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康秀
內容摘要: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呢?我的教學體會是現代電教媒體是最佳的選擇。為此本文筆者圍繞這一議題,從“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利用投影,再現意境”;“借助錄像,突破難點”;“啟發想象,入情入理”等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電教媒體 提高 教學效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電教媒體相繼進入了學校課堂,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巧用電教媒體直觀、形象、生動、再現情境等特點,讓學生在圖文、聲情并茂的環境中,多感官參與,從而優化閱讀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現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下:
一、渲染氣氛,創設情境。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入境始于情。”我遵循這一教導,巧妙利用各種電教媒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把學生帶入作品之中。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一則動態新聞,只有將學生引入到那特定氛圍之中,誘發其情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時,為將學生引入新聞所描寫的情境之中,我一邊播放“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動態視頻,一邊模擬當時新華社電臺播音員激動的語調“報道”:“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電,人民解放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朗讀與視頻的巧妙結合,使所有學生都被這則新聞中我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之氣勢,一往無前、壓倒一切的大無畏精神所感染。所以當我揭示課題,告訴學生這則新聞是當年毛澤東主席親自為新華社所寫的新聞稿,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時,學生已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人人立即打開課文,去詳細地閱讀這一新聞內容,體會蘊含其間的勝利喜悅之情,學習新聞的寫法。
二、利用投影,再現意境。古詩的意境,就是詩人內在的感情與外界的景物有機結合而創造出來的鮮明、生動、含義深刻的生活場景。利用投影再現古詩的意境,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鮮明完整的景象,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如教學《春望》這首古詩時,我在簡要介紹唐朝安祿山起兵叛亂,長安淪陷,杜甫投奔唐肅宗途中被叛軍捉住,帶到長安的背景后,我先打開投影片,讓學生通過長安城墻倒房塌,雜草叢生情景讓學生感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荒涼景象;通過播放鳥語花香動態畫面,讓學生體會這種情景之下正常的心情,再對比課文討論:“為什么作者卻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呢?”從而體會到作者感時傷別的痛苦心情。有了這樣感情基礎,學生理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等詩句就水到渠成了。再讓學生閱讀這首詩時,詩的意境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作者那種觸景傷情、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就會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
三、借助錄像,突破難點。借助錄像也是運用媒體的一種形式,是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的有效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因條件的限制,課文中涉及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往往不能親眼目睹,親身體驗,造成許多學習困難。借助錄像,則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化難為易。
如《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一課,學生通過觀看錄像,學生親眼看到了茫茫沙漠光怪陸離的現象,理解沙漠“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樓”“鳴沙”等成因就容易多了。又如教學《送你一束轉基因花》時,學生對文中想什么花就能有什么花,心存懷疑。通過錄像,學生看到藍色的月季,紅色心形圖案的白玫瑰花,一棵花草上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學生的疑團就迎刃而解了,學習課文的興趣就更大了。
四、啟發想象,入情入理。一堂成功的閱讀課,不僅能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而且要能使他們體會到人物的喜怒哀樂,受到情感熏陶。而要達到這些目標,電教媒體是最好的幫手,因此在組織教學中,我多靈活采用各種電教媒體。
如《長征》一詩,詩人用藝術的概括性和夸張手法展示了長征途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幅“征難圖”,為了讓學生能深切地體會到紅軍的偉大精神,我用多媒體播放五幅“征難圖”的具體場面,讓學生親眼目睹其情景,感受長征是何等的艱難。最后再讓學生想象當時紅軍如此義無反顧地跟數倍于自己的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他們心里都想的是什么,從而深入地體會到紅軍為了黨、為了革命、為了北上抗日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紅軍的精神。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各種電教媒體,由于其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各種器官的共同作用,學生學習理解力,想象力及其學習效果都能達到空前的程度。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巧妙地利用各種電教手段,以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正紅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