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梅
[摘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切實調動家長積極性可以使語文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文中從“師傅領進門”和“修行在個人”兩大板塊,抓住家校互動,識字、閱讀、積累、寫作等話題來闡述經驗性做法。尊重孩子個性差異,享受語文,親近母語。
[關鍵詞]家長會;自主識字;課內外閱讀;日有所誦;班級日記
小學語文教學植根于母語學習的肥沃土壤,集各方學習資源,隨處是學習機會。做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我得意于順水推舟的學習氛圍中,自在借力而行的陽光大路上。
一、師傅領進門
(一)重視孩子身后的家長,先將他們領進語文學習的大門
我很重視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孩子報到的第一天,開一次轟轟烈烈的家長會。孩子初來乍到,家長愛子心切,唯恐老師照顧不周;望子成龍,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我就順水推舟,使勁煽風,調動家長積極性。我會以一個同為母親、同為家長的角度;以一個從教多年的過來者身份,把家長當做助力新集體所有孩子們成長的戰友。其實就是把這家長會當做集體備課,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為日后勁往一處使打好基礎。最后我一定會承諾盡心盡力工作,教學上輕松活潑,要求上一絲不茍,暗示家長必須跟上。
(二)珍愛孩子學習的興趣,必將他們引進母語學習的殿堂
識字是整個低年段的重點,長春版教材最大特色是學字理與識字,孩子們喜歡看圖繪圖,深究其理,徜徉在漢字的瑰麗世界,浸潤傳統文化精華。我一字一句地讀給孩子們聽,先是利用白板等多媒體手段,從電子書開始,經典的繪本讓孩子們如醉如癡;然后是拼音讀物,全班共買同一版本。接下來,號召家長出資出力構建班級書柜,家庭書架。老師帶頭買書捐書,布置親子共讀,完成讀書卡作業,教師堅持每周反饋,給予肯定和指導。簡單的事情反復做、定期做,從而形成穩定的節奏、養成讀書的習慣。得益課外,大量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
二、修行在個人
1.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最重視的是積累,日有所誦是我一直堅持的,其路之漫長與艱難盡在不言中,但收獲的喜悅卻是溢于言表。從朗朗上口的兒歌開始,到校本教材的經典詩詞,再到《日有所誦》里的經典美文,一步一個臺階,我不斷地立標桿,給任務,大量輸入,我只聽瑯瑯書聲,只要求熟讀成誦,只叫舉手的佼佼者,從不為難面露羞色者。不可否認,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領進門的家長和孩子在態度與作為上肯定也參差不齊。我從不糾結在某個孩子的落后上,閉一只眼是保護,只要愿意樂呵呵地跟著學,對待這樣的學生少一些橫向的比較,多一些縱向的分析和幫助。對其家長不虛偽地說假話,我們有義務讓家長知道真相,不回避問題,真誠地幫助和鼓勵。這個時候,我們就得有胸懷容得下,有耐性跟得上,有智慧因材施教,有決心堅持到底。
2.為增進孩子間、家長間的溝通,我獨辟蹊徑——《班級日記》。批閱學生日記,其中的差異引起我的思考,只靠點評和優秀習作賞析還是不能快速、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于是我想到了“小組日記”具體操作如下:
四人一小組,一本日記共享,每天一人,輪流寫日記。作為家庭作業的一項,內容不限,字數不限。但是我總是先安排小組內語言能力較強、家長比較重視的孩子先寫,這樣后面的其他成員在欣賞了“前一個”的基礎上,就有了樣板。大多數家長重視孩子,也能夠從別人的日記中看見差異,望子成龍心切或者礙于臉面,更會傾盡全力,用心指導。這一切就成全了我這個“懶人”,借力而行,事半功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我們的教育就會輕松而紛呈。
堅持每日點評。利用專門時間,每日小結,設立等級,當時量化,計入星級評價。發揮日記真實性的作用,全班點評,因為大多數日記所寫的是孩子共有的校園生活,彼此熟悉,這樣選聽優秀日記,不但是寫作技巧的交流指導,更能從具體事件中進行相關教育,語文總是這樣:育人在先,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重新編組、不斷刺激。固定的四人小組日記寫了幾個輪回,我就發現日記質量或停滯不前或有所回落,我分析,是學生甚至家長在給自己定位:覺得滿足的有,覺得難以超越的有。于是考慮重新編組,變換組合,變著法的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一個好老師就是讓學生、讓家長都動起來,謹記“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無所得”設計好目標,做好引領!自信母語教學的優勢,靜待生命個體的花開!