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凱
摘 要: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語文教學既是教學生語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學生做人。從識字辨義,講解文明禮儀;閱讀文本,培育民族精神;讀寫結合,升華人文品格等方面,探究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語文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5-0014-01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不僅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起著奠定基礎的作用,更因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擁有著德育滲透的先天優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發現并運用這些優勢,通過教材的延伸,在教學中實現有趣、有效的德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一、識字辨義,講解文明禮儀
識字辨義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內容,而漢字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則是德育滲透所不能錯過的有利資源。語文教師往往可以通過簡單有趣的聯想,既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知識,又能在教學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例如,在《雨點》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們一起識記“落”這個字的時候,發現有的學生掌握不好“落”的上下結構,總是把三點水偏旁獨立出來,把“落”變成左右結構。所以,教師可把正確和錯誤的兩種寫法都寫在黑板上,問哪種寫法才是正確的。學生們認真與課本上“落”字仔細地比對之后,指出了正確的寫法。“那么,為什么‘落要這樣寫呢?”然后教師繼續引導:“為了擋住雨點,是不是要戴上草帽呀?如果是左右結構的話,三點水就會被雨點淋濕。所以,‘落的上下結構,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伙伴不被雨點淋到。”學生們恍然大悟,教師趁勢向他們滲透“團結友愛”的美德教育:“所以,在平時與伙伴的相處過程中,我們要學習‘落這個字,團結友愛,隨時隨地照顧到別的同學,為建設和諧的大家庭做出貢獻。大家說,好不好?”學生們齊聲回答:“好!”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學生們在掌握“落”上下結構的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認識到團結友愛的重要性,可謂是“知識”“德育”一舉兩得。
二、閱讀文本,培育民族精神
課文文本是承載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閱讀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學生們往往可以感悟到文中所彰顯的優良品格。語文教師在其中更要起到引導作用,使這種感悟更富有理性和邏輯,同時也更為深刻。例如,教學《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從而理解文中聶將軍精神的可貴,可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對當時歷史時代背景的解讀上。當教師把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故事放映在幻燈片上時,孩子們瞪大眼睛,臉上露出震驚的表情。不少孩子問,日本發起戰爭,是戰爭的罪魁禍首,為什么我們還要把孩子給他們送回去?教師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全班學生一起思考這個問題。教室安靜片刻之后,有的學生說:“小孩沒了爸爸媽媽,很可憐。”緊接著又有學生說:“是啊,日本小朋友又沒有殺人。”此時,學生已經開始思考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傷害。教師接著進行延伸:“日本發起戰爭,奪取了很多中國人的生命,但日本平民是沒有過錯的,錯的是戰爭。而且寬以待人,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想想看,聶將軍都可以放下心里的偏見,善待他們,更何況我們同學之間,有什么矛盾又是不可以解決的呢?”這時,前一天鬧矛盾的一對同桌輕輕地低下了頭。通過學生們的自主思考得出來的道理,往往更為深刻。而教師的循循善誘,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以和為貴,寬以待人”民族精神的理解,實現了有效的德育。
三、讀寫結合,升華人文品格
不僅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實現德育滲透,在作文過程中,同樣可以抓住時機來進行德育。學生的作文往往代表著他們的心聲,在點評和討論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照顧他們的情感。例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師恩難忘》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兩個課時,一個課時是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另一個課時則是課后小作業——“記一位難忘的老師”。在孩子們的作業里,多數寫的是自己最喜歡的老師:講課幽默風趣的,或是從來不發脾氣的,也有一些學生寫的是很嚴厲但給了自己很多教誨的老師。有一個學生寫的則是他最討厭的老師,教師并沒有避諱,而是專門請他朗誦自己的作文。剛開始他還是挺難為情的,最終還是在教師鼓勵的目光下讀完全文。在點評完他作文中巧妙生動的描寫之后,教師問孩子們:“大家討厭這個老師嗎?”有不少學生輕輕地點了點頭,教師接著說:“如果碰到這樣的老師,怎么辦呢?是不是應該勇敢地向老師提出意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是知錯就改,更是優秀品德的表現。相信這位老師聽到大家的心聲之后,不會置之不理的。”通過與眾不同的鼓勵來強化學生心中對于正義的堅持,通過對反例的分析來關照學生自我道德體系的構建,課堂的每一個時刻都可以是德育滲透的最佳場所。
四、結束語
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作為語文課堂上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善于結合課堂知識發現德育滲透的時機,更要靈活應變,因勢利導,用智慧搭建通往學生內心深處的橋梁,助力孩子們擁有美好的道德品行,以學生為本,促進所有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林倩婷.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J].教育探索,2010(02).
[2]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