局面。
我們通常所說的字詞積累是指注重詞語數量的充足性、詞語記憶的深刻性、詞語理解的準確性。主要包括記常見字詞的音、形、義;辨別常見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義字;成語的積累與運用。在實踐中,針對字詞教學的特點和在現實教學中出現的諸多不當做法,我們做了認真的鉆研,認為要想使初中語文字詞教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根本的辦法就是把認知融入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積累。因為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大部分知識的獲取都是要靠平時的積累。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課本就成了學生字詞積累的重要來源。因此要把字詞教學與課文內容教學聯系起來,在教學時對那些優美的字詞就要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摘抄,然后每隔一段時間自己進行一次總結,將這期間的東西進行歸納,這樣日積月累,所掌握的字詞也就多了。
除了課本之外,我們還可以把字詞的積累融入到生活當中去。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電視、雜志、報紙、小說等進行字詞積累,這種途徑自由、分散,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較之課本學習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這樣一種自由的形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的交流中不斷培養識字的興趣,不斷豐富字詞積累。
光對字詞的量進行積累是不夠的,要想真正運用上所積累的字詞,關鍵是要對字詞義的把握。而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積累的很多詞語都只是會讀會寫,卻不知其義,更談不上運用。筆者在教學中就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例子: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最近一次寫作文,內容是寫老師的。有一個同學寫他的班主任其中有一句“我們的班主任很隨和,經常猥瑣的對我們微笑。”一看就知道這個同學是經常上網,在網絡上常看到“猥瑣”這個詞卻不知其意以為是一個好詞就直接用上了。其實“猥瑣”這個詞,是指舉止扭捏、拘束、不自然;或形容人體貌、氣質不佳。是一個貶義詞。這類的現象在教學中是時常碰到的。由此看出字詞積累中對字詞意的指導是猶為重要的。筆者認為要想真正把握“意”應把其放入到具體的語境中,我們在文段分析的教學中常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其實這一點用在理解字詞的意上也是通行的。只有把字詞放到文本當中學生才能更形象、更直觀的理解它。如筆者在教讀《周莊水韻》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萬變”,學生在念到此句時,問“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筆者沒有直接叫學生查字典,而是給他們設了幾個問:這句話描寫的對象是什么?焰火有什么特點?結合焰火的特點想想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這樣幾個問下來他們也就大體知道了“瞬息萬變”這個詞的意義,最后再叫他們查詞典知道了“瞬息萬變”是形容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快而多。”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就更直觀的知道了詞語的意思,比他們直接機械式的去查詞典,機械式的記憶效果要好得多。
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檢查字詞積累情況如何的方法主要是作文和語言表達練習。可是在進行這些練習時,不少老師把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謀篇布局和表現手法的思考上,而對文章中的字詞應用這一基礎環節忽視,不注意糾正學生習作中的錯誤和運用不恰當的字詞。習作是學生對字詞的具體應用,忽視習作中的字詞糾正,等于放棄了對字詞應用的檢驗。重視學生對字詞的“認”、“辨”,而忽視了“用”,是本末倒置。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加強作文評改中的字詞糾正。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抓好抓牢學生對字詞的積累這一教學環節,不應把字詞教學封閉于滿足考試的局面當中,應該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