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學校的好壞和校長最有關系,一個好學校必定有一個好校長。”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斷言:“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的確,校長是學校的關鍵。教育的發展首先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遵循育人規律,從未來發展著眼,從“一招一式”抓起,從經營細節入手,不斷提升校長的管理水平。
一、關注自身發展的細節,展現校長的才智與人格魅力。
校長是學校的一面旗幟。校長的形象與學校的整體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一位優秀的校長應潔身自律,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加強自身修養,充分剖析自我,客觀的認識自我,經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一位優秀的校長應該站在學校的整體立場上規劃學校的發展大局。從無數的小事中追尋緣由、體察微妙,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即便這所學校暫時沒有所謂的“特色學校”等炫目的光環,也必定是一步一個臺階,穩步發展的。
二、關注教師發展的細節, 給教師以溫馨之人文關愛。
教師是學校的中堅力量,目前他們大都面臨著來自家庭、工作、經濟、健康、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忙得喘不過氣”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教師口頭語。教師的工作清貧、單調而乏味,缺少應有的激情與動力;教師也是一個敏感的群體,因此,給教師一份同事間的親密友情、溫馨的人文關愛,讓他們舒心有效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是管理學校應該考慮的重要內容。管理工作中,校長要把每一個教師放在心上,關注教師感受,關注教師需要,關注教師的情緒發展、傾聽教師的聲音,迎合教師的期望,以便持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校領導如果能始終做到 “ 與人為善,與教師為友 ”,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給予教師足夠的理解,就能贏得教師的真心擁戴。
三、關注學生發展的細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我們以“小”為切入口,以“實”為落腳點,以“情”為催化劑,尊重學生個體,把實踐體驗活動設置為三大板塊:學校、家庭、社會。突出“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的系列主題,并分化出規范養成、班隊實踐、學科探究、家務勞動、生活自理、傳統習俗、鄰里關系、社會文明、公共衛生等小項目,做到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班班有著落,讓學生在細致具體的實踐中感受與體悟,必定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四、關注學校發展的細節,打造特色學校文化內涵。
在學校里,細節是眼睛的省略,它常常在校長的熟視無睹中隱沒。校長應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實,培養學校管理者做實每一個管理細節的習慣。校長要時刻體察自身。校長也要時刻體察境外,深入教師、深入學生,體驗教師學生感情,掌握學校真實情況。“了解民意”,細心傾聽師生呼聲,發現并研究學校工作的問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在學校里,細節躲藏在學校管理諸多因循守舊的現象中,需要我們在每個管理細節上創新。為此,校長要跳出“圈子”,審視學校管理改革,克服學校管理中的思維定勢。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尋找一條具有現代特點,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新思路,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努力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斷創新,培養創新型的教師, 開創新局面,辦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建立學校的發展內涵。學校文化就好比是一條河道,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它可以引導著師生、教職員工的“行為之水”流向蔚藍色的大海,也可以引導其流向骯臟的沼澤。但是,開鑿通往大海的“河道”既是系統工程,又是細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細節是學校管理的元素,細節成敗事業。中國人決不乏聰明才智,缺的就是德國的設計師對“精細”的執著。經營細節在于用心去發現,讓我們學會發現細節、珍視細節、注重細節、欣賞細節、把玩細節,不經意間我們會發現,小小細節,魅力無窮。
(作者單位:甘肅平涼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